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一、問題的提出
1. 基于歷史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睘橥七M中小學書法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2013年,國家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2014年,國家教育部又制定了《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進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高度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規(guī)范漢字書寫能力。如何傳承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這是我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2. 基于教師現(xiàn)狀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雅塘村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創(chuàng)建于1983年2月,是長沙市最早的示范性小學之一,為實施義務教育的全日制公辦教育機構。我校以“雅”文化為旗幟,培育文雅的學生,培養(yǎng)儒雅的教師,打造高雅的課堂,營造典雅的校園。近年來,我校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注重傳統(tǒng)文化特色教育,2014年正式掛牌為“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保ㄟ^了長沙市寫字教育和經典誦讀雙特色學校的驗收。目前,我校無寫字專職教師,但老教師有22位,有很好的寫字功底。我校在寫字教學這一塊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但因為師資有限,在師資緊缺、無法很好普及的情況下,如何傳承學校的文化和特色,如何讓教師在寫字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如何大面積地推廣書法教學,如何做到讓全員參與,是我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
3. 基于學習現(xiàn)狀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三大突出問題:①誤解導致誤寫:漢字為象形文字,屬于方塊文字范疇。人們對此誤解多多,“方方正正,橫平豎直”的提法廣為流傳,許多人對此片面理解,誤將書上的宋體、仿宋體作為學生的正楷書寫規(guī)范,加之近十多年中小學取消了毛筆字的教學,學生僅用硬筆書寫,“造就”出了一種筆畫粗細不變,結構平直相似,筆跡生硬僵化的“方塊塊”的書寫體,在中小學生以致成年人中廣為流傳。這一現(xiàn)象混淆了人們對漢字楷書規(guī)范的認知,扭曲了學生書寫的手形,還為之后快速流利的書寫行書帶來了不可低估的障礙,以致許多人成年之后,寫出的漢字,仍是“孩童稚體”。②蠻干有違科學:漢字作為象形文字,最早源于造型生動的不規(guī)則圖形,在字形逐步規(guī)整的演化過程中,漢字始終保持和發(fā)揚了象形文字筆勢錯落、大小獨具、收放自如等靈動活潑的美感,被歷代書法家視為有血有肉、姿態(tài)可掬的“生命體”,并植根于甲骨文、篆文、隸書中,不斷發(fā)掘、傳承、發(fā)展,不做簡單的“描摹”。當今,一些人學習漢字書寫,對傳統(tǒng)文化只是頂禮膜拜,而缺少科學態(tài)度。對漢字的象形因素和演化過程不甚了解,僅崇拜于感性的“臨帖”,一味地照葫蘆畫瓢,追求分毫不差的形似;不講究理性的“讀帖”,對其字體的造型不知緣由,知其美不知其所以美,使?jié)h字書寫學習變得呆板乏味,費工費時,艱難緩慢。③僵化不講實際:漢字的實用功能和藝術功能相輔相成,既要美觀,又要流利,有一定的速度——這是漢字的魅力所在!但在過去,小學、中學、大學(書法專業(yè)除外)的整個教育階段中沒有安排快寫漢字教學課程——規(guī)范行書。有的學校存在極端的認識,只將書上的印刷體視為“正宗的規(guī)范”,過于機械刻板地理解漢字的規(guī)范,不分學生年齡差異和書寫速度的需求,一律要求學生一筆一劃地寫字,禁止學生寫行書。2013 年,教育部新頒《中小學寫字教學大綱》及《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小學寫正楷,初中寫行楷,高中寫行書……”這是與時俱進的實事求是的重大舉措,但是時過多年,許多學校從領導到教師仍不知曉,學生寫行書在大部分學校仍是處于被禁止的狀態(tài)!究竟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科學輕松地教學?這是我們思考的第三個問題。
基于時代背景、教師現(xiàn)狀、學習現(xiàn)狀三個層面的思考,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研究。本課題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用擬人書寫法指導寫字教學,探究信息技術在擬人書寫法寫字教學中的應用。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 關于寫字教學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性工程,漢字又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符號,因此對于寫字教學的研究,從古至今,自成一家者比比皆是,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漢字書寫理論研究。以“寫字教學“為關鍵字在中國知網(wǎng)通過精確和模糊查找得知,關于寫字教學的研究有一百多條,大部分理論側重于研究漢字書寫的筆順與結構、以及寫字教學中的情景模式構建、教學模式的變換以及教學內容的編排,對于漢字本身的結構特征沒有深入的研究。
2. 關于信息技術與寫字教學
信息技術是變革教育手段,更新教育觀念的強大武器。信息技術與寫字教學的研究在我國呈現(xiàn)出遍地開花式的境況。以“信息技術與寫字教學“為關鍵字進行查找,共有660條記錄,分析得知目前的研究著重在于信息技術條件下建構適合寫字教學的情景、搭建寫字教學的媒介、構造寫字教學的評價和檢測。特別是微課的使用,使得信息技術打破了寫字教學的時空界限。線上、線下的開發(fā)及信息技術條件下寫字教學的固定網(wǎng)絡課程模式、信息技術在寫字教學應用中用于評價反饋的應用研究不多,推廣和普及利用的力度還不夠。
三、選題意義
1. 提高寫字教學的趣味,利于學生快樂習字
傳統(tǒng)的寫字教學側重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臨摹,過程枯燥乏味,學生積極性不高。單一的教學形式也難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效果不佳。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信息技術是圖、文、聲、像并茂的傳播載體,它能生動地呈現(xiàn)出漢字的變化過程及立體形態(tài),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漢字的魅力。擬人書寫法以人體本身作為寫字的參照物,將漢字生活化、形象化,讓漢字具有了生命,也給寫字教學注入了活力,更利于學生接受。
2. 增強寫字教學的實效,利于教師輕松教字
目前,大多學校沒有專職的書法教師,許多教師自身的寫字水平不高,難以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更談不上指導、評價學生寫字。擬人書寫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以漢字人形構架定位格——“王”字格明確規(guī)范了漢字的整體結構與筆順的具體位置,讓每位教師獲得了寫好字與評價字的方法,有助于教師切實指導學生寫字,按照科學標準評價與指正學生的習字。在此基礎上,信息技術利用其強大的儲備能力與可重復利用、不斷改進的優(yōu)越性,使教師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對學生進行再教育、再糾正成為可能。
3. 保障寫字教學的延續(xù),利于學校推廣寫字
寫字教學不應局限于寫字課堂,它應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讓學生時刻保持規(guī)范寫字的良好習慣。因此,學校應突破寫字教學的空間局限性,建設一個龐大的寫字教學資源庫,讓有需要的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擬人寫字法可操作性強,是一條寫字教學的全新途徑,一旦掌握其要領,學生就能借助資源進行自我學習。再加上信息技術具有儲存方便、傳輸迅速的優(yōu)點,它能大大突破局限,提高寫字教學的空間延續(xù)性。長沙市雨花區(qū)書法教育專家鐘克佩先生的擬人書寫法最早在我校試驗推廣,在較短的時間內就使得我校大部分教師的漢字書寫水平有了較大提高,2014年我校還獲得了“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钡氖鈽s。
4. 擴大寫字教學的影響,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公布,作為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人文底蘊,主要指的是學生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漢字書寫作為一種集教育、訓練、藝術和審美實踐為一體的活動,歷來就被作為修身養(yǎng)性、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的手段之一,它能使學生形成健康、優(yōu)雅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擬人書寫法關注漢字的勻稱美、對稱美、穩(wěn)健美、動態(tài)美與組合美,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信息技術將這一孕育美的過程高效化,切實擴大了寫字教學的影響。由此觀之,探究信息技術在擬人書寫法寫字教學中的應用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要,是學生人文積淀和人文情懷塑造的必然要求。
四、課題界定
1.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以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和光電技術等為基礎處理各類信息的現(xiàn)代高技術的總稱。雖然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定義不盡相同,但一切與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傳輸及應用有關的各種技術都可以歸類為信息技術。現(xiàn)在流行運用于教學和學習中的信息技術媒介有電腦、白板、平板、手機等。信息技術在寫字教學中的應用分為軟件的應用和硬件的應用。
2. “擬人書寫法”寫字教學法
擬人書寫法就是結合人體構造拆解漢字結構及筆順,這套方法遵循古人“字如人之體”的書法古訓,運用現(xiàn)代形式美學和人體美學原理,將人體與字體結構、形態(tài)、美感的相似之處巧妙地融為一體,讓漢字獲得人體的勻稱美、對稱美、穩(wěn)健美、動態(tài)美與組合美。
五、研究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規(guī)范、端正、美觀地書寫漢字,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②摸索出適合小學生寫字教學擬人書寫法的教學方法,構建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小學寫字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寫字教學的實效性。③構造信息技術條件下具體漢字擬人書寫特性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和在線課程服務。④促進教師主動學習、搜集、制作課程資源,發(fā)展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的水平,培養(yǎng)一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理念新、學科素養(yǎng)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
六、研究內容
①小學生擬人寫字法的基本教學方法的研究;②小學生擬人寫字法的校本教材;③小學漢字擬人書寫法與信息技術融合及推廣應用研究;④擬人書寫法相關微課的開發(fā)研究;⑤擬人書寫法寫字操開發(fā)研究。
七、研究方法
1. 行動研究法
由學校領導牽頭,全校教師協(xié)同合作,分析我校寫字教學的現(xiàn)狀和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信息技術,有的放矢地邊實踐邊研究,逐步解決具體問題。
2. 經驗總結法
對課題實踐研究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從而形成具有借鑒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3. 文獻資料法
收集、分析和整理有關數(shù)字化校園、微課和提高寫字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的教育理論、有關擬人書寫法寫字教學和信息技術下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等呈現(xiàn)方式變化的的理性認識,總結交互式教學系統(tǒng)以及各種軟件、硬件的使用原理和獨特作用。
八、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有目的、有計劃地嚴格按照“調查現(xiàn)狀-課題論證-制訂方案-實踐研究-交流總結-申請結題”的程序進行。先對學校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現(xiàn)狀作全面了解,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再聘請專家進行專題指導,提升全校教師理論素養(yǎng),組織學習課題研究的內容、任務和具體的操作研究步驟。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活動,不斷調整改進,開發(fā)系列漢字擬人書寫法的微課,積極開發(fā)線上、線下的課程資源,著力打造具有漢字擬人書寫特色的寫字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寫字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并開展教學研討開放活動,總結推廣經驗和應用成果,輻射兄弟學校。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雅塘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