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虹
【摘 要】本文從概念圖的基本理論出發(fā),從確定目標范圍、合理劃分層次、標注概念關聯(lián)、后續(xù)完善反思四個策略理清高中生的化學思維構架。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方法 概念圖 思維方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140-02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能碰到這樣的學生,他們往往只采取死記硬背的辦法對待概念,很顯然,機械化的記憶手段是無助于深度學習的。表面化、零散化地接觸概念,致使學生最終無法理解概念、應用概念。實際上,看似不同的化學概念間并非相隔山遙水遠,它們之間往往存在層次遞進關系,這種關系有時還非常緊密,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構建并完善基于化學概念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使命。學習化學時,學生學會構建化學概念圖,化學思維也將逐步被構建起來,從而使知識得到拓展。
一、概念圖的基本理論
“概念圖”這個概念來源于美國康奈爾大學菲利普兒童科學研究中心,其后被應用到了各個層次的教學及評價過程中去。因為概念圖先天具有利用符號將概念進行聯(lián)系的優(yōu)勢,可以清晰地表述其內(nèi)部邏輯關聯(lián),所以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也更快,相應的教學模式也就日益受到重視。大致說來,概念圖是一種以具體節(jié)點指示概念,并將這些節(jié)點進行統(tǒng)一連線的圖示方法,也可以說,概念圖是出于組織并表現(xiàn)知識內(nèi)容的一種實用工具,它可以形象化地展現(xiàn)出某個命題網(wǎng)絡里面各個概念的具體定義及相互關系。一般來說,概念圖包括節(jié)點及與之相對應的概念,它由節(jié)點間相互連接的線段等將各關聯(lián)點連接起來組合構建而成。
二、化學教學對概念圖的接受原理
概念圖同時兼具教和學兩個層面的工具特點,其功能被日益展現(xiàn)出來。在化學學科中,概念圖能夠把此化學概念和彼化學概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系統(tǒng)化的空間網(wǎng)絡圖,可以說它在形象化、圖式化等方面的優(yōu)勢無與倫比。因此,把概念圖同化學概念教學結合起來,將有助于學生快速弄清各概念間的脈絡,高中化學教學對于概念圖的接受原理具體有下述幾點:
首先,在宏觀上,概念圖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從宏觀上理解化學相關概念,并注意到各概念間的整體性,從而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使得頭腦中的化學知識網(wǎng)絡更加清晰。其次,使概念更為直觀。概念圖的建構過程,側重于各概念點的知識提煉,在此過程中知識點變得更為形象化和直觀化,這對于學生激活有關知識有積極促進作用。最后,能夠促進自主化學習。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形成自主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并從創(chuàng)新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能力,而這種功能上的優(yōu)勢是其他學習模式所難以具備的。
三、概念圖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確定目標范圍。學習者首先應當確定基本的知識范圍,并從中找到可以應用的相關概念,這是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將具體知識范圍先確定下來,并注意其中涵蓋了哪些化學概念,再把核心的概念記錄下來,并以該核心概念為引導,系統(tǒng)學習相關的知識。比如在接觸到化學鍵有關內(nèi)容時,能夠被記錄的化學概念即有下述多個:化學鍵、共價鍵、離子鍵,等等,其中化學鍵這個概念即可被視作核心。
(二)合理劃分層次。概念圖是一種對知識結構體系的闡述方法,一般會將具有概括功能的概念置于中心位置或者頂層位置,接下來再以此為出發(fā)點,確定次一層次的分支,并做出準確排列。這種層次劃分和布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概念層級結構給予準確定位。比如化學鍵這個概念的概括功能最強,便理應在概念圖中處于在核心位置,而其下則涵蓋了離子鍵、共價鍵以及金屬鍵幾個分支。再向下類推,概念儲備將變得愈加豐富,比如共價鍵里面即可以再涵蓋極性鍵與非極性鍵的三級分支概念,如下圖所示:
(三)標注概念關聯(lián)。教師指導學生做的第三項任務,是把已經(jīng)羅列并劃分層次的概念實施關聯(lián),也就是用連線的方法,使之處在同一個系統(tǒng)之內(nèi),并在連線中標注清楚,標注的內(nèi)容用以說明兩個概念之間的從屬關系,可以使用的詞匯有分成、包含等等,也可以采取箭頭示意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標注關聯(lián),不僅適用于不同層次,對于同一層次也同樣適用,比如化學學科里面,有許多相似的概念,概念間容易發(fā)生混淆,如“氧化反應”和“氧化性”比較相似,而“氫”和“氫氣”兩個概念也不易分清楚,所以同一層次的關聯(lián)連線往往會出現(xiàn)交叉、并列等多種結構,繪制時要清晰明確,不能造成混亂。再比如接觸到鹵代烴有關知識時,這種標注概念關聯(lián)的做法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深刻印象,如下圖所示:
其他諸如乙醇、溴乙烷、乙烯、水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一類的概念也可以納入其中,以促進更加具體而完善的思維體系形成。
(四)后續(xù)完善反思。當本次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應提醒學生保留這份概念圖,并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對其不斷完善,將更多的新內(nèi)容充實其中。最后,教師和學生一道對化學概念圖加以評價,評價需要依主題是否準確、層級是否清晰、交叉連接是否到位等標準進行,比如要看學生是否能夠對不同層級進行準確劃分,又是否可以把不同概念間的聯(lián)系弄清楚。比如當教師講解到氧化還原反應的內(nèi)容時,因為本課涉及到的概念有很多,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幫助學生進行良好記憶,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幾個中心線索,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線索進行概念圖的構建,如氧化劑和還原劑、兩種反應過程和相關產(chǎn)物等,學生制定相應的概念圖并予以保存,以備接下來學習過程的應用。通常來說,初步制定的概念圖都是不夠完善的,教師的指導、評價,再加上學生的自我反思,概念圖將變得更加完整。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概念圖的應用可以給學生提供宏觀思維上的幫助,有助于使其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可是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對于概念圖的實踐應用,很少有學生能夠從頭至尾堅持下來,究其原因,正在于制作概念圖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另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構建概念圖的時間、效率、準確度等有很大關聯(lián),一般來說,基礎較好的學生更容易快速制作概念圖,而概念圖又可以反向促進其基礎的進一步鞏固,反之,對于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nèi)菀子捎诟拍畈磺?,導致將更多時間浪費在對概念的聯(lián)系思考上。因此教師要注意概念圖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幫助學生從基礎做起,反復進行演練,以達到循環(huán)上升、依次進步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江合佩,張仁波.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2)
[2]趙俊莉,趙冬生.概念圖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5)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