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評梅淚報高君宇
石評梅,山西人,自幼酷愛文學(xué),作品文筆流暢,情意感人。1923年,她任北京師大附中女子部主任,在山西旅京同鄉(xiāng)會成立時,與青年高君宇相識。高君宇為人誠懇質(zhì)樸,品學(xué)兼優(yōu),曾作為中國代表出席世界性會議,這讓石評梅頗為欽佩。高君宇也敬慕石評梅的文學(xué)才華,從此兩人經(jīng)常來往。這年秋天,高君宇從西山帶回一片紅葉,題上兩句詩:“莫負三秋好光景,惜花持贈愛花人”,寄給石評梅。石評梅領(lǐng)會其意,但因她已有戀人,于是在紅葉后面寫上兩行:“我的花籃已裝滿,請君送往別家吧!”并將原物寄回。高君宇見后癡心欲碎,憂郁成疾,住進了醫(yī)院。
石評梅在友人勸告下前往探望,以慰高君宇的一片癡心。高君宇喜出望外,病勢驟減,美夢復(fù)萌。石評梅見他逐漸康復(fù),便托人委婉地告訴高君宇,自己已有愛侶,請高君宇珍重自為。不料這一勸告,猶如暴風(fēng),使高君宇的病勢急轉(zhuǎn)惡化,竟一病不起了。
就在高君宇垂危之際,石評梅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戀人竟是一個浮浪輕薄之人,悲憤之余,便與他斷絕往來了。未幾,高君宇病逝。石評梅悔恨交加,親自料理其后事,灑淚將他葬在陶然亭香冢之側(cè),并在墓碑上刻下誓言:“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再來看你的時候!”
此后,石評梅常以淚洗面,常對人說:“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愿死后并葬荒丘?!辈坏饺?,她死于急性腦炎,友人遵照她的遺囑,將她葬在高君宇墓側(cè)。
楊邦杰不棄殘妻
楊邦杰,字湘屏,湖南武岡縣大水鄉(xiāng)人,是廣州中山大學(xué)的教授。這位留洋博士為人毫無架子,平時身著長衫布鞋,言辭溫和,像個鄉(xiāng)村學(xué)究。楊邦杰與原配妻子唐氏結(jié)婚之后,就去日本留學(xué)了。后來,唐氏生產(chǎn)之后,患了重病,成了殘廢人,肩膀斜了,鼻子坍陷,腳也跛了。楊邦杰回國后做了中山大學(xué)教授,唐氏說:“我身體殘廢,不能跟著侍奉你,就讓我留在老家陪伴婆婆,你在外邊再找一個好女子吧。”
楊邦杰執(zhí)意不肯,把唐氏帶到廣州,多方治療,補了假鼻,定制寬皮鞋,用棉絮墊腳。課余,楊邦杰挽著唐氏的手臂,在公園里蹣跚游覽。旁觀者大多竊竊私語,而楊邦杰全然不顧,對唐氏喜愛如初,終老不衰。
陸小曼用“專用牙刷”約束徐志摩
陸小曼和徐志摩結(jié)婚后,生怕徐再和別人談戀愛偷情,就對他說:“志摩,你可不能拿辜老(辜鴻銘)的茶壺比喻來作借口,而去多置茶杯。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壺,而是我的牙刷,茶壺可以公用,牙刷可不行。”
據(jù)說,當(dāng)時的名媛俞珊因常向徐志摩請教話劇,常住徐家,陸小曼見徐志摩和俞珊很親近,就常和徐發(fā)生口角。徐志摩說:“你要我不接近俞珊,這容易,但你也要管著點兒她呀!”
陸小曼則說:“俞珊是個茶杯,茶杯是沒法兒拒絕人家斟茶的,而你是牙刷,牙刷就只許一個人用,你見過有多人共用的牙刷嗎?”夫妻二人為此爭論不休,常常吵架。
郭沫若讀書逃避黑貓夫人
1912年,正在成都讀書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回家與素不相識的同鄉(xiāng)女子張瓊?cè)A結(jié)婚。新娘子進了房,郭沫若才知道新婚妻子與媒人說的根本不一樣。隔著口袋買貓,交訂時要白的,拿回家才知道是黑的。叔母提親時說,這女子正在讀書,人品好,又是天足。誰知到了家,那只下了轎的尊腳卻是三寸金蓮;揭了蓋頭,只見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
新婚之夜,賓客散去,郭沫若端坐在廂房里讀《莊子》,一讀就是一夜,此后連續(xù)五天皆以讀書消磨時光。第六天,郭沫若找了個借口逃回成都。自此一別,直到1939年春天因父病危,郭沫若才回家,原配夫人才得以見他一面。1963年,這位夫人在北京又住了十幾天,夫妻倆結(jié)婚之后,這是第三次見面,以后直到1978年郭沫若病逝,他們再也未見面。
顧維鈞的一鎊緣
顧維鈞出任英國公使不久,他的夫人玫瑰女士去世。顧維鈞是風(fēng)流人物,悼之不久,又和倫敦華僑富商黃某的女兒戀愛,很快兩人就形影不離了。黃某為英國倫敦華僑中第一巨富,死時積財五百萬鎊。他只有一個女兒,長得并不漂亮。顧維鈞也覺得這個女人中吃不中看,有點兒猶豫不決。一日,他找了一位有名的星卜家,出了一個金鎊的酬勞,為他占卜這門婚事的后果。結(jié)果星卜家認為兩人是佳偶天成,大吉大利。顧維鈞這才定下心,二人在倫敦結(jié)婚,時人稱為“一鎊緣”。顧維鈞付出一鎊的算命錢,卻收進五百萬鎊隨嫁錢,此事也成為時人談笑的趣聞。
錢大鈞娶姐妹花
錢大鈞,江蘇昆山人,字慕尹,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建校初期的老教官,一級陸軍上將。他早年積極參加反對清政府和軍閥統(tǒng)治的革命活動,后與蔣介石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他和何應(yīng)欽、顧祝同、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被人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他是在北伐勝利后,同江西省吉安人、同盟會員歐陽耀的長女歐陽麗藻結(jié)婚的。歐陽麗藻的三妹生麗常住在錢家,時間長了,錢大鈞也愛上了生麗。后來,生麗就跟著錢大鈞在軍中,成了第二夫人,人們稱她倆是姐妹花。錢大鈞在許多地方任職時都有私宅,經(jīng)常乘用特別專車,帶著生麗來往于任上,1930年,錢大鈞同陳誠等人一起去日本參同日軍秋操,也帶著生麗同往。
梁實秋72歲再做新郎
著名作家梁實秋,生于1903年,學(xué)貫中西,著述頗多,自稱“古典頭腦,浪漫心腸”。1927年2月11日,他和程季淑結(jié)婚,夫妻情篤。1974年4月30日,梁實秋和程季淑在美國西雅圖上街購買食物,程不幸被市場門前忽然倒下的梯子擊中死亡,夫妻二人遂永別。同年11月27日,梁實秋在臺灣結(jié)識了歌星韓菁清,一見鐘情。第二天,梁就向韓傾吐愛慕之情。韓也欽佩梁,覺得梁教授溫柔、幽默、斯文。但考慮到年齡相差過大,第二天,韓菁清給梁實秋寫了一封信,開列了自己的一大堆缺點,表示愿與梁實秋結(jié)為忘年交,但不能結(jié)忘年戀(兩人相差近30歲,且梁已70多歲)。梁實秋卻矢志不渝,翌日開始給韓菁清寫情書,短短的兩個月中,70歲的梁實秋竟寫了90封情書,這段時間他們還天天見面長聊。韓小姐終于為梁先生的摯愛所動,也愛上了梁先生。兩人頂住了社會上種種閑言碎語,結(jié)為伉儷。
洞房花燭夜,梁實秋因不熟悉住處環(huán)境,且又近視,不小心頭撞在墻上,韓菁清一把將他抱了起來。梁實秋笑她是舉人(把他舉起來),她則笑梁實秋是進士(近視的諧音)變狀元(撞垣的諧音)?;楹?,二人非常融洽,互相愛憐體貼。
熊希齡白發(fā)割須娶紅顏
1936年,熊希齡已是66歲的老翁了。那時,他任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長,又是社會名流,報紙上時常宣傳他的愛國事跡。一次,熊希齡到上海,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復(fù)旦大學(xué)的教師毛彥文女士。熊希齡對她一見鐘情,有求婚之意。毛彥文當(dāng)時才33歲,由于熊希齡聲譽甚高,毛彥文傾慕已久,自然沒有拒絕,只是提出一個條件,婚禮時要熊希齡將長須割去,手杖拋掉。熊希齡認為條件并不苛刻,果然剃須棄杖,與毛彥文在上海正式舉行婚禮。當(dāng)時有諸多賀聯(lián),其中有一副道:
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
白發(fā)雙雙,紅顏對對,白發(fā)紅顏眉齊眉。
(責(zé)任編輯/譚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