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雄英
財務風險屬于經(jīng)濟活動風險中的微觀經(jīng)濟風險的常見形式。理想的財務成果和實際上的財務成果之所以會存在偏差,是因為經(jīng)濟主體受到了意料之外的、不可控的因素影響。這樣的風險會導致程度不同的經(jīng)濟上的損失。而高職院校存在財務風險是因為很多高職院校是由中專學校組建、升級或合并而來的,財務管理中的很多問題也由此而來。
高職院校的招生、建設、采購等部門都常常滋生貪污腐敗問題。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相關的管理手段往往缺乏有效的監(jiān)理,所以資金方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違規(guī)使用、挪用等問題;建設方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盲目擴建、過分投入等問題,這些都會給學校造成過大的負擔。由于學校和企業(yè)不同,不能盈利,學費就是償債的主要來源,所以高職院校在還款時,除了要定期地償付利息,還要融資還本,這些都造成了高職院校資金壓力的急劇增加,也增加了財務風險。
在高職院校運營的過程中,沒有完善的投資機制,國家財政也沒能發(fā)揮特別大的作用。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發(fā)展,通常會通過改善教育條件如購買、維護、更新實驗設施器材等來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培養(yǎng)目標,推進教育成果的完成,從而完成學生的教育。這都造成了培養(yǎng)人才成本的增加,出于這個原因,很多高職院校通常會對外舉債或自籌資金,這都造成了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
高校教育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的財政支出。雖然現(xiàn)在高職教育朝著規(guī)?;较虬l(fā)展,國家也相應地給予了支持但是相比于高等教育,高職教育的教育資源、資金投入還是明顯不足。此外相比于高等教育,高職教育的辦學成本更是高于高等教育,這也為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埋下了隱患。
政府、企業(yè)、社會團體、個人都可以成為高職院校的投資主體,多樣化的主體也就有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如政府、企業(yè)、社會團體、個人都有各自的高職院校資金籌集體制。社會上的影響因素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這就造成了辦學投資模式變得愈加復雜化,也就出現(xiàn)了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為了不影響高職院校教育的發(fā)展,更好地推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則需要大量購買教學設備,導致辦學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資助來源具有不穩(wěn)定性,也會增加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
資金是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基礎,所以必須要創(chuàng)新改革籌資方式,豐富投資渠道以保證學校資金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首先,學費是學校財政最主要的來源,所以高職院校要督促各個院系要做好學費收取和管理工作,爭取做到資金及時回籠。然后還要建立起完善的助補、捐助、獎勵一體化的助學體系,有效落實獎學金、勤工儉學、助學貸款、貧困生補助等政策,進一步緩解生活有困難的學生的拖欠學校費用的問題。
在資金使用方面可以將內(nèi)部監(jiān)控和財務監(jiān)控結合起來建立新型的監(jiān)管制度。一方面,財務管理要做到合法性和科學性的有機結合,學校的教學支出都要做出明確的預算,如果有相對大筆的支出,要通過民主投票決定。另一方面要貫徹落實“校務公開”,尤其是財務公開。
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高職院校的資金、更好地防范高職院校的資金風險,高職院校必須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第一,高職院校的職工必須要有風險防范意識,領導層必須要樹立效益優(yōu)先意識,用科學的、長遠的眼光看待財務問題和風險。高職院校要組織財務管理人員定期地進行培訓來更新專業(yè)知識,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幫助財務管理人員掌握財務管理的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他們強化風險意識,提高業(yè)務能力。為了進一步幫助高職院校強化風險管理,各個崗位的職工都要明確自己的責任,確保職工之間形成各司其職、互相監(jiān)督的良好的風氣。如果相關人員因管理不善、放松把控而造成了院校財產(chǎn)的損失,則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追究他們的責任。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明確高職院校職工的責任、增強風險意識。
在每個職員都能各司其職的前提下,學校還要補充完善現(xiàn)有的預算制度。每年都要對確定的、不確定的收入進行預算管理,使每一筆錢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沒有預算,盲目地使用資金只會徒增高職院校的財政壓力,增加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