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沈奕
深入研究揭示結構,歸類復習變式再練
——以“曲線壓軸題”為例
☉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沈奕
中考壓軸題常常與函數(shù)圖像相關,而且以拋物線居多,曲線(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的相對較少,然而曲線壓軸難題往往難以破解,容易走偏求解方向,導致思路受阻.在中考二輪備考期間,加強曲線壓軸題的備考研討很有必要.本文結合一道曲線壓軸題,破解思路,并跟進教學思考,供研討.
??碱}:如圖1,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2,點A、C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曲線L:y=(x>0)與BC、AB分別交于點D、E,且BD=AE.
圖1
(1)求k的值.
(2)若點P在直線AC上,且四邊形BCPQ是菱形,求證點Q在曲線L上.
(3)點F在線段AC上,且不與點A、C及AC的中點重合,過點F作x軸的垂線,交曲線L于點M,過點F作y軸的垂線,分別交曲線L、AB于點N、G,連接MN、BN.試判斷∠BNG與∠FMN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思路簡述:(1)由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2,可得點B的坐標為(2,2),設DAE=.結合BD=AE,列出方程2-=,解得k=2.
(2)由A(2,0)、C(0,2)得直線AC的方程為y=-x+2.由四邊形BCPQ為菱形,得PQ平行且等于BC,PQ=PC=2.接下來要分兩種可能情況分類討論:
圖2
綜上可知:點Q在曲線L上.
(3)先構造可能的圖形分析,如圖2:
分兩種情況討論:
①當點F在AC的中點和點C之間時,連接BM.設點N(m,n),則F(-n+2,n),F(xiàn)N=m+n-2,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BN2=(2-m)2+(2-n)2=8-4(m+n)+m2+n2.對該式子配出一個2mn后可以寫成完全平方式,而2mn又是一個常數(shù)4,整理、配方得BN2=(m+n-2)2.而FN=m-(-n+2)=m+n-2.即證得BN= FN.同樣,可演算出BM=FM.又MN=MN,所以△BMN≌△FMN.所以∠MBN=∠MFN=90°,∠BMN=∠FMN.即∠BNG=∠BMF=2∠FMN.
②當點F在AC的中點與點A之間時,同理可得∠BNG+ 2∠FMN=180°.
綜上可得:∠BNG=2∠FMN或∠BNG+2∠FMN= 180°.
解后反思:在圖2中,容易發(fā)現(xiàn)B、M、F、N四點共圓(以MN為直徑的圓),從四點共圓的角度來理解∠BNG與∠FMN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可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該題將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的焦點、準線以這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非常巧妙!當然,初中對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的焦點、準線沒有要求.
1.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性質簡約、深刻,值得深入探究.
教材上關于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性質認識比較初步,比如,函數(shù)增減性,或從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上任意一點向兩坐標軸引垂線段,與坐標軸所圍成的矩形的面積是定值.事實上,近年來各地中考對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探究得比較深入,比如,圖3中,點A、B在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上,過點A、B分別作x、y軸的垂線段AA′、BB′,則一定有AB∥A′B′.
重要的是,該性質還可拓展、生長,比如,不管兩個點的位置在同一支曲線上還是分別在兩支上,該結論始終成立(如圖4~6).
圖3
圖4
圖5
圖6
進一步,如圖7,作直線AB交x、y軸于N、M,會有平行四邊形AMB′A′、平行四邊形A′B′BN.從而可得AM=BN.將圖7中的相關線段刪減后,又可得出圖8所示的兩個陰影三角形,容易發(fā)現(xiàn)△AOM與△BON的面積一定相等!
圖7
圖8
而在上文中,隱含了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的焦點與準線,如果不熟悉該題結構,則會在黑暗中摸索,消耗考場上寶貴的時間.
2.曲線壓軸題要注意引導學生排除干擾,分離并識別模型.
曲線壓軸題一般都有3個小問,為了能化解難點,通常第一問都是簡單問題,第二問會漸次展開探究,需要一定的解題能力,但貫通思路往往也不難,第三問卻會向深處拓展,有較高的解題要求.比如,上文中的考題第三問,需要學生自己構出圖2進行分析,并且要恰當設元,如果設元不當,則會陷入繁雜的運算,有可能不能演算出正確的結論.待到我們分析出解題的思路之后,就能得到關于曲線焦點的奇異性質,感受到命題者把一道曲線難題經過精心的偽裝,結合初中階段的正方形、曲線呈現(xiàn)出來,而把曲線的準線用正方形的對角線隱藏起來,把正方形一個頂點作為焦點隱藏起來,這樣在講評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演算出相關線段相等之后,反思結構、走向一般,對于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可建議他們回去鉆研曲線更多的奇妙性質.
3.曲線壓軸題教學要注意適當歸類,專題聚焦重點突破.
曲線壓軸題考查方向多樣,如果僅僅把看似以曲線為載體的壓軸題集中在一起講解,效果并不是最優(yōu)的,因為同樣兩道看似相同的曲線壓軸題,很可能它們的求解方向、解題策略截然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從試題本質、結構、求解方向的高度來組織同類壓軸題,甚至有時不僅可把綜合題組合在一起,也可以從填空、選擇題中歸類組合,形成專題,引導學生圍繞一類問題聚焦,重點突破,讓學生通過具有共同結構的一類曲線問題的訓練,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增加“眼力”,下次再碰到具有類似結構的曲線問題,能一眼看出問題結構與求解方向.
4.曲線壓軸題講評之后要對難點問題展開變式再練.
近兩年《中學數(shù)學(下)》刊出的不少文章都倡導解題教學要重視開展聽課檢測、變式再練,這是非常重要的解題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也對上面的考題進行變式改編,作為講評之后的變式反饋題:
??碱}變式再練:如圖1,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2,點A、C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曲線L:y=k x(x>0)與BC、AB分別交于點D、E.
(1)當D為邊BC的中點時,求點E的坐標.
(2)在(1)的條件下,若點Q在曲線L上,當四邊形BCPQ是菱形時,求點P的坐標.
(3)點F在線段AC上,且不與點A、C及AC的中點重合,過點F作x軸的垂線,交曲線L于點M,過點F作y軸的垂線,分別交曲線L、AB于點N、G,連接MN,BN.
【說明,以下兩個小問題,只要選擇一個小問解答即可】
①小宇經過演算發(fā)現(xiàn):∠BNG=2∠FMN.請判斷“小宇發(fā)現(xiàn)”的真假,并說明理由.
②小凡經過推理發(fā)現(xiàn):B、M、N、F四點共圓.請判斷“小凡發(fā)現(xiàn)”的真假,并說明理由.
1.章建躍.創(chuàng)新推動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暨“第九屆初中青年數(shù)學教師優(yōu)秀課展示與培訓活動”總結[J].中國數(shù)學教育(初中),2016(4).
2.鄭毓信.“開放的數(shù)學教學”新探[J].中學數(shù)學月刊,2007(7).
3.鄭毓信.多元表征與概念教學[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1(10).
4.宋秀云.讓“簡單內容”教得深刻[J].數(shù)學通報,201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