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西京學院陜西西安710123)
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政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
□張爽
(西京學院陜西西安710123)
民辦高校的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公立高校下的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重要,然而受客觀條件影響,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公立學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想要保證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必須深入的研究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準確把握其規(guī)律。
民辦高校;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特點
民辦高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職業(yè)導向比較明顯,公立學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某個領域內可探索的科研型人才,教育更傾向于科研。正因為此,民辦高校和公立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定位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就一般情況而言,民辦高校的農村學生比較特殊,因為農村學生的類型比較復雜,包括全日制農村學生、自考農村學生,函授農村學生等,農村學生的學歷水平不盡相同,道德素質高低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難以全方位的解決農村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因此教育不得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出發(fā)。與此同時,部分民辦高校農村學生入學成績較差,加之社會對民辦高校存在一定的誤解,因而民辦學校農村學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農村學生的集體主義和社會責任感相對較差,這無疑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效果。
與公立學校相比,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時間相對較短,教育體制不完善,教育手段也還處于探索階段,正因為此,為了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民辦高校方面,往往會借鑒其他高校的教學模式,然而其他高校的教學模式未必適合民辦高校教學工作,因而不僅可能影響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還可能會影響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由于民辦高校的領導主體、責任主體、監(jiān)督主體與公立學校并不一致,管理階級單一,監(jiān)督機制單向,這就使得民辦學校作出了很多決策很難彰顯民辦體制的優(yōu)勢,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也因而難以保障。
適應性規(guī)律是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遵循的規(guī)律,只有確保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發(fā)展需要,契合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意識等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朝著服務社會方向發(fā)展,其功能才能夠發(fā)揮,民辦高校的生存與發(fā)展才能夠更有保障。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亦不例外,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能夠及時的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打破傳統(tǒng)的、單向的教育格局,要充分的調動農村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農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處于探索階段,因而盲目借鑒公立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方案不僅可能會影響自身的教育特色發(fā)揮,還可能會影響教育管理不協調問題發(fā)生,因此學校方面應該對自身的教育者、自身的農村學生、自身的教育目標、自身的教學方法、自身的教學內容等進行整合,并基于各要素協調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的調整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促使各要素發(fā)揮協同作用。
民辦高校以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人才為目標,教育工作必須能夠幫助農村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服務技能和思想,要促使農村學生能夠有主動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覺悟、提高自身職業(yè)道德的意識,如此,能夠彰顯民辦高校的教育特色,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提供源源不竭的優(yōu)質人才。
民辦高校農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四大特點,分別是教學目標差異性、教育對象特殊性、教育手段探索性和教育體制特殊性,民辦高校教育者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規(guī)律,即適應規(guī)律、互動規(guī)律、整合規(guī)律和服務規(guī)律,如此才能夠保證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質量,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也才能夠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
[1]蔡玉生,鄒俊中,高文舉.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J].高教論壇,2016,12:3-7.
[2]呂春燕.民辦高校農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和規(guī)律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5,24:162-163.
1004-7026(2017)20-0105-01
D267.6;G648.7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82
張爽(1989.11-),女,籍貫:陜西渭南,工作單位:西京學院,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學歷:研究生,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