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回放】
請看此份名卷的課外閱讀題《父親和他的稻田》——
父親和他的稻田
文/余長江
①我的老家在一片廣闊而深遠的田野的邊緣上,離家50米的地方,有父親栽種的一塊稻田。我就在這塊稻田里跟著我的父母學習稼穡,怎樣種谷、收谷。
②種谷也就是把秧苗插進田里。插秧當然不是那么簡單。在明媚的春光里,母親成了我學習的老師。母親插起秧來,就像蜻蜓點水,只見水動,不見水響,一板秧幾下子就插到頭了。母親告訴我,插秧如同寫字,腳要立穩(wěn),腰要端直,手要靈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插進去,然后把手插進去,再然后把秧插進去。我似懂非懂,跟著母親學起了插秧,反復練習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插進田里。
③秧苗剛插上去的時候,長得較慢。兩道追肥灑過后,秧苗一個勁地趕著上長,拔節(jié)、分蘗,很快就再也看不見田水,密實得連風也難穿透。秧苗長至齊腰深,開始抽穗。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時候竄出來的,隱在寬大的稻葉間,并不惹眼,偶爾才露風韻,恰似懷胎少婦,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但它們哪里躲得過父親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臉,父親就瞅見了,會心的笑意在臉上蕩漾開來。
④水稻揚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這期間,父母嚴禁孩子們下稻田捉魚、摸泥鰍,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殼,降低收成。
⑤入夜,村口的大槐樹下,常聚著乘涼的莊稼人,談天說地,也說在望的收成。螢火蟲提著小燈籠,一閃一閃在田野游逛,逗引著孩子們。天邊不時劃過一道閃電,似金蛇在眼前竄過。父親說,那是在扯谷花閃呢。
⑥扯過谷花閃,揚過花的谷粒,就開始灌漿,日漸飽滿,日益沉甸,把谷穗壓彎了腰;顏色也逐漸泛黃,直到粒粒都變得金黃。這時候,父親最忙,一天幾次往田邊跑。晨曦里,看幾回;夕陽下,又看幾回。他走上田埂,彎腰捋一束稻穗,攤開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數(shù)著飽滿黃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陽光灑在他臉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將呱呱落地一樣陶醉。
⑦稻香氤氳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圓潤。父親把掛在墻上的一把把鐮刀取了下來,有的鐮刀,已經(jīng)銹跡斑斑,沉淀著往昔的日子。冷寂的月光射在磨石上,父親一下一下地磨著,嚓嚓的聲響傳出很遠,穿透在這靜寂的夜空里。磨一會兒,父親就會拿手指在鐮刀的刃上彈試一下,鐮刀的刃面反射著清冷的月光,像是長劍的一道清吟。
⑧第二天,我跟著父親學割稻。父親什么也沒說,只扔給我一把鐮刀。父親站在田里,開始割了起來,我知道,父親是要我模仿他的樣子,他怎么割,我就怎么割。父親也像稻子一樣彎著腰,一手拽著稻子,一手拿著鐮刀,稻子在他利索的動作中一片片倒下了。我看見,大顆大顆的汗珠在他的頭上、黝黑的脊背上滾動閃爍。
⑨打下的新谷,第一擔總是父親彎腰挑起,試試,覺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擔擔帶著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隨父親吱吱呀呀晃動的扁擔,漸漸堆滿了老屋前面的曬谷坪。
⑩在父母的教誨下,我終于學會了插秧、割稻。更為重要的是,我從他們插秧、割稻的姿勢中獲得了一種寶貴的哲學啟示:即如何做人,怎樣生活。雖然,我在一種“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況味中離開了鄉(xiāng)村,始終沒有成為真正的種田人。
[11]每年的收割時節(jié),父親總要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回去。當我手拿如月的鐮刀,看見所有的水稻站在溫暖的水里,低著頭,保持成熟保持質(zhì)樸,期待我下鐮;父親揮舞著鐮刀,連貫流暢,輕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藝人自由的雜耍。那一刻,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父親一生的精彩竟在這塊稻田里。
【題1】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
1.在稻子生長的過程中,父親的心情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摘錄文中相關語句回答。(2分)
2.如何理解第 [11]段“父親一生的精彩竟在這塊稻田里”這句話?(2分)
【題2】請對第⑥段中劃線句子作一點賞析。(2分)
他走上田埂,彎腰捋一束稻穗,攤開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數(shù)著飽滿黃澄澄的谷粒:一、二、三……
【題3】文章第⑤、第⑦段都描寫了鄉(xiāng)村的夜晚,請簡要分析第⑦段的描寫有什么作用。(3分)
【題4】閱讀文章第⑩段,聯(lián)系前文具體說說插秧、割稻需要怎樣的姿勢?這兩種姿勢讓“我”學得了怎樣做人的啟示?(4分)
【給你支招】
小招數(shù)一:找準答題區(qū)間
面對一篇閱讀題,且慢下手搶答!因為——涂涂改改,你應該擁有的卷面分就分分鐘離你而去啦!古人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先通覽全文和文后考題,然后,用鉛筆標注出答題區(qū)間,縮小答案范圍,讓你的大腦精準定位,答案自然無所遁形!
小招數(shù)二:句不離段,段不離文,文不離中心
要想成為“閱讀題霸”,你既要有具體語境的意識,又要有全文綜合的意識。不要脫離中心找答案,文章的中心就是題眼,以中心為要義,所有的句子、段落都會乖乖聽你調(diào)遣!
小招數(shù)三:要善于參透出題者的意圖
通俗點說,就是知道出題人挖的“坑”在哪兒。答題時,可以把這個“坑”在草稿紙上標畫出來,按圖索驥,定能極大地避免文不對題的尷尬得分。
【破題指南】
題1:1.這道題要求“摘錄文中相關語句”回答問題,難度系數(shù)較低。首先找到答題區(qū)間:第③至第⑨段。第③段寫稻子拔節(jié)、分蘗、抽穗,文中有一句話“父親就瞅見了,會心的笑意在臉上蕩漾開來”。第④段寫水稻揚花,第⑥段寫水稻“開始灌漿”,“粒粒都變得金黃”,父親“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將呱呱落地一樣陶醉”。第⑨段水稻完全成熟,開始“收谷”,父親“朗朗地笑了”。
答案示例:會心的笑意在臉上蕩漾開來;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將呱呱落地一樣陶醉;朗朗地笑了。
2.這一題考查句子的含義,難度系數(shù)較高。第 [11]段,“父親揮舞著鐮刀,連貫流暢,輕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藝人自由的雜耍。”這一句,是“我”產(chǎn)生“父親一生的精彩竟在這塊稻田里”這種念頭的具體情境,要抓住這一句話作分析。父親不僅勞作,他還享受這種勞作的過程,他將辛苦的種谷及收谷的田間生活,演繹得像是“老藝人自由的雜?!保簞幼鲖故?,姿勢輕松,精神愉悅。說明此時此刻,“我”完全讀懂了父親的精神狀態(tài),從這個層面上來解讀,是一個含義。
再看文章的標題——“父親和他的稻田”。全文寫父親在稻田里種谷、收谷,他關注著稻子的生長過程,從拔節(jié)、分蘗、抽穗、揚花、灌漿到稻子成熟,他將“一生”都交給了稻田,他也收獲了“一擔擔帶著泥土香味的谷子”,“堆滿了老屋前面的曬谷坪”,這是父親物質(zhì)上的收獲。這又是一個層面。
另外,本文從始至終,還有一個“我”。“每年的收割時節(jié),父親總要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回去”。“我”在父母的教誨下,“終于學會了插秧、割稻。更為重要的是,我從他們插秧、割稻的姿勢中獲得了一種寶貴的哲學啟示:即如何做人,怎樣生活?!睆倪@一點上讀,父親“一生的精彩”,應該還有對于“我”的教育引領的成功。這是另外一個層面。
答案示例:父親以其一生的心血在農(nóng)田里默默地耕作,勞作時的動作嫻熟,姿勢像藝術家精彩的表演;與稻田相伴了一輩子,收獲了沉甸甸的稻谷,度過了質(zhì)樸而純粹的人生;父親在種谷、收谷中,還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與生活的真諦。(答到兩點即可)
題2:這是一道典型題型,難度系數(shù)適中。首先要確定角度:這一句寫的是“父親”,宜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白摺薄皬澭薄稗邸薄皵傞_”“吹吹”“瞪”“數(shù)”,動詞居多,動作描寫為重;“默默地”是簡單的神態(tài)描寫。其次,明白描寫的效果:具體生動。第三步,分析內(nèi)容。這是寫稻子扯過谷花閃,開始灌漿,日漸飽滿,日益沉甸時,父親開始天天往田邊跑,滿心歡喜地看“變得金黃”的稻子的情景。第四步,人物情感。此刻的父親,充滿的是對自己稼穡的欣賞、自豪、喜悅,一種農(nóng)人的成就感,還有對稻子豐收的期待與渴盼之情。
答案示例:抓住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細節(jié)刻畫,生動具體地寫出父親專注數(shù)谷粒,關心稻子長勢的情景,表現(xiàn)出父親對稻谷成熟的喜悅渴盼之情。
題3:景物描寫的作用,也是??嫉目键c,難度系數(shù)適中。任何一處描寫,都要歸納所寫的景物內(nèi)容,這是其一。其二,從不同角度分析作用,并提取一二。譬如:渲染氣氛、烘托心情、推動情節(jié)、借景抒情、突出人物形象。這幾點也要結合具體內(nèi)容,避免架空分析。此處寫景,選擇了“稻香”“圓月”“父親”及“鐮刀”等意象,寫了父親在稻香氤氳的夜晚,磨刀霍霍的情景;“冷寂”“靜寂”“清冷”及“清吟”等詞語,暗示了一種氛圍;而第⑥段中,“日漸飽滿,日益沉甸,把谷穗壓彎了腰;顏色也逐漸泛黃,直到粒粒都變得金黃?!钡冖喽沃?,“第二天,我跟著父親學割稻?!倍荚谇楣?jié)與人物心理上作了提示。綜合種種,可以多角度地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答案示例:第⑦段寫父親在稻香氤氳、月亮圓潤的夜晚霍霍地磨刀,渲染了鄉(xiāng)村寂靜美好的氛圍,烘托人物渴望豐收的愉悅心情,為下文即將來臨的豐收做鋪墊;夜晚的景物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感人;描寫生動,語句優(yōu)美,增加了文學韻味。(答出兩點可得滿分)
題4:這道題難度系數(shù)不大,由實到虛,虛實相生。插秧,割稻需要怎樣的姿勢,是“實”;這兩種姿勢讓“我”學得了怎樣做人的啟示,是“虛”?!安逖怼钡淖藙?,可以從第②段中找到,“腳要立穩(wěn),腰要端直,手要靈活”;“割稻”的姿勢,可以從第⑧段中找到,“父親也像稻子一樣彎著腰,一手拽著稻子,一手拿著鐮刀”。啟示要立足于“姿勢”,又要脫離束縛,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答案示例:
插秧:姿勢——腳要立穩(wěn),腰要端直,手要靈活
啟示——做人要穩(wěn)重、正直、靈活
割稻:姿勢——像稻子一樣彎著腰,一手拽著稻子,一手拿著鐮刀
啟示——謙虛、質(zhì)樸,成熟、低調(diào)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边@是南北朝時期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句子,意思是要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后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后才懂得如何識別劍器。做到這一點難嗎?并不難,“名卷來了”,一讀就能幫到你!
(本文作者為合肥市教壇新星、安徽省優(yōu)秀教師、合肥電視臺“中考語文直通車”主講老師)
文/李 梅
名卷1:2016年合肥市五十中八(上)期中語文測試卷
名卷來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卷已“初露端倪”,只看閱讀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很不過癮呢?別著急,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花見花開人見人愛的書蟲小編,這就把全套“名卷大餐”送上!試試看,別人家的卷子,你能拿高分嗎?
拿起手機,輕掃二維碼,關注“少年博覽閱寫聯(lián)盟”,2月22日,咱們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