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長華
摘 要: 教育改革一直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一直為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而努力探索。小學數(shù)學教學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教育理念、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等多方面的洗禮后,課堂教學煥發(fā)著新的活力。但縱觀我們的教學課堂,還存在諸多問題:第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并未改變,學生參與度低,整個課堂高耗低效,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第二,學生聽的多,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少,并沒有從根本上作為學習的主人。第三,學生的潛力沒有被有效的激活。因此,如何高效的提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的問題。本文針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效率進行了簡單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教學策略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138-01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成為過去時,用“課堂不足課下補”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已然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迫在眉睫。高效的課堂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減輕老師的工作壓力,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主要從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對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設定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在恰當、適宜的環(huán)境中學習時有著非常高的熱情,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也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種優(yōu)美、真實、舒適的場景,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景將抽象的學習內容表達的更具體、生動,使學生們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便于學生們理解,為學生們掃清了學習障礙,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對未知事物探索的興趣。
例如:我們在講比較分數(shù)大小這一課時,可以引入一個情境——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一天中午,烈日炎炎,師徒四人口渴難耐,于是讓八戒找個西瓜來解解渴,面對八戒抱回來的大西瓜,悟空說:“咱們一人四分之一”,可八戒這時撅起了嘴,“憑什么,西瓜是我找來的,我要五分之一”,這時悟空樂了說“沒問題”。八戒看到分到的西瓜說“我的怎么比應得的還少呢?”故事講完教師說:“你們能解決八戒的疑惑嗎?”引入這樣的情境學生們不僅學習了新知識,理解了教材,又生動有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過程,這樣嚴重阻礙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使得學生實踐能力低下、課堂低效。因此,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親自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究中去,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獲取數(shù)學知識,從而對數(shù)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更關注生活中數(shù)學的應用,并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造。
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圓周率及其研究的歷史,然后再讓學生去探究圓的周長是不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我會事先選擇幾個圓形的物體,然后讓同學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會通過“滾動法”和“繞線法”得出圓形物體的周長,但是,對于求課本上的圓的周長就困難了,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做實驗,探究用間接的方法引出圓的周長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牢記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也從中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源于實踐的樂趣,更學會了遇到問題親自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課堂學習變的更加高效。
三、加強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許多學校搞起了“自主、高效”課堂,教室周圍墻壁全是黑板,課桌也圍成了面對面的會議桌,上課同學們圍在一起你說說,我說說,不知道在說什么,有的討論的熱火朝天,有的嘻嘻哈哈。試問,這樣的課堂能夠高效起來嗎?畢竟小學正處于孩子們愛玩的階段,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引。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上要給予正確的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在這種目標結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個人的競爭轉化為組間的競爭,小組成員為了集體榮譽感都要朝著一個方向,朝著共同的目標去努力,從而讓每一位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們通過組內之間的討論,各抒己見,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此基礎上,得出小組結論;再通過組與組之間的交鋒,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問題變的更加清晰明朗,最后,綜合大家的意見得出較為完善的結論。小組之間的合作不僅讓學生們認識到自己與小組密不可分,團隊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還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后進生通過小組成員的幫助,也形成了自己的見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自信,使得課堂變得更高效。
四、合理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技術
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以節(jié)省教師的備課時間、加大課程教學的信息量,還能夠有效地啟迪學生,幫助他們培養(yǎng)主體意識,學好數(shù)學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利用傳統(tǒng)的道具很難解釋清楚,這時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將圓進行模擬剪拼,等分成8份、16份、32份等多次進行投映,將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空間內妥善解決,得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將極限思想滲透給學生。這樣,講授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使枯燥、抽象的課堂變的形象、直觀。但是,教師一定要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于信息技術教學。
高效的教學活動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與記憶,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交流、合作、探索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奧妙和樂趣。高效的課堂是每一位老師追求的目標,只有真正的實現(xiàn)了,才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老師的工作壓力,學生才能真正受益,才能實現(xiàn)師生雙贏,才會實現(xiàn)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琴.小學數(shù)學教學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
[2]季徐燕.淺談數(shù)學高效課堂中的提問設計[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0年第20期
[3]王岳紅.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4]李春光;中學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5]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