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碧仙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開始系統(tǒng)的學習數(shù)學知識,由于小學生特殊的成長特點,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安排教學設計。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教學設計 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24
對數(shù)學教學的教學設計離不開對小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的把握。新課程教學中提倡“以學論教”,這要求教師要研讀教材,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思維研究。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以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為主,還有就是不注意揣摩學生的學習心理,甚至主觀臆斷學生的想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脫離了學生,甚至會脫離實際,毫無根據(jù)可言。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焦點,這是因為教學的主體就是學生,他們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解決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教學。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時,要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特征,了解他們數(shù)學學習思維活動。
第一,準確分析學生學習心理過程,猜準學生的想法。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很多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想法認為學生一定會這樣想,而不是學生可能會這樣想。也有少部分教師根本就沒有去思考這些問題,為了減少必要的麻煩,教師就把自己的問題縮小,讓學生考慮的空間也變小,這樣就省得麻煩了。這就導致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的問題很多,整堂課下來,滿是老師的提問,然而學生卻沒有多大興趣來回答,缺乏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解決學生一聽就懂但一做就不會的問題,而不是籠統(tǒng)的設置很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注意設置教學問題,每節(jié)課不需要有太多的問題,而是應該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富有挑戰(zhàn)性,充滿思考性的問題,這樣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腦子轉動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已學的知識經(jīng)驗來探究新學知識中的問題。
第二,教師應該明白學生可能會怎么想?而不是學生一定會這么想。這樣可以幫助教師理清學生思維活動,分析學生學習過程。那么如何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呢?這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經(jīng)學到了什么。教學設計首先就應該分析學生已學知識和已有生活經(jīng)驗會對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有什么影響。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個知識點時,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他們角就是尖尖的、碰到會弄傷自己的東西。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學生對角的直觀概念有兩條直線和一個頂點,那么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就要考慮到學生這個特點,合理安排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前,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在探索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做好記錄,分析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及時反思學生的學習成果,客觀全面的評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這要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教師要分析學生有哪些不同的想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可以說明每個班上都是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并不是只有成績好或成績差的學生的。而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只顧考慮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基礎,很明顯這是不恰當?shù)?。首先教師應該明白自己面對的是幾十個具有不同想法的學生,成長的差異會讓他們具有不同的想法,在遇到問題時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或正確或錯誤,或全面或片面。不管是哪種想法都是獨特的,這是學生進行交流學習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分層把握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思維結果,然后把這些轉化為教學材料。
第三,合理預設教學進程,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死方法。面對眾多學生的不同想法,在剛開始進行教學前,教師之間的教學是沒有多大區(qū)別的。但一旦進入教學后,學生開始進入學習后,變得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時候對教師的考驗就開始了,教師之間教學水平的差異就開始顯現(xiàn)出來,這和數(shù)學概念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這個已有的經(jīng)驗,當學生簡單的對折就舉手說自己創(chuàng)建了角,這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學生的思路是不是正確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該預想到這些,把這些變成教學資源,然后結合這些想法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就要設計好自己的教學進程,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還要注意學生已學知識對新知識的影響。比如在“兩位數(shù)乘以三位數(shù)的估算”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應該要考慮到兩種估算方法,還要考慮遇到“該準備多少錢買票”這種題型時學生會不會主動運用估算的方法?怎么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如果學生只運用四舍五入的估算方法,教師應該如何去引導他們。教學實踐證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這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學生腦子里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估算方法,在進行新知識時容易和舊知識產(chǎn)生一定的沖突。所以只有教師的教學設計把握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才能讓教師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也才能讓教師的教學游刃有余。
第五,面對學生學習生成的學習疑問,教師又該作何反饋呢?這是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在進行教學反饋時,教師要注意采用一定的順序。在學習中有些是學生不容易犯錯誤的,比如直接求周長,這時教師就可以講解給學生,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此知識點上,當學生出現(xiàn)典型的錯誤時,教師不應該直接把正確答案告訴給學生,而是要充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整理正確答案。當大部分學生都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應該優(yōu)先考慮。同時教師要根據(jù)本班的具體情況來制定教學方式,選擇合理的教學推進方法。當然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可能完全能預設到所有的情況,當上課時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教師要注意隨機應變,以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迅速判斷學生問題重要與否,然后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第六,分析學生思維障礙,突破教學難點。如何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首先可以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來分析;然后是根據(jù)教師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接著還可以是教師通過對本班學生的了解后來確定難點。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以學生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是非常有用的,也是教師接受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起點,只有教師對學生足夠的了解,才能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問題,才能把這些問題轉化為教學材料,也才能把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讓他們更主動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時注重基礎,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注意抓住重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同時,教師要注意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努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