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青島,清新脫俗,出生于這座城市,對其充滿著家鄉(xiāng)的熱愛,對我而言,這里有家的味道。游人看青島,浪漫時尚,從一個地方抵達這里,帶著對城市的熱愛和向往,對游人而言,這里充滿異鄉(xiāng)的情操。文人看青島,詩意溫暖,異地而居或者匆匆而過,吸引他們的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對文人而言,這里彌漫著抒情的生活碎片。
文化對于城市是至關重要的,積淀著城市脈絡中的詩情畫意。建制只有百余年的青島,沒有厚重的底蘊,卻不失文藝的情懷??涤袨?,陳夢家,梁實秋,老舍,郁達夫,王統(tǒng)照等文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與青島相遇,如今在青島依舊保留著這些文藝名人留下的居所,雖然已近百年。
在青島的文人,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青島,卻為青島留下了屬于自己的青島文化符號。這些符號是一個文學時代的象征,也成為宣傳青島形象和探究青島歷史的最好證據(jù),那時的城市面貌如舊,情感充沛,顯現(xiàn)著魅惑的城市身影。
欣賞一下遺落在時光中的老建筑,郵品中的青島形象略有滄桑,卻成為一座城的記憶。讀一段名人筆下的青島,用文藝的手法描繪出青島最純真的外貌,詩與畫,開辟出記憶青島的新紀元。
《丁己冬至日游青島并謁恭邸于會泉》
康有為
海上忽見神仙山,金碧觀闕絢其間。
曉暾乍上映紫瀾,樓觀飛驚抗情戀。
樓閣倚山臨海濱,碧波浩蕩通天邊。
吾時伏闕力爭焉,大陳利害言萬千。
《乙丑夏五十二日重還青島感賦》
康有為
海氣蒼蒼島嶼回,山巔樓閣抗崔巍。
茂林峻嶺百馳道,又入仙山畫里來。
《青島全書》
德國膠澳總督翻譯官謀樂輯
此地背山面海,氣候溫和,海臨其南,雖夏日之炎炎,不敵海風之拂拂,涼生軒戶,清送花香,浴海水而披襟,步山陰而卻扇,西人避暑,成集于斯,況北枕群山,藉層巒為屏障,不畏朔風之凜冽,只知冬日之和融,夏可避暑,而冬又可避寒,此地勢然也。
《憶青島》
梁實秋
到處都是紅瓦的樓房點綴在蔥蘢的綠樹中間,而且三面臨海,形勢天成。青島的天氣冬暖夏涼、風光旖旎,而人情尤為淳厚,我們立刻就認定這地方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夠標準,宜于定居……我是北平人,但從不以北平為理想的地方。我雖然足跡不廣,但北自遼東,南至兩粵,也走過了十幾省,竊以為真正令人留連不忍離去的地方應推青島。
《憶青島》
梁實秋
青島之美不在山而在水。匯泉的海灘寬廣而水淺,坡度緩,作為浴場據(jù)說是東亞第一……如果還有馀勇可買,不妨到棧橋上走一遭。橋盡頭處有一個八角亭,額日回瀾閣。在那里觀壯闊之波瀾,當大王之雄風,也是一大快事。
《青島》
聞一多
當春天
街市上和山野間密集的樹葉
遮蔽著島上所有的住屋
向著大海碧綠的波浪島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
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宮
《青島》
聞一多
四月中旬,綺麗的櫻花開得像天河,十里長的兩行櫻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樹下走,一舉首只見櫻花繡成的云天。櫻花落了,地下鋪成一條花溪。
《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郁達夫
無論你南邊從上海去,或北邊從天津去,若由海道而去青島,總不過二三十個鐘頭,可以到了。你在船艙里,只和海和天相對,先當然是覺得愉快,覺得偉大,覺得是飄然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樣子;但一晝夜過后,未免要感到落寞,感到厭倦;正當你內(nèi)心在感到這些,而嘴里還沒有叫出來的時候,而白的燈臺,紅的屋瓦,彎曲的海岸,點點的近島遙山,就競相上你的視界里來了,這就是青島。所以從海道去青島的人對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無論哪一個港市,都要清新些,美麗些。香港沒有她的復雜,廣州不及她的潔凈,上海比她欠清靜,煙臺比她更渺小,劉公島我雖則還沒有到過,但推想起來,總也不能夠和青島的整齊華美相比并的。以女人來比青島,她像是一個大家的閨秀;以人種來說青島,她像是一個在情熱之中隱藏著身份的南歐美婦人。
《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郁達夫
青島的特色之一,是在她的市區(qū)的高低不平,與夫樹木的青蔥。都市的美觀,若一味平直,只以顏色與摩天的高閣來調(diào)和,是不能夠引人入勝的;而青島的地面,卻盡是一枝枝的小山,到處可以看得見海,到處都是很適宜的住宅區(qū)。就是那一條從前叫弗利特利希大街,現(xiàn)在叫中山路的商業(yè)通衢,兩端走走,也不過兩三里路,就到海邊了;街的兩面,一走上去,就是小山,就是眺望很好的高地。
《青島的樹》
蘇雪林
青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樹多。到處是樹,密密層層的。漫天蓋地的樹,叫你眼睛里所見的無非是那蒼翠欲滴的樹色,鼻子里所聞的無非是那芳醇欲醉的葉香,肌膚所感受的是那清冰如水的爽意。從高處看,整個青島,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綠海,各種建筑物則是那露出水面的島嶼之屬。
《福山路二號》
蘇雪林
“這是一幢很樸素很精雅的石樓,屋前左右有兩座圓式尖頂塔,全部建筑看上去好像西洋中世紀時代的古堡。屋子所占據(jù)的地勢很高,站在屋的前面,我們可以望見跑馬場新建的羅馬式運動場和碧浪際天的大海。屋后是八辟山,清晨日出以前或晚餐以后,我們可以隨意上去眺望海面初升的旭日和金光燦爛的云霞?!?/p>
《太平角之午》
蘇雪林
沿角一帶海岸崖石,崢嶸競秀,又是匯泉浴場所無。有一處景色更為特別。一座大崖,崛起于平地,高約十數(shù)丈,遠望似一朵吐自海面的紫云,近視則石色黝然,棱棱如積鐵,還帶著斑駁陸離黃色的鐵銹,我懷疑它是屬于礦物質(zhì),并非真的石頭。
《從文家書》
沈從文
我一個人到青島那個高處的教堂門前,坐在石階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墻上掛的薜蘿。耳聽到附近一個什么人家一陣鋼琴的聲音。那曲子或許只是一個初學琴的女孩子那樣。重要的是它一和當前情景結(jié)合,和我生命結(jié)合,我簡直完全變了一個人,在學習和寫作中都會發(fā)生極大地影響。
《我愛青島》
田仲濟
青島的確是令人喜愛的。你喜歡幽靜么?那你可到湛山,太平角一帶,你可以在空氣清新,花木夾道的馬路上散步,也可以在蒼松翠柏,嶙岣怪石林立的海濱坐上幾個鐘頭,你可以沉思,你可以靜讀,是很少有人來打擾你的。
《青島素描》
王統(tǒng)照
然而青島,卻在中國的南方與北方的都會中獨自表現(xiàn)著另一副面目。“青山,碧海,紅瓦,綠樹?!笨涤袨榈呐u青島色彩的八個字,久已懸懸于一般旅行者的記憶之中。講青島的表現(xiàn)色,這幾個形容字自然不可移易。初到那邊的人一定會親切地感到。”
《青島游記》
芮麟
青島,在我國風景線上、國防線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青島,我已投入她的懷抱了!我的心里沸騰著莫名的快慰,當我看到青島整潔的街道和瑰麗的建筑的時候……從外地初到青島的人,第一個印象,便是青島的一切,都太洋化了!舉凡道路房屋人物,所接觸到眼睛里的,簡直不像是在中國,而像在外國!全市的建筑,除天后宮等廟宇為中國式的建筑外,其余的房屋,完全是西式的,并且一座一個式樣,爭奇斗艷,絕鮮雷同。在中國,要研究西洋建筑之美,青島是最合適的地方了。
《島國新秋·青島印象之一》
柯靈
棧橋,長堤似的一直伸到海當中,橋下浪花老唱著神秘的歌。人在橋上,風在海上。散著步的男女,慢騰騰地顯著悠閑的姿態(tài)。偶然有三兩個姐兒并肩笑語,一陣香風過去了,后面卻有一二個哥兒追隨著指點評論。愛呀,喜劇呀!青島的夏天呀!
青島是天之驕子,兩難具,二美并:錦繡江山兼?zhèn)湮镔|(zhì)文明,西方帝國和東方帝國相繼為我們借箸代謀,著意經(jīng)營的避暑勝地。
《五月的青島》
老舍
因為青島的節(jié)氣晚,所以櫻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開。櫻花一開,青島的風,霧也擋不住草木的生長了。
海棠、丁香、桃、梨、蘋果、藤蘿、杜鵑、都爭著開放,墻角路邊也都有了嫩綠的葉兒。
《大海的使者》
臧克家
清風,大海的使者——
從海面上吹來,
從高樓的紅瓦棱上吹來,
從海濤似的綠樹間吹來。
你替旅人拂去一身塵土,
從他們心里把悶熱撥開。
青島啊,
對于遠道而來的游客,
你就是一個綠色的海。
《島上的季節(jié)》
吳伯簫
太陽落后,天上滿掛了星斗,市上滿亮了街燈,夜景也很宜人。海風吹來,又涼爽又潮潤,白天的半點炎熱都完全消逝了。身上只感到清快。出來乘涼的人到處都是:海邊石欄上有人,沙灘上有人,公共長椅上也有人。竊竊私語的,嘈雜喧鬧的,就同夜市般熱鬧。不然,“輕車不輾纖塵地,十里洋街都似冰”,青島的馬路是有名的,并了肩走走“邊道”,林叢山畔聽聽夜鶯,也極恬適舒服。這樣直至夜闌更深,還有汽車的喇叭響,游人咯羅咯羅的聲音哩。沒有多少蚊子,醒來,又一天了。
圖 郝志國 編輯、撰文 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