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河云夢》是梁云江先生眾多二胡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作者通過傳統(tǒng)手法與現代音樂技巧的融會貫通,大膽地對作品進行改編與加工,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的手法與演奏技巧,使得樂曲旋律優(yōu)美流暢富有律動性,有大氣磅礴之感。作品中運用了連續(xù)琶音、跳頓弓、增減和弦等技巧,加上樂曲中調性的不確定性,突出了該曲的技術特點。本人通過這首二胡作品的演奏實踐過程,進一步分析演奏中遇到的技術難點。
[關鍵詞]江河云夢;琶音;跳頓弓;快慢弓
[中圖分類號]J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0-0077-03
一、《江河云夢》左手演奏技巧的難點
(一)揉弦的處理
揉弦,作為二胡演奏領域當中一個基礎而又重要的演奏技法,是我們二胡演奏者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及演奏功底的象征。演奏《江河云夢》這首作品時,應運用恰當的揉弦技法,突出揉弦在作者內心對樂曲的深切表達,對于更好地表現音樂旋律的創(chuàng)作風格、把握二胡生動的表現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揉弦在二胡曲《江河云夢》的創(chuàng)作中巧妙地貫穿于整個樂曲旋律當中。全曲由引子、主題、中部及尾部組成。引子作為樂曲的第一個部分是一個自由段落的散板,樂曲高亢嘹亮,富有宏大的氣魄。如【例1】,演奏者要用飽滿充實的力度、剛強的音頭去表現作者在登上群山之巔時觀云海的內心激動情懷。前三個音在運弓飽滿的同時,配合比較豐滿有力的揉弦,要想演奏出作者內心激動的畫面,需要演奏者左手控制好對弦的張力,揉壓相結合,使音樂表現力更為突出。
【例1】
第一主題寧靜而又深遠,音樂帶有連綿不斷的思緒。如【例2】,主題分兩句,旋律從高音區(qū)a開始,演奏時聲音要連貫、舒緩、平穩(wěn),第一句主題的呈現要注意揉弦的適度控制。清晰而又悠揚的滾動揉弦,緩慢而又平穩(wěn)的運弓以及均勻的呼吸,使人陷入一段變幻莫測的夢境。第二句緊接著第一句的變化重復,音色加重,揉弦幅度增強,畫面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猶如一個個遙不可及的夢逐漸浮現在我們腦海之中。
【例2】
第一插部略帶有憂慮的情緒,隨著伴奏織體的推動,旋律更顯得揮灑自如,富有律動感。如【例3】旋律是由快板逐漸過渡到行板的。樂曲由相同的音型和節(jié)奏型引入,前兩音要揉弦,后四音不揉弦,在第一個音a開始演奏時要用由弱漸強的滾揉做支撐,這是音樂進入到行板的開始。右手運弓要平穩(wěn),隨著音的增強而逐漸拉寬,要避免弓子突然漸強而形成弧線的感覺。左手揉弦要清晰、連貫,頻率漸快,每個音之前銜接流暢,使音樂聽起來悠揚而富有美感。
【例3】
第二插部作者使用了非常悠揚的旋律來表達他內心最為激動的情懷,這部分旋律與快板當中十六分音符形成鮮明對比,旋律飽滿流暢、激情飛揚,表現出一種放飛夢想不斷勇往前進的理想信念。如【例4】。
【例4】
這段旋律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高八度音區(qū)上,由于二胡高音區(qū)音量不是很大,所以在右手飽滿運弓的過程當中左手要加上適當的滾揉去配合,揉弦速度略快,音樂聽起來連綿不斷。在揉弦過程中要把握好力度的問題,如果揉弦太深,音樂聽起來不流動,音色也會受影響。整個旋律在不同的音區(qū)上表現出來的歌唱性,高音區(qū)要演奏得更加流暢,而在中低音區(qū)要表現出內心含蓄而又激動的情懷。
(二)琶音及音準的演奏處理
琶音是二胡演奏當中的一項基本技法,這種技巧的訓練直接關系到鍛煉手指的靈活,換把、運弓技術的掌握,熟悉各調的音程指距與指法,并能提高音準、節(jié)奏的控制能力。目前,二胡作品的寫作手法有了較大的提高,樂曲的表現力也更為豐富深刻了?,F在的二胡作品中出現了多種級進型、跳進、快速的旋律,也出現了較多的轉調等,這就要求演奏者掌握更為豐富的演奏技術,以更完美地演奏樂曲。
在這首樂曲開頭的引子當中,這些琶音雖然充滿了技巧,但它是為主旋律服務的,演奏時要強調它的連貫性,而不用刻意強調每個音的顆粒性。如【例5】:
【例5】
中間散板自由的旋律穿插了一些上下行的音階進行連接,而且音區(qū)較高,營造出飛云翻滾之勢,情緒隨旋律起伏不定,變幻無窮。演奏時要注意這種連續(xù)的琶音要與引子當中的旋律特點一樣,把它演奏得非常流暢,同時要把琶音兩端主干旋律的音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音樂旋律的進行就會非常有變化和起伏。
【例6】
另外,在創(chuàng)作本曲的過程當中,作者通過運用民族調式當中不常用的大小琶音及增減和弦,有力地提高了樂曲的表現力度。在這段散板當中,運用了三段連續(xù)上行的琶音和一段下行的琶音進行,直到最高音a。這種連續(xù)上下行琶音對技術要求比較大,對音準聽辨能力較高,速度由慢及快。演奏前三段旋律時,需要我們分析出句與句之間的音程關系,掌握左手指法的運行規(guī)律,關鍵是要掌握好每個音的音準,演奏減七和弦大幅度上行時注意指法和小三度音程的準確性,指距隨音列的上下行進行調整。演奏這段旋律還需特別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在練習過程中可以放慢速度,以三個音為一組進行兩手的配合練習,注意右手弓子要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因右手的弓速問題而增加左手的負擔,影響正常演奏。
【例7】
(三)本章小結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左手演奏技巧的處理,包括揉弦在各個樂曲段落的應用,還有連續(xù)上下音階的進行。左手演奏技巧的運用對樂曲豐富的表現力有直接的關系,最能夠突出音樂情感的表達。
揉弦是標志演奏水平的主要技巧之一,在演奏實踐中的運用也比較普遍,但要注意使用恰當,有些段落不需要揉弦的音,采用揉弦處理后效果反而不好,每個曲子、每個段落對揉弦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奏時要區(qū)別對待。琶音貫穿于整個樂曲的散板部分,它主要體現了該曲的技術難點。琶音的演奏首先表現在音準的把握性上,而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將音程關系搞清楚,有一個良好的內心聽覺,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明確指距,讓頭腦始終走在手的前面,雙手在演奏時注意放松,左手的換把要果斷,沒有痕跡。
這些技巧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此,筆者根據自己對樂曲技術特征的理解,對這部分內容做了歸納總結。
二、《江河云夢》右手演奏技巧的難點
(1)跳頓弓的技巧運用
跳頓弓是二胡演奏中右手較難的技巧之一,但它對于體現樂曲的風格,增強作品的感染力,特別是在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豐富音樂表現,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江河云夢》這首作品有兩個部分體現了這一技巧。[BW(D(S,,)][BW)]
在一段華麗的上行琶音之后,緊接著出現了一段帶有信心而堅定的頓音以充分體現堅定的奮斗精神。這一段作者運用三段連續(xù)的頓弓技巧,來表現出一種堅定的信念。這段旋律一般用中弓來演奏,右手指法要充分運用,并與手腕相互密切配合。該段要演奏得揮灑自如,又富有彈性和流動性。如【例8】:
【例8】
另外,在樂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作者在繼承傳統(tǒng)演奏手法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運用了很多新的技法和觀念,豐富了二胡的藝術表現力,使人耳目一新。例如本段所要提到的跳頓弓,其效果既是跳弓又有頓弓,聲音既像頓弓那樣堅實有力,又像跳弓一樣輕快活潑。演奏時注意小臂對弓子的自然彈跳,右手控制好弓桿,同時還需要結合大臂把附點音符奏出來,突出重音,這樣弓子有長有短,節(jié)奏也非常鮮明,表現出作者的堅定信念。
(二)快慢弓相結合的演奏技巧
在全曲接近尾聲時,樂曲由急促的快板突然進入到了慢板,情緒略帶有一絲壓抑,令作者感慨萬千,回味無窮,宛如大自然和生命中的小插曲。演奏此段要注意在快速連續(xù)十六分音符進行時運弓的位置需逐漸靠右,最后一個十六分音符要推過去以便為下個慢板的長弓做鋪墊,同時音量逐漸減弱,來突出下一個音的流動性。在演奏第一個長音時右手運弓要由慢漸快,大臂帶動小臂,隨著旋律逐漸流動起來,讓音樂逐漸舒展開來,隨后逐漸變慢,變弱。如【例9】:
【例9】
(三)本章小結
第二章簡要地對右手的演奏技巧進行歸納,根據個人的演奏體會,筆者認為右手技巧中的跳頓弓和快慢弓在全曲起著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它最能抒發(fā)作者的情感。當然,要想完美地演奏樂曲,在右手熟練而灑脫地駕馭弓子的同時,還應與左手靈活精準的指法進行有機配合。因此在平時進行運弓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右手的換弦與左手的換音保持協調統(tǒng)一,左右手的同步配合應有條不紊,相得益彰。有了一定的磨煉才能將樂曲的運弓技巧演奏得更為扎實。
結論
《江河云夢》在梁云江先生二胡創(chuàng)作領域里添加了許多新的音樂元素。在二胡原有的演奏手法基礎上,創(chuàng)立并運用了許多新的技法,例如作品中運用了連續(xù)琶音、跳頓弓[JP2]及增減和弦等技巧,加上調式與調性中的不確定性,突出了該曲的技術特點,增加二胡的表現力。同時,在創(chuàng)作時流露出對大自然的愛戀,對祖國美好未來產生的堅定信念也在他的音樂作品里得到體現,擴大了受眾面,使人耳目一新。[JP]
雖然之前已經有不少的學者對這首樂曲抒發(fā)了個人的觀點,但我們要對《江河云夢》中演奏技巧上的難點和運用做一個梳理。在練習這首二胡樂曲時,我們要對這個作品的演奏技巧進行大量練習,而在舞臺上我們更多的是要注重對樂曲的理解,提高對這首樂曲的整體把握,實現演奏技能的增強。
[參 考 文 獻]
[1][ZK(#] 梁云江. 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的創(chuàng)作特點及演奏藝術要求[N].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3.
[2] 劉艷.梁云江二胡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N].河北師范大學,2010.
[3] 楊宏偉.現代二胡演奏技巧的探索[J].戲文,2006.
[4] 奚淑婷.二胡協奏曲《江河云夢》初探[N].棗莊學院學報,2010.
[5] 毛月悅.論《江河云夢》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N].四川音樂學院,2016.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