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愛國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精神實質、突出特征和具體要求,為新時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當代,愛國主義已成為:民族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統(tǒng)一這幾個新的內涵。
關鍵詞:愛國主義 時代解讀
毛澤東說: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江澤民也指出: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愛國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精神實質、突出特征和具體要求,為當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中國封建社會,國家是地主階級利益的代表,是家天下。封建社會的愛國主義具有極大的階級局限性,統(tǒng)治階級把忠君與愛國等同起來。到了近代,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集中表現(xiàn)為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專制?,F(xiàn)代的愛國主義強調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揭示了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統(tǒng)一性。其具體內容、表現(xiàn)形式及時代特征都會隨著社會歷史條件和時代主題的轉換而變化。
在今天,全球化和對外開放為愛國主義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1.民族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愛國主義最集中的表現(xiàn)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形象,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興衰緊緊連在一起。這種責任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浪潮面前,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確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價值取向。國家是一個人賴以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整體,每個人總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其個人利益的。因此,在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的處理上,要“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追求兩者和諧共生,共同提高和發(fā)展。但是全球化是各民族國家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一體化過程,因此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即人類的整體利益。民族國家的利益和人類的整體利益是一致的,維護民族國家利益同時也要維護人類的整體利益。
2.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的立國之本,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在總結長期革命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的正確選擇,是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成為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xiàn)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xiàn)為致力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為光明的新中國。在現(xiàn)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xiàn)為獻身于建設和保衛(wèi)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獻身于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事業(yè)?!碑敶袊?,社會主義與愛國主義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愛國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力量源泉,社會主義是愛國主義不斷發(fā)展的方向保證;社會主義與愛國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愛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的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梢娫诂F(xiàn)階段,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對我們的青年學生來說,愛國必然要求愛社會主義。
3.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統(tǒng)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封閉隔絕的內部環(huán)境中辛勤勞作、自強不息,依靠自身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是中國人民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但是,環(huán)境閉塞,導致國人視界的狹隘,單體循環(huán)的孤立發(fā)展模式也造成中華民族閉關自守的文化性格,這不利于中華民族在對外開放中走向世界。通過大膽吸收全人類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文明成果來提升自己的造血功能,提高中華民族的文明水準。
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是在抵御西方列強的侵略反對其干涉和滲透的過程中獨立自主的發(fā)展壯大起來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激勵著中華民族能夠勇敢面對強權霸權主義的干涉,在積極爭取中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捍衛(wèi)中華民族不可剝奪的民族國家利益。正如鄧小平所言:“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但是,中國是后發(fā)現(xiàn)代化國家,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堅持對外開放,通過世界市場形成中國與世界的整體化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性的一切有用條件來實現(xiàn)跨越性發(fā)展??梢?,愛國主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國的強大必須吸收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任何形式的封閉思想和行為都會損害當代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宗法、種族主義非但不能愛國,反而是中國發(fā)展的障礙。我們要從全球共同繁榮,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大膽地吸收和利用世界的先進技術,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符合現(xiàn)代化、社會化、市場化生產規(guī)律的先進經營管理方式,把堅持學習人類社會一切文明成果和發(fā)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世界資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總之,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不是水火不容,而是辯證統(tǒng)一的。獨立自主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對外開放是為了增強獨立自主的能力,應該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鄧小平對此有精辟的論述,他說:“必須依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必須發(fā)展我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但是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薄霸趫猿知毩⒆灾鞯幕A上還需要對外開放”由此可見,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統(tǒng)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基本內容和顯著特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愛國主義——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摘編[J].黨建 ,2016(2013 年 3 月 17 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6頁.
[3]《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頁.
[4]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華書店出版2001年11月版,第8頁.
[5]同上,第5頁.
[6]《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頁.
[7]同前注[6],第79頁.
[8]同前注[5],第121頁.
[9]《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