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寧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0)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王小寧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0)
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雖然記了不少英語詞匯,語法也基本掌握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會運用,和人交流存在很大困難。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缺乏對西方語言文化的了解。本文重點闡述了給學生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文化滲透的必要性,并結(jié)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的方法、途徑以及文化滲透時應該注意的事項。[1]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文化滲透
語言學家Edward Sapir曾說:“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各種做法和信念,語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盵2]由于雙方的文化差異,學習者在使用另一種語言進行交流時,不由自主的會以母語的風俗習慣和價值準則等本族的文化標準來指導自己,結(jié)果難免會出現(xiàn)交際障礙。在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適量地給學生補充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只有掌握了這門語言,學生才能更靈活的加以運用,去交流。
2007年7月教育部頒發(fā)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zhì)和目標: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nèi)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3]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是要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程了解西方文化,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學會交流。
步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雖然已經(jīng)在中學甚至小學學習了多年的英語,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還是不能與英語本族人比較好地交流。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詞匯量,沒有掌握了英語的語法,而是學生們對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包括背景知識,價值觀,民族習俗等不了解,因而在表達時,在交流時出現(xiàn)了障礙,導致他們在特定的場合無法運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交流。因此,在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補充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必要性。[4]
語言與文化二者關系密不可分。文化影響著語言,語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沒有了文化背景,語言也就沒有了意義。[5]因而,學生要是想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必須先具備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否則好多語言知識是不能真正理解,學好的。因而大學英語教學只有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恰如其分地導入文化知識,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英語語言。
(一)大學英語課堂中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在英語課堂上,對于一些與中國文化背景有區(qū)別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感到很困惑,他們常常會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用本族的文化思維來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6]。為了避免學生對有些文化差異較大的內(nèi)容理解會產(chǎn)生偏差,教師在課堂上要適時地對導入與本課堂相關的文化知識,可以通過展現(xiàn)相關的圖片,影視資料等引導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習西方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教材每個單元涉及到一個主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然后給學生提供情境,布置任務,要求學生通過情景模擬或者討論的方式來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盡量避免漢語思維,用英語思維去討論,去交流。
(二)利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文化教學
僅以文字性形式給學生講解文化知識,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好理解。而學生又沒有親身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的機會,因而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利用多媒體把英語語言背景和情境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圖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觀看一些英語國家本族人日常生活的影片,觀看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人物的語音語調(diào)、表情著裝、談話風格,通過這個方式來學習西方的文化;教師還可以舉辦專題講座、定期組織英語角、講英語故事比賽、舉行英語晚會等活動,讓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體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英語語言國家的圖書、海報、照片、郵票、明信片等來體驗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有條件的話定期邀請外教和學生交流,讓學生通過與英語語言本族人的接觸參與跨文化的交際活動。總之,通過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進而較好地學習英語語言。
(三)中西方文化比較
想要排除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障礙,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比較一下與本族文化有哪些不同,讓他們意識到中西方文化是存在差異的,從而在運用英語交流時注意這些差異,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例如:對于中國人來說見面表示友好一般用“握手”的方式,西方人通常用“親吻和擁抱”的方式表示友好;中國人熟人之間見面習慣這樣問:“吃飯了嗎?”,“去哪兒???”,由于英國天氣多變的特殊性,英國人見面則習慣于談論天氣;中國人交流中習慣于問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家庭情況,西方人交談中則禁忌談論這些。[7]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qū)動法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題材的小作文(寫信,明信片,名片等)的寫作去了解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還可以讓學生列舉英國的節(jié)假日和中國的節(jié)假日,學生可以查閱各種資料親自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通過中西方文化比較這個方法,更好地掌握英語。
(四)布置課后作業(yè),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雖然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怎么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呢?必須布置相應的有關文化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圖書館,主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會很開心地發(fā)現(xiàn)在自學的過程中,了解到了有關西方更多的文化。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課堂中被動接受的效果要好得多。當然布置任務之前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
在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知識的過程中適時地給學生滲透文化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以下三個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實用性。在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時,適時地給他們滲透西方的文化知識,學生就能認識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是與本族的文化是不一樣的,在了解文化背景知識的條件下更好地學習這門語言,運用這門語言更好地進行交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導入文化教學,不可講的過深過多,而要給學生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英語語言文化。
(二)階段性。在給學生進行文化滲透的過程中,要先補充比較容易簡單的文化背景知識,慢慢地進入比較深的復雜的文化知識的引入。在剛開始進行文化導入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可以導入一些簡答的日常的關于問候、稱呼和致謝等的文化知識;到了文化教學的教學的中、高級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提高了,教師可以導入一些比較深層次的文化知識如價值觀念、自然概況、習俗文化等。
(三)協(xié)調(diào)性。教師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文化滲透一定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給學生講解應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應該放到第一位,其次才是文化滲透。進行文化滲透是為了讓學生對語言在文化背景知識的幫助下,能有更好的理解學習這門語言,文化教學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一種方式手段。因而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偏離,過度地導入文化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也具備了進一步了解文化背景的能力,學習英語時,不能只是學習這門課程,還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這樣才能更深層次地掌握這門語言。不論是學習某種語言還是在運用某種語言進行交流時,只有了解了這門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習得本門語言以及進一步交際。因而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英語語言知識的時候,應適時、適量地導入西方文化文化教學,了解了西方文化,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李貴垓,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 2011(06).
[2]Edward Sapir.Culture,language and personality[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4.
[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年7月教育部.
[4]申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教什么,如何教[J],海外英語,2011(15).
[5]劉娜娜.航海職業(yè)院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J].文教資料,2014(03).
[6]安永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甘肅科技,2013 (24).
[7]高雨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滲透[J].安順學院學報, 2014(01).
責任編輯:張克柱
審 稿 人:于海燕
G40
A
1009-8534(2017)03-0108-02
王小寧,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