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的境界》書:廉潔,需要自律,正所謂廉者自清。那么,如何自律呢?
一、循章奉法以律心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委原書記朱渭平懺悔錄的第一句話就是:“在我51歲生日當天,我被省紀委調(diào)查,這是我人生的轉折,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比松霓D折看似只在這一瞬,但其實,光鮮背后的那顆被貪婪侵蝕地“心”卻早已千瘡百孔。在閱讀貪官的懺悔錄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開頭,“我出生在****的家庭”、“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我父母去世早”……不可置否,那些對于人生開篇的說辭,或多或少有博取同情的意味,但不得不承認,跌落前他們往往都有著一部奮斗史般的前半生。所以,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句“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號召全黨、感動全民。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這里的初心,就是循章(黨章)奉法(國法),與黨同心同向,這是中共黨員,也是作為人的最基本要求。
1.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真正做到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虔誠而執(zhí)著、至信而深厚”,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真正做到在黨為黨、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跟黨、愛黨、護黨、為黨的“黨心”。
2.敬畏法律、敬重權力。這顆“初心”還應該是干凈做事的“定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因此,我們都應該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端其心而落其行”,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不碰法律法規(guī)的“高壓線”,常懷畏懼之心,常念黨紀之嚴,常思貪欲之害,不以“不為人知”而放縱自己,不以“小節(jié)無礙”而開脫自己,不以“下不為例”而原諒自己,經(jīng)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jīng)得住考驗,在履職盡責中自覺做到信黨、興黨。
3.堅持信仰,堅定信心。信仰是永不放棄的召喚。當前,正處于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發(fā)展任務繁重,利益訴求多元,矛盾問題復雜,尤其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勇于任事,雷厲風行地抓,理直氣壯地管,決不懈怠、決不退縮。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4.培育愛心,培養(yǎng)耐心。愛心是勝利者的胸懷。要有為民干事的胸襟,將基層發(fā)展放在心上,把基層經(jīng)濟發(fā)展、改善群眾生活作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著“百姓利益比天大”的信念,有著“群眾貧困為我恥”的堅定,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要為群眾做事,想要為群眾解憂,想要為群眾謀利。耐心是驅趕艱難的利劍,領導干部不要苛求下屬身無瑕疵,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對下屬的缺點不可“一葉障目”,有時丑是美的修飾,缺點是才能的象征。
唯有將“初心”植入骨髓,善于律心,才能在黨章黨規(guī)黨紀國法的根植與守護下,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毅。
二、納新修德以律性
四川省農(nóng)村信用社聯(lián)合社黨委委員、主任李永真在獄中這樣懺悔:作為一名正廳級黨員領導干部,受黨教育多年的我沒能在市場經(jīng)濟的浪潮中站穩(wěn)腳跟,放棄了應該堅持的行為準則,被金錢絆倒、被親情迷惑、被社會風氣左右,犯下了嚴重錯誤。其實不只進了鐵窗后的李永真會悔恨“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和黨性修養(yǎng)的錘煉,沒抵制不住誘惑最終摔倒在物欲橫流之中。太多身陷囹圄的官員都發(fā)出了李永真一樣的懺悔。這些李永真?zhèn)冎缘种撇蛔≌T惑,歸根到底在于其放松了自覺的思想改造,“三觀”出現(xiàn)了偏離。2014年5月9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考察調(diào)研時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yǎng)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自覺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時時處處見賢思齊,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yè)成就。
1.修勤學苦練之性。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不需要悉數(shù)祥解了。
2.修納諫如流之性。就是要以包容、善待、涵養(yǎng)、承載和超越的心態(tài)去接受意見。這是一種橫馬立刀的膽識,是壯懷激烈的抱負,是仰天長嘯的豪氣,是力挽狂瀾的魄力;是傳統(tǒng)精神、歷史精神、天地精神、宇宙精神的融合。一是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毛主席曾說過“人無完人”。我國歷史上的很多故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平靜的心態(tài)去聽取別人提出來的反面意見從而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二是要有虛懷若谷的精神?!傲妓幙嗫诶诓?,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評、意見、建議正是自己取得不斷進步和優(yōu)秀成績的助力器。三是走群眾路線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善于聽取群眾意見,這是黨致勝的法寶。工作不接地氣就是作風問題。權力是人民給予的,做任何決策,凡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都無小事,都要嚴格按照程序接受群眾監(jiān)督,暴曬于陽光之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干部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群眾得實惠沒有。群眾一目了然。只有以人為本,走群眾路線,善修納諫如流之聰,黨員干部才會得到擁護和愛戴,才能促進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事業(yè)快速發(fā)展。
3.修大中至正之性?!墩摍嗾咧\.謀事篇》講:容舟者,人必敬之;容川者,眾必臣之;容天者,賢必瀚之。反亦,量淺者,人必怨之;量狹者,眾必棄之;量嫉者,賢必敵之。確保心理不失衡。有道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是維護公正,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夢”的筑就“添磚加瓦”,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只有辦事公道,順應規(guī)律,我們事業(yè)進展就會順利,就會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否則,就會給我們的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損失。二是贏得公信。公信指公眾對社會管理者的信任關系。即在群眾中的信譽、威望。公信是一種道德力量、人格力量和社會力量。三是客觀公正、不循私情。一方面要在工作上嚴格按程序、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另一方面要把事情本來的面貌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三、愛崗敬業(yè)以律行
習總書記指出:現(xiàn)在我們有一些同志工作上拈輕怕重,多干一點就覺得自己受累了;利益上斤斤計較,少拿一點就覺得吃虧了;進步上橫攀豎比,稍慢一點就覺得前途無望了。失衡的心態(tài),既影響思想情緒,更影響工作狀態(tài)。健康、平衡、良好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在經(jīng)常想一想自己的職責,選準“比對尺”、 “參照系”、“對時表”,不比職務上冒尖的,要比事業(yè)上冒尖的,不求官位的提升,要求事業(yè)的進步,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多干出一些經(jīng)得起百姓、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政績。
1.長于律言,確保言語不失規(guī)。言為心聲,說話要謹慎思量,因為講話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上級的政策方向和單位的工作思路,如出言不慎,將會造成老百姓的誤解,造成不良影響。不說泄氣話、牢騷話、是非話,尤其是社會上流行的“內(nèi)部消息”、“灰色段子”,要帶頭做到不說、不信、不傳。多說樹立信心的話,多說加油鼓勁的話,堅信“人心自有一桿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培育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古來勝敗之君,多福于善諫禍于惡諫。惡諫者,其意近利易作而斷道,其言悅耳詠譽而逆行。是以,無論諫言是否正確,領導干部都要站在“保護思考積極性”的角度去處理。
2.嚴于律行,確保行為不失范?!坝麆偃苏?,必先自勝;欲知人者,必先自知”。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各種誘惑,要做到行為不失范。一是在工作中嚴格按照標準、條件、程序辦理,講原則不講關系,講黨性不講人情,用公心樹立正氣,用正氣遏制邪氣,自覺維護好單位的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二是不把個人的恩怨帶到工作中去,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為迎合他人而背棄做人做事的原則。三是面對激勵的競爭和挑戰(zhàn),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表現(xiàn)出鋼鐵般堅強、彈簧般堅韌的意志力,處變不驚,應對自如,愈挫愈勇。
3.忠誠履責,確保工作不錯位。就是面對尖銳突出矛盾,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對重大原則問題,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改革發(fā)展困難,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豁得出來、頂?shù)蒙先?;面對各類歪風邪氣,敢于較真、敢抓敢管。盡責即意味著凝聚力的增強、人心所向;意味著其工作能力的提高。嚴把思想關、權利關、學習關、勤政關,以不失之于“公”,來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社會的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