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提倡“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逼涮岢纳罴唇逃慕虒W理論與當前種植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不謀而合。本文旨在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對中職語文教學生活化進行探討。通過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探尋得出中職語文生活化的途徑有:語文教師要認真地鉆研新教材和新課程改革方案,努力尋求實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 中職語文 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23-02
放眼當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其教學對象年齡大多在 15- 22 歲之間,他們活力四射,處于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但是,他們中大多存在著語文基礎水平薄弱、語文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自信心較低的問題。加之當前中職語文教材還繼續(xù)沿襲著普高語文教材的老路,雖有一定變革,但并未真正體現(xiàn)中職語文的職業(yè)特色,而且相當一部分教師依舊沿襲著傳統(tǒng)、陳舊的語文教學方法,重知識,輕能力,課上講課文,課下寫作業(yè),教學方法單一。以上種種做法令中職語文教學依舊如一潭死水,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如何開辟一條中職語文教學的新路,體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這無疑是擺在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一、中職語文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可行性
蘇聯(lián)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人類自嬰兒期開始,就生長在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社會制度等構(gòu)成的文化世界中。所以,影響兒童生活中各項表現(xiàn)的,并非只有學校生活教育,還包括家庭生活教育、社會生活教育等項目眾多的生活教育。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廣義來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jīng)驗,養(yǎng)成道德品質(zhì)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吧罴唇逃笔翘招兄壬罱逃碚摰暮诵?,其內(nèi)涵十分豐富,強調(diào)的教育以生活為中心的,反對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而以書本為中心。由于語文具有豐富的生活性,不僅是生活中說話的工具,更是溝通的橋梁。語文在生活中的運用是無處不在的,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語文教學就具有生活化的可行性。
二、中職語文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價值
國際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21 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fā)展”;《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方針?!薄案鶕?jù)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此外,中職語文教學的對象大多是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們雖然語文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和自信心,但他們富有朝氣,飽含激情,一旦將生活的活水注入語文課堂,必會使他們通過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拉近他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拉近他們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習文的興趣與主動性,建立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三、中職語文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1.融入趣味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要將趣味生活融入語文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我們可通過搜集一些生活中富趣味性的圖片、視頻、實物,選取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片段,或者將語文課堂帶到生活氣息濃厚的大自然中、社會中,讓學生親身體會生活的樂趣、語文的魅力。如:在講到《故都的秋》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一邊播放《秋日私語》的鋼琴曲,一邊給學生展示美輪美奐的秋景圖片,使學生沉醉在一片情趣十足的秋色之中。同時,將學生從單調(diào)的課堂中解放出來,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秋味十足的校園中,引導學生去捕捉北國之秋的痕跡,用自己的語言將美景一一描述。繼而再與文本中郁達夫描寫北國之秋的語言相對照,找出作者筆下的秋與自己眼中的秋的不同,從而深入文本,領會其中語言的精妙,內(nèi)涵的深邃。
2.教學形式生活化,提高教學效率
中國教育的教學形式是以一抵十,一張講臺對下面的幾十張桌椅,教師口沫橫飛,學生昏昏欲睡。要讓學生“活”起來,教師的授課就必須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去體驗和感悟課文中的語文生活。如《一位出租車司機的職業(yè)水準》一課,可以課前讓學生準備關于職業(yè)道德的資料,對于中職生來說工作是馬上要面臨的考驗,可以借這堂課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道德意識。課堂上可以由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小型的“關于職業(yè)道德”的討論會,最后回歸課文,總結(jié)職業(yè)水準的內(nèi)涵和樹立敬業(yè)樂業(yè)的理念。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要90后的學生理解作者在那時的黑暗現(xiàn)實下夜晚散步于荷塘的復雜心情變化實屬不易。因此,可以聯(lián)系學生剛?cè)雽W的心情變化畫出心情曲線圖,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體會作者的難言之情。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工具,增強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滿足于學生聽教師分析段落,影響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利于學生個人的情感體會和個性發(fā)展。新的教學方式緊密地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捕捉生活素材,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生活性。
3.實現(xiàn)話題生活化,引發(fā)學生討論
例如舊教材中的《講講實事求是》,時代相差甚遠,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很大障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出現(xiàn)疲態(tài)。如果課文選材比較生活化,那么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景,將生活元素注入課堂中,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則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好雪片片》這篇文章時,如果只是分析課文內(nèi)容和記敘文的特點,這樣的課堂容易讓人產(chǎn)生感覺疲勞、枯燥。于是,筆者在教學設計中采取從生活入手,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從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綜上所述,生活化語文必會讓中職語文教學在開放性、多樣性中開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舞臺,展現(xiàn)出中職語文教學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一面,讓學生在語文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此外,還需引起注意的是,切不可為了片面追求生活化而丟失學科教育任務,只有把生活和語文教學目標完美融合,才會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使中職學生語文水平得到穩(wěn)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春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語文教學實踐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
[2]楊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2(96).
[3]胡曉風、金成林.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
[4]何宏玲.陶行知卷:生活的教育[M].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