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式,而計算機基本操作和基礎知識已成為社會人必備的素能之一。在應用層面,更加強調了計算機應用要與行業(yè)企業(yè)相結合的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面向各專業(yè)學生主要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以及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商院e學堂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資源建設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我院公共計算機教研室基于商院e學堂平臺,本著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提升學習者信息素養(yǎng)為根本,以服務學習者混合式學習、移動學習為目標,以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應用為目標,以課程資源的系統(tǒng)、完整為要求,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建成課程建設與應用、教學服務與管理相融通的精品資源課程。
二、課程性質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我院各分院、各專業(yè)(群)、各層次學生開設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主要授課對象是高職一年級學生,理工科專業(yè)在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文科專業(yè)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每年授課人數4000余人。自2000年面向高職學生開設以來,課程教學大體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依循考試型教學(2000—2006),此階段課程教學內容、實訓過程、考核方式都近乎完全按照全國計算機一級、江蘇省計算機一級考試大綱和要求進行。此階段教學內容菜單化、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學地點教室化、考核方式終結化。
第二階段考試應用型教學(2007—2010),此階段主要思路是以考試為主導,在參照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和要求的前提下,將考試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此階段教學內容部分項目化,編寫了配套教材,加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還完全脫鉤。
第三階段應用考試型教學(2011—至今),此階段主要是思路是以綜合運用為主線,在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兼顧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和要求,真正做到課證融通、理實一體。
三、課程資源建設理念
在前期已經基于moodle平臺開發(fā)3版課程教學空間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得失,基于超星泛雅平臺建立了商院e學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平臺。
在整體架構上,采用了實踐部分按項目——項目案例——任務、知識部分按項目——單元的架構逐層遞進展開;在教學資源上,制作了全部任務(單元)的微課件、微視頻各100余個;在功能應用上,提供了討論交流、項目作業(yè)、單元測驗、考試等模塊,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性學習。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將現代職業(yè)教育教學理念作為指導思想,遵循在線開放課程的標準,致力于實際推廣應用,提供了數字化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樣載體的完整教學資源,合理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精心設計科學的課前認知、課中提升、課后拓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重難點,最終實現教師便捷化教學、學生混合式學習、學校精準化管理。
從便于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調研學生學習習慣,依遵循人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以方便學生學習為前提,進行課程資源設計,為學生提供e學堂教學空間、e學堂APP、QQ群、微信公眾號等信息技術便捷通道及在線學習、小組討論等多種師生、生生互動方式,為學生混合式學習提供空間。
四、基于商院e學堂的教學特點
1.教學管理更便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電腦、手機、平板等個人終端登錄商院e學堂,觀看教學課件及教學視頻預習課程內容;領取教師發(fā)布的認知任務或拓展任務,完成作業(yè)并上傳作品;通過e學堂教學空間或手機APP與教師、同學實時溝通,解決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e學堂發(fā)布學習任務;監(jiān)控學生學習情況;批閱學生作業(yè);統(tǒng)計學生成績等,還可以利用e學堂APP中的簽到、選人、測驗等功能更加便捷地管理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線上線下、課前課后、隨時隨地混合式學習,提高了教師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管理的效率。
2.教學模式更靈活。在課程教學中依據課程標準采用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前學生通過商院e學堂接受任務,完成預習內容,提出遇到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分析問題,并逐一解決問題。再次回歸翻轉課堂,接受后續(xù)學習任務,完成本次課程作業(yè)上傳至e學堂,教師在e學堂里及時作出評價及反饋。
3.考核評價更多元?;谏淘篹學堂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融合的評價考核機制,其中形成性評價由基于學習通和網絡教學空間的課前認知評價、視頻學習,課中簽到、在線測評、作品評價和課后拓展評價組成;過程性評價由各項目、各模塊考核構成;終結性評價由學期網絡化綜合考核形成。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全面客觀。
4.拓展學習更豐富。商院e學堂上還提供了豐富的拓展案例,與實際授課項目相同也配套了相關的學習課件和教學視頻,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和對計算機應用有濃厚興趣的同學提供了后續(xù)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求。
五、基于商院e學堂的教學效果
基于商院e學堂,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教學空間自主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操作上的困難,在認知檢查中反饋解決;課中教學過程首先發(fā)布任務,引導學生分析、思考、解決,并現場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課后在網絡教學空間提供拓展任務??菰锏恼n程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針對性地有效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了知識的實用性,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專業(yè)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上傳教學資料、批改學生作業(yè),突破了時空局限,還能夠對學生在知識技能 、學習態(tài)度及團隊精神等方面給予合理評定和考核,不僅大大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活動還提高了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基于愛課程平臺結合項目教學的“電力工程”優(yōu)秀課程建設[J].黃其新,陸朱衛(wèi),楊正理.時代教育.2017(02).
[2]基于“四位一體”的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J].湯發(fā)俊,周威,江文.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作者簡介:李昉(1982—)女。民族:漢。江蘇鹽城人。公共計算機教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