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丹
(無錫市育紅小學 江蘇 無錫 214062)
儀式見證成長
——例談“八禮四儀”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育人功能
潘 丹
(無錫市育紅小學 江蘇 無錫 214062)
儀式教育在小學少先隊陣地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其特有的思想凝聚力、心靈震撼力和真情感染力非常強大,蘊含著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小學少先隊陣地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就針對其中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談?wù)勑W階段“八禮四儀”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育人功能。
儀式教育 少先隊課程 育人
少先隊其核心功能是推進兒童政治社會化,灌輸和培養(yǎng)兒童對黨和國家的樸素情感,形成兒童最基本的科學文化、道德品質(zhì)、行為習慣等素質(zhì)。而 儀式教育是少先隊活動的重要載體,少先隊組織主要功能的實現(xiàn)需要借助于儀式,少先隊教育具有儀式性。
無錫市育紅小學從2008年開始積極開展少先隊儀式教育活動,在儀式教育活動這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著重打造育紅小學少先隊員六大儀式:一年級入學儀式,二年級入隊儀式,三年級啟智儀式,四年級成長儀式,五年級小紅帽上崗儀式,六年級畢業(yè)儀式。八年實踐下來,這些儀式受到少先隊員的歡迎和喜愛,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從中可以看出儀式教育在小學少先隊陣地教育中的地位更為凸顯,其特有的思想凝聚力、心靈震撼力和真情感染力非常強大,蘊含著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小學少先隊陣地教育的有效手段,下文就針對其中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談?wù)勑W階段“八禮四儀”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育人功能。
儀式教育使少先隊員從觀眾到主角,從被動到主動的轉(zhuǎn)變,在莊嚴民主生動活潑的儀式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是主人都有自己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這樣的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少先隊員的自主意識,這種意識區(qū)別于傳授課堂知識,傳授你講我聽的形式。每一次儀式教育活動都是少先隊員展示自己的舞臺和感受被重視的重要機會。在儀式過程中老師、爸爸媽媽和小伙伴的一句祝福一個微笑都是對少先隊員在這一階段行為的鼓舞,這種角色轉(zhuǎn)變就是促使他們思想情感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每當少先隊員升入四年級,大部分學生都是十周歲。十歲,正值精彩童年,對于處于兒童期的少先隊員來說,是人生中一個新的起點,意味著長大,意味著擁有一份理想和責任。抓住這個契機,學校大隊部組織開展“成長儀式”。
成長儀式中有個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出了教師代表、保安、工勤、食堂代表上場發(fā)言。這些人中有跟學生朝夕相處的老師,也有平時為了少先隊員成長而默默奉獻的學校工勤。他們的講述和聲聲祝福讓隊員們回憶起自己生活中生動的情節(jié)、美好的畫面,溫馨幸福的情感體驗,從而從心底感謝為自己成長而默默付出的所有人。接下來的集體敬禮感謝,讓隊員知道:感恩,不僅要用真情播撒,更要落實行動。通過活動,把祝福和囑托送給少先隊員,教育他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鼓勵他們和父母、老師作真誠的交流。讓少先隊員懂得對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學會理解和關(guān)心,學會知恩圖報,感謝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感謝師長的教導之恩,感謝他人的幫助之恩。
十歲成長儀式的莊嚴、溫馨和感人,深深地印刻在了全體四年級師生和家長們的腦海中。將來,少先隊員會在成長的路上遇到更多新的挑戰(zhàn),但我們相信無論怎樣他們都會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一路前行。學會感恩懂得分享就是大隊部通過儀式教育傳遞給少先隊員的價值觀。
這樣的儀式教育使價值觀的傳播具有了途徑,通過一定的儀式進行相應(yīng)的主題活動,使那些抽象的、口號式的標語,變成了生動的活動,具體的行為進行了形象化的表達,有利于小少先隊員,對價值觀的認識理解并會積極去體現(xiàn)。
朱永新教授曾指出:“儀式、節(jié)日和慶典使有意義的事情或者偉大的事物能夠擁有一種偉大的時刻,獲得神圣、莊嚴與尊重?!眱x式,會啟迪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生命與偉大事物交匯在一起,從而形成長久的動力。
學生進入一年里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事。以往學生進入小學一年級家長們就會給孩子添置新書包、新文具、新衣服,寓意新的開始。但是這樣教給孩子的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變化,對孩子心靈的觸動不大。而學校的“入學儀式”恰恰彌補了學生心靈成長的觸動。在儀式開始前一階段老師們帶著學生練習進場,在一遍遍的練習中學生首先會感到這個儀式的重要性。儀式舉行前一天輔導員會發(fā)給學生心愿卡,讓他們寫上自己的心愿。當儀式舉行時小代表拿著心愿瓶,從隊伍中走過,學生把自己的心愿卡小心翼翼的放入心愿瓶,輔導員老師會用絲帶封好瓶口。大家的目光都會聚焦在心愿瓶,那一張張心愿卡就像一顆顆的種子,他們會在心愿瓶中待上整整六年,學生會用自己的成長方式“灌溉”自己的種子,期待六年之后愿望成真。儀式中除了校長的祝福還會有家長代表的發(fā)言,聽著爸爸或者媽媽的講話,聽著他們對自己入學的驕傲、自豪,孩子平時不易調(diào)動、深藏于心靈深處的自豪情感會油然而生。我想這樣的“入學儀式”會永遠留在孩子的成長記憶中。這樣一場不復雜的儀式會給參與者都帶去不凡的感觸。就學生而言,在他入學之初,學校舉行了這樣一個健康積極的儀式,在全校師生面前宣告他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這樣的儀式具有強烈的詮釋功能,象征意義,傳播力和感染力,比簡單的言語教育方式更有效果。讓學生真正從心靈深處知道了自己不再是一個小朋友而成為了一名小學生,相信這會給他們新入學適應(yīng)學校新生活帶來強大的力量,并且給予他們信心。
儀式活動中隱性教育的功能和特點十分突出,他能在少先隊員專注的情緒中不斷強化他們的人生信仰。儀式活動具有鮮明的主題能開啟少先隊員感情的閘門,撥動少先隊員的心弦,儀式活動規(guī)范的程序和生動的活動能深刻撞擊少先隊員心靈使少先隊員心潮澎湃。
學校的六大儀式每一次都會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家長在儀式開始前和隊員手牽著手進入儀式場地,一起見證隊員的入學禮、成長禮、每次一個儀式學校安排了家長代表發(fā)言,給隊員送上祝福和鼓勵。就家長而言,學校的入學禮請家長來參與、觀禮,其實一方面拉進了學校和家長的距離,使家長們能親眼見證自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告訴家長,學校不是單純的只是教孩子如何去學習,我們也重視孩子的情感,我們把情感作為服務(wù)于少先隊員的手段。相信這樣的學校文化能夠引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熱情,使孩子樂學、好學。這樣家校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為少先隊員服務(wù)。
將家長真正作為教育資源納入學校的儀式教育,讓家長感悟到自己的行為對隊員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讓家長了解隊員在不同階段的年齡特點、認知風格、發(fā)展特征,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改變以往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三多三少”(參觀多、參與少,間接參與多、直接參與少,一次性參與多、經(jīng)常性參與少)現(xiàn)象,讓家長真正成為學校工作的支持者與合作者。
與傳統(tǒng)的灌輸方式相比儀式教育往往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儀式教育的思想凝聚力、心靈震撼力和真情感染力非常強大,蘊含著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小學少先隊活動課程必不可少的形式和選擇。儀式教育在幫助和引領(lǐng)少先隊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少先隊員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過程中作為一種有效形式,起著重要的作用。
[1]《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2014年.
[2]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11年.
[3]許宏.《童心課堂》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年.
[4]許其龍.《寫給少先隊輔導員的41條建議》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14年.
G621
A
2095-3089(2017)09-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