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明
【摘要】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程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初中數學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與革新,并把創(chuàng)新作為一種有效手段應用到數學課程教學思想之中,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基于此,文章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課題展開探討與分析,以資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 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168-02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有效地反映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教育的“應用價值”,就必須要從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推動數學教學改革,使其與新課程的要求相吻合。以下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談談我的看法:
一、以探索為主線設計活動過程,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打造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
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教材內容的問題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征為主 ,在實踐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探索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探索中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加工、重新組合,并建構新的知識。
如八年級上冊的《勾股定理》一節(jié)中,為更好地實現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深刻地經歷這樣兩個學習過程。一是對“一起探究”中兩個情境的觀察和操作,真正而自然地形成猜想;二是通過“做一做”,從拼圖和面積關系中確認“勾股定理”的普遍性和正確性,從而推演出勾股定理的結論。勾股定理的推演過程,無疑是創(chuàng)作思維的過程,它能夠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發(fā)生于形成,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把學生內在的創(chuàng)新潛能開發(fā)出來。
二、采用多樣化的活動形式,組織有效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
2.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置疑導思
置疑導思是幫助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的奠基石,而問題意識則是置疑導思的動力。但是,學生一直以來都習慣于對數學公式定理“死記硬背”和“硬套”,而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也不太注重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引導以及問題的質疑啟發(fā),這就導致學生在運用公式定理、結論時形成固有的思維定勢,限制自身思維的發(fā)展,更別說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了。倘若教師能夠以“問題”為主線,巧妙設計與知識內容相關的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那么學生也能夠獲得問題意識,明確學習目的,動員必要的已有經驗和認識,進入探究與學習的狀態(tài)。
2.2重視操作實踐,以動引思
操作實踐是一種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手段。結合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來看,教師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動手操作和實踐機會,一些教師總怕學生“浪費”教學時間,一旦啟而不發(fā),便越俎代庖,一講了事。長期以往,學生形成了依賴心理,喪失了動手探究的積極性。針對如上問題,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總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素,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展開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讓小組內合作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說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結論。在問題的引導下,各小組通過:①折疊內角;②把內角撕下拼成平角;③用量角器量出三內角度數相加三種方法得出了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你們采用這三種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目的?”學生通過組內討論交流,得知:目的就是想把三個內角“搬”到一起,并由此得出輔助線的添置方法。這種思維訓練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讓學生在動手與合作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豐富數學課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育活動實施的基本組織形式,而課外活動則是教育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原有的課堂結構,脫離課堂教學的束縛,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去,指導學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作性也會被迅速調動起來,那么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會得到進一步拓展。當然,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時不能隨性而為,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選用,設計豐富的課外活動,“催化”學生間接知識向直接能力的形成和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應結合課程內容的本質屬性和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和知識,開展富意義的活動,在課堂的舞臺上創(chuàng)出佳績,為課改抒寫新的一頁,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維明.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1(41).
[2]王金文.淺議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