李 娜,徐曉紅,汪慧琪
?
耳穴壓豆用于顱腦術后病人便秘的護理效果觀察
李 娜,徐曉紅,汪慧琪
[目的]觀察耳穴壓豆對顱腦術后病人便秘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0例顱腦手術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術后按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于術前1 h給予耳穴壓豆并進行預防性按壓,術后繼續(xù)進行耳穴壓豆法護理。觀察兩組病人術后第1次排便時間和便秘總發(fā)生率。[結果]治療組69例病人術后第1次排便時間為48 h內,對照組37例病人術后第1次排便時間為48 h內;治療組便秘總有效率為85%,明顯高于對照組59%(P<0.01)。[結論]耳穴壓豆法可有效降低顱腦術后病人便秘發(fā)生率。
耳穴壓豆;顱腦手術;便秘;排便時間;術后護理
顱腦手術病人由于創(chuàng)傷或手術失血、術后應用脫水劑藥物、中樞性高熱、神經(jīng)傳導障礙、應激性高血糖、胃腸功能紊亂、排便習慣及姿勢的改變、缺乏活動、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原因可導致氣血津液虧虛、經(jīng)絡阻滯、傳導失司而引起便秘,病人常表現(xiàn)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在不使用瀉劑的情況下,7 d內自發(fā)性排空糞便不超過2次或長期無便意[1]。便秘是顱腦術后病人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和嚴重的后果,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和疾病預后,也是臨床易被醫(yī)護人員忽視的癥狀。我院對顱腦手術病人使用耳穴壓豆法預防術后便秘,取得了顯著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顱腦手術,診斷符合2000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肛腸外科學組制定的《便秘診療暫行標準》,術后入住神經(jīng)科監(jiān)護病房(NICU)監(jiān)護的病人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治療組中,男56例,女44 例;年齡26歲~70歲,平均36.32歲;腦血管意外28例,腦腫瘤術后17例,急重型顱腦損傷23例,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術后32例。對照組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25歲~69歲,平均37.06歲;腦血管意外26例,腦腫瘤術后19例,急重型顱腦損傷20例,原發(fā)性三叉神經(jīng)痛術后35例。納入標準:①年齡20歲~70歲,性別不限;②顱腦術后入住NICU的病人;③符合《便秘診療暫行標準》;④該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習慣性便秘病人;②術后<7 d內轉出腦病科病人;③有腸道器質性病變者;④有大小便失禁者。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遵醫(yī)囑給予治療,行鼻飼或流質飲食、腹部按摩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連續(xù)觀察14 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于術前1 h行耳穴壓豆:①暴露耳郭,行耳郭望診,術者一手緊拉耳輪后上方,另一手持棉簽(探棒)力度適宜、均勻地由上而下在穴區(qū)內尋找敏感點,詢問病人有無酸脹感,然后用75%乙醇棉球嚴格消毒所選部位耳郭皮膚,待干;②右手持血管鉗將磁珠(王不留行籽)貼于耳郭腎、脾、胃、大腸、小腸、直腸下段、皮質下、便秘點等耳穴上;③操作者以拇指和食指置于病人耳郭的正面和背面進行揉、按、捏、壓等,手法由輕到重,至病人出現(xiàn)酸脹、發(fā)熱等“得氣”感應,力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④術后每天每個穴位按壓3次~5次,每次10下~15下,磁珠隔日更換1次,7次為1個療程;⑤耳穴貼壓雙側耳郭交替進行。耳穴壓豆期間需注意耳穴貼是否固定良好及耳部皮膚有無紅、腫、破潰等情況,了解病人第1次排便時間及是否發(fā)生便秘及排便困難癥狀有無改善。
1.2.2 評價指標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995)》,將便秘治療效果分為治愈(2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fā))、好轉(3 d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未愈(癥狀無改善)。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采用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分析,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病人術后第1次排便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術后第1次排便時間比較 例
3.1 預防顱腦術后病人便秘的意義 顱腦術后病人發(fā)生便秘后用力排便可使腹腔壓力、血壓、顱內壓驟然升高,出現(xiàn)頭痛劇烈,可能導致顱內出血、顱內高壓等并發(fā)癥,嚴重時可能引起腦疝而造成病人死亡;便秘時糞便在腸腔內堆積,導致腸道細菌移位而出現(xiàn)胃腸道功能紊亂,加之顱腦損傷后,機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腸道黏膜防御屏障將出現(xiàn)功能障礙,細菌和內毒素可透過黏膜屏障而進入體內,從而引起全身感染[2]。因此,預防便秘,保持大便通暢對顱腦術后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2 顱腦術后病人發(fā)生便秘的病因 中醫(yī)學認為便秘是因氣陰不足,或燥熱內結,腑氣不通,致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排便艱澀不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闡明了津液不足、糟粕內結、水不能行舟是便秘發(fā)生的主要機制[3]。金元時期,張元素首倡實秘、虛秘之別[4]。虛秘多為氣血陰陽不足。根據(jù)顱腦術后病人的病情、治療特點,發(fā)生便秘的病因為多種內、外因素影響的結果。顱腦創(chuàng)傷及術后,氣血兩虧,血虛津枯,血虛則大腸不榮,陰液虧損,則大腸干澀,致大便干結;血虛則氣少,津液的亡失亦會導致氣的損耗[5],致陽氣虛衰,陽虛則腸道失于溫煦,陰寒內結,以致便下無力,大便艱澀;肺脾氣虛,運化失職,大腸傳導無力,升降失司,故大便秘結或雖有便意,但排出困難。術后便秘多屬虛秘范疇。
3.3 耳穴壓豆預防顱腦術后便秘的機制 耳穴壓豆療法屬于中醫(yī)外治法?!饵S帝內經(jīng)》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類經(jīng)》也云:“手足三陰三陽之脈皆入耳中?!盵6]耳穴壓豆法通過揉、按、捏、壓磁珠刺激耳郭上相應穴位可以疏通經(jīng)絡,糾正陰陽的偏盛儒衰,促進臟腑功能的迅速恢復。機體大便的排泄在病機上雖然主要在于大腸傳化糟粕的功能,但與腎、脾、胃、小腸、直腸等臟腑功能是密切相關的。按摩耳穴腎、脾、胃、大腸、小腸、直腸下段、便秘點、皮質下可養(yǎng)血益氣、平衡陰陽,以增液潤腸,疏滯有償,升降有序,使腑氣通降、大便得行。
耳穴壓豆屬非創(chuàng)傷性操作,我院對顱腦手術病人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施行耳穴壓豆法這一中醫(yī)護理技術,結果便秘發(fā)生率大幅度降低,減少了便秘后使用瀉劑、人工掏便及針刺排便等給病人帶來的不適感受;也減少了服藥后腹瀉、停藥后再次出現(xiàn)便秘的胃腸功能紊亂,甚至部分病人對瀉藥產(chǎn)生依賴性,導致腸蠕動反應降低,并使腸道失去張力,自主排便反射減弱,病人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便秘現(xiàn)象。通過耳穴壓豆,第1次排便時間明顯提前,便秘的發(fā)生率也明顯降低,且總有效率為85%,明顯高于對照組(59%),療效確切,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此方法無痛苦、實用價廉,病人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肛腸學組.便秘診療暫行標準[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0,80(7):491.
[2] 肖柳紅,鐘華蓀,王玉珊.從老年人生活方式談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對策[J].山西護理雜志,2009,7(4):93-103.
[3] 孫秋華,陳佩儀.中醫(yī)臨床護理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86.
[4] 溫茂興.中醫(yī)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31-32.
[5] 王俊靈,付曉紅.耳穴壓豆預防腦卒中急性期便秘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17):1512-1513.
(本文編輯李亞琴)
Observation on nursing effect of ear acupoints used for constipation of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Li Na,Xu Xiaohong,Wang Huiqi
(TCM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Jiangxi 332000 China)
江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中醫(yī)藥科研課題,編號:2015A206。
李娜,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332000,江西省,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徐曉紅、汪慧琪單位:332000,江西省,九江市中醫(yī)醫(yī)院。
R473.6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3.034
1009-6493(2017)13-1643-02
2016-07-27;
2017-04-15)
引用信息 李娜,徐曉紅,汪慧琪.耳穴壓豆用于顱腦術后病人便秘的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13):164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