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彩虹
【摘要】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針對教材中某些實驗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環(huán)保性等方面不足,從局部微調(diào)、揚長避短——從實驗裝置和實驗條件上優(yōu)化教材實驗;大動干戈、另辟蹊徑——設計更符合實際的課堂實驗;大膽創(chuàng)新、以人為本——對教材實驗的重新推敲與整合等方面闡述優(yōu)化教材實驗。
【關(guān)鍵詞】教材實驗 改進 創(chuàng)新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78-02
一、局部微調(diào)、揚長避短——從實驗裝置和實驗條件上優(yōu)化教材實驗
1.在實驗裝置上進行創(chuàng)新
以課本實驗裝置為基礎(chǔ),理解課本實驗裝置設計的目的,在實驗裝置設計上進行創(chuàng)新。如Na2CO3與鹽酸反應的實驗裝置采用廣口瓶(圖2-11),存在幾點問題:(1)廣口瓶體積大,要把氣球“吹”起來消耗的試劑量相對較多,并且當加入一滴管濃鹽酸不夠時,中途無法補加,造成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或失??;(2)本實驗反應試劑濃HCl,濃HCl具有揮發(fā)性,產(chǎn)生HCl氣體也能把氣球“吹”起來造成實驗結(jié)果的干擾;(3)氣球綁在玻璃管上,易漏氣,易脫落;(4)打雙孔塞,浪費教師時間。基于該裝置以上幾點缺點,我將該裝置該成“Y”形管。
案例1.Na2CO3與鹽酸反應:
(一)教材實驗(必修1第51頁)(二)改進后實驗:
改進后儀器簡單,操作方便,現(xiàn)象明顯;無須用濃HCl,減少污染,既安全有環(huán)保,又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教材實驗裝置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敢于實踐,這樣的實驗教學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在實驗條件上進行創(chuàng)新
教材中關(guān)于《氫氧化亞鐵的制備》:將滴管的尖端插入試管里溶液以下,慢慢擠出氫氧化鈉溶液。較短時間后就會變色,很難說明Fe(OH)2是白色沉淀。因此在實驗復習時,我引導學生對實驗條件進行挖掘。在教學時我們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不同環(huán)境和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鼓勵學生思考:(1)這種方法是不是唯一的方法?(2)實驗裝置是不是最理想、最安全?
案例2:探究制備Fe(OH)2的方案:
問題1:圖1中為什么將滴管插入液面下?
分析原因:①要用新制備的FeCl2溶液中:②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少量的O2;③液面上做好要液封。
問題2:如何實現(xiàn)上述要求?
通過討論、分析,學生得出幾種排除氧氣干擾的方法:
(1)加熱溶液可盡量減少氧氣的影響,但要防止Fe2+水解;
(2)加有機物覆蓋層可減少了空氣中氧氣的溶入;
(3)控制試劑加入速率、加入量、滴管在溶液中的位置移動等對溶液的影響。
結(jié)合上述問題情境的設計,學生設計出以下實驗方案并對進行評價結(jié)合上述分析,同學們設計出幾個實驗方案(圖2-5)
二、大動干戈、另辟蹊徑——設計更符合實際的課堂實驗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并得到發(fā)展。如某濃度的H2O2在不加催化劑時很難觀察其氣泡產(chǎn)生從而判斷其分解速率;H2O2中加入FeCl3或MnO2的實驗中很難向?qū)W生解釋為何加入MnO2比FeCl3產(chǎn)生的氣泡更多的原因?本節(jié)的重點是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而不是不同的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快慢。因此我認為應該另辟蹊徑,設計出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驗,有利于學生的掌握,更符合實際的課堂實驗。
三、大膽創(chuàng)新、以人為本——對教材實驗的重新推敲與整合
教材中部分實驗比較分散,可將其歸類,逐類分析,找出不同類別間相同性,甚至對有些實驗可以進行整合。
總之,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把教材中的實驗作為基礎(chǔ),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進而拓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熟悉程度,無意中引導了學生要重視課本,做到以本為本;使實驗更貼近課堂實際,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郭飛紅.化學實驗復習的策略研究.《中學化學參考》,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