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一對一排痰護理在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42例進行分組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排痰護理,觀察組實施一對一排痰護理,對2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jié)果:觀察組康復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2組放棄治療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長于觀察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jié)論:一對一排痰護理有利于提高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的康復效果,降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使用和進一步推廣。
關(guān)鍵詞:吸入性損傷;燒傷;一對一排痰護理
大面積燒傷特別是頭面部燒傷患者最易發(fā)生吸入性損傷,其主要是因為煙霧、熱力作用,導致患者肺部、呼吸道出現(xiàn)的實質(zhì)性病變,該病會直接威脅燒傷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相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1],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的病死率在90%以上。由于患者呼吸道創(chuàng)傷嚴重,呼吸道內(nèi)不斷增加的分泌物,會影響患者自行排痰,甚至會引起氣管阻塞、感染等,增加病死率,所以必須做好排痰護理。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42例進行分組研究,現(xiàn)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42例進行分組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例,對照組男患者12例,女患者9例,患者年齡10-40歲,平均年齡(26.5±5.4)歲。其中水燙傷8例,火燒傷10例,其他原因燒傷3例;觀察組男患者11例,女患者10例,患者年齡11-42歲,平均年齡(27.2±5.3)歲。其中水燙傷6例,火燒傷13例,其他原因燒傷2例。對比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予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排痰護理:每天定時患者進行排痰,護士根據(jù)以往排痰經(jīng)驗進行即可。觀察組實施一對一排痰護理:由專職護士負責對1-3位的患者進行排痰護理。對患者呼吸和發(fā)音進行嚴密觀察,及時處理呼吸困難或聲音沙啞的患者,第一次實施排痰時,需要對患者排痰時間、排痰量及排痰后反應進行詳細記錄;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想法和感受充分和了解,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念和決心;針對頭面部燒傷的患者需保護好五官。同時予以體位引流、吸痰引流劑濕化、霧化引流,具體為:①體位引流護理:協(xié)助患者定時翻身,調(diào)整體位,防止形成壓瘡等并發(fā)癥,通過輕叩患者背部的方式促進其排痰,體位引流過程中需將無菌棉墊放在患者背部,以減輕痛感,叩擊時間為10-15min/次。將深呼吸、咳痰、咳嗽等技巧告訴患者,促使支氣管和肺部中的分泌物可向大氣管中快速流入,以盡快排出體外。②濕化與霧化引流護理:濕化排痰護理方法如下:調(diào)整病房濕度在20%-40%范圍內(nèi),加快呼吸道內(nèi)壞死脫落黏膜與稠痰的排出速度。將患者鼻腔、口腔采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氣管切開處也需要覆蓋外套管位置,控制紗布厚度在2-3層左右,以防增加患者不舒適感,及時更換。針對氣管切開的患者,可予以5mg地塞米松聯(lián)合8萬U慶大霉素、250ml生理鹽水進行微泵持續(xù)滴入,每小時給藥量為8-10ml;霧化排痰護理方法:采用超聲霧化的方式噴出含有抗生素的霧化液體,實施持續(xù)性吸入治療,以便對呼吸道痰液進行稀釋,達到消腫、防感染的效果。霧化液由8萬U慶大霉素、20ml生理鹽水和4000U糜蛋白酶組成,15-20min/次,間隔4-6h進行1次霧化。③吸痰引流護理方法: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患者無法自行排痰后,特別是氣管切開者必須盡快予以吸痰引流,采用口徑適宜且表面光滑的1次性吸痰管,將其插入套管中,以有效吸痰,控制吸痰時間為15s,間歇期叮囑患者保持較好休息,然后再次吸痰。進行吸痰操作時必須嚴格按照無菌要求,并保持動作緩慢輕柔,每次都要對吸痰管進行更換,防止引起呼吸道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康復、死亡情況,并對護理期間放棄治療者、住院時間進行統(tǒng)計記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器SPSS22.0統(tǒng)計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分別以( )、(%)對計量、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示,對比予以t檢驗及x2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組放棄治療率無差異(P>0.05),觀察組康復率、死亡率、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
3 討論
嚴重燒傷患者全身反應均比較差,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相關(guān)并發(fā)癥,特別是吸入性損傷患者,因為鼻腔、口腔黏膜與支氣管纖毛功能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再加上咳嗽反射明顯弱化,不斷增加的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會引起自主排痰困難,所以,開展護理工作時,加強排痰護理對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縮短治療時間具有關(guān)鍵性作用[2]。
由專職護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排痰護理干預,通過進行體位排痰護理、吸痰引流劑濕化、霧化引流等,有利于對呼患者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進行稀釋,有效降低損害發(fā)生幾率,提高患者配合意識,促使其快速恢復健康[3]。本組研究之中,2組除放棄治療率無差異外(P>0.05),觀察組康復率、死亡率、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一對一排痰護理有利于提高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的康復效果,降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使用和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金梅,曾麗珍,魏立繁等.一對一排痰護理在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1):9-10.
[2] 程玉,張靜,高金穎等.大面積燒傷伴重度吸入性損傷患者機械通氣時的排痰研究[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6):544-545.
[3] 劉照玲.大面積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的排痰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3,26(5):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