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一學生;學習能力;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72-0061-02
【作者簡介】黃曉軍,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江蘇啟東,226299)心理健康教師,高級教師。
設計理念:
學習環(huán)境變化、學習內容加深、學習方法改進,種種不適應讓高一學生面對學習無所適從。通過本堂課,讓學生明白,要想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具有學習能力與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習動力,首先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并找出所學課程的興趣點;在學習能力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考試技巧等。
活動過程:
一、暖身游戲
教師: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拍手操”的游戲。同學兩兩相對,聽老師的口令,老師說什么大家就做什么。
播放背景音樂,節(jié)奏由慢到快,學生游戲。
教師:剛才玩這個游戲時,我看有的同學到最后手跟不上指揮了,做完這個游戲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1:我剛開始覺得這個游戲很簡單,但真的玩起來,發(fā)現原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學生2:做這個游戲時一定要非常仔細聽才能跟上節(jié)奏,一不留神就會手忙腳亂。這有點像我在上課時的樣子,如果我上課開小差,有時就跟不上老師講的內容,特別是數學課。
教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對,同時,這樣一個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的過程也有點像同學們的學習生涯。從小學開始節(jié)奏慢、內容少,我們都能輕松跟上老師的步驟;上完小學到了初中,內容與節(jié)奏快了,有的同學就會跟不上了,成績下降,甚至有的同學考不上高中;到了高中階段節(jié)奏更快了,很多的同學感到學習有點手忙腳亂。
設計意圖:通過本游戲,讓學生明白,看上去容易的一件事,比如自己的手自己一定能控制,但外界條件有變化時就會不聽使喚,最后弄得完不成任務。從而引申出,學習上要想自己做主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二、我的數字我做主
教師:下面分發(fā)每組的任務單,同學們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單上的內容。
第1~3組任務單:
總任務——8張卡片每張代表一個數字,請分別說出代表1~8中哪個數字,并且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列。
操作流程——組長把卡片平均分配給每個組員,每位組員說出每張紙上對應的數字,如果不能獨立完成,請自己想辦法完成任務??蓞⒖紩凶晕覍W習方法或看大屏幕上列舉的方法。
第4~5組任務單:
總任務——有8張卡片,請做一個游戲。
教師:同學們都積極投入到組內的活動中了,請你們說說做完這個游戲有什么感想?
學生1:我們組拿到任務單時,看到紙上寫著“用八張紙完成任務”,同學們都懵了,不知道要做什么?當看到別的組在一起交流時,我們只能遠遠看著,通過別組的反應來猜測。當我們終于明白是用圖片說數字時,時間已經過半了。所以到最后,別人都完成了,我們還沒完成。
學生2:我們按照任務單上的步驟,有人做總指揮,大家通力合作,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教師:同學們,這次活動為什么第1組完成得最快,而第4~5組沒有完成呢?原因就是我們5個組是有兩種任務單,第1~3組的任務單有詳細的操作步驟,而第4~5組幾乎沒有內容。這就像我們有的同學在學校里,只知道是父母讓自己來學習,但不知學習為了什么、如何學,所以一直處于被動與厭惡的狀態(tài),甚至出現退學、逃學等情況。通過這個游戲是想讓大家明白目標是多么重要。
設計意圖:通過本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他在行動時就會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就會很被動,很有可能會放棄任務。同時本活動先讓學生分組活動,再在活動中提醒同學參考書中自我學習的方法,而沒有在一開始就提出讓學生看書或大屏幕上的提示。這樣做是因為當學生需要時再告訴他方法,他會更愿意去學習,即有需要才會有動力。
三、自我學習評估
教師:請同學們完成自我學習評估表。評估表一共包括4個部分:知識掌握、學習動力、學習策略、學習能力。每個部分按照0~10分標準打分,8人一組,填寫完內容后小組討論。
學生填寫自我學習評估表并小組討論。
教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在各自的“自我學習評估表”上打了分,現在請說說你為什么打這樣的分數?你的最高分是哪個項目?原因是什么?你希望在哪些項目中得分?
學生1:我做得最好的是“知識掌握”方面,打了9分,因為在學習中,老師講的內容我都能很好地掌握,成績也不錯。我得分最低的是“學習動力”方面,打6分,因為我學習沒有目標,喜歡的科目就多學點,不喜歡的科目就需要督促。通過這個打分,我明白了自己的弱點在哪兒,我要學會定近、遠期目標,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動力。
學生2:我做得最好的是“學習策略”方面,打了8分,我的學習方法很好,常常會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學生3:我覺得我在“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只給自己打了5分。因為我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比較差,所以成績一直上不去。我會努力讓自己改進,以后步入社會也非常需要這方面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評估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yōu)缺點,從而制定合適的目標。幫助學生根據當下活動的感受,學會根據知識掌握、學習動力、學習策略、學習能力四項指導目標來調整學習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結束階段
教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什么感悟呢?
學生1:以前我都是被動去學,是被學習控制著,當時也沒想過為什么會這樣。通過本課學習我知道了,這是學習動力不足造成的,所以我要從制定目標開始,從今天的目標開始。
學生2:首先要了解自己,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3: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教師:大家通過這節(jié)課收獲了很多成為自己學習主人的方法。同時自信心的培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擁有自信才能勇敢面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真正做到自己的學習自己做主。
PPT展示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方法,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用自信收場,是因為學習動力中學生最缺少的就是自信,學生只有學會自信,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反思:
本課的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覺察、在思考中升華、在感悟中成長、在現實中改變。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要想成為學習的主人,要了解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估的方法,具備學習動力與學習能力,特別是學會在學習中的制定目標與計劃、建立自信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靈活引導學生,例如“我的數字我做主”環(huán)節(jié)看8張卡片時,有的學生在思考分享時說到“原來學習內容不僅是書本上的,生活中很多知識也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他們得出結論:學習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其實這些是筆者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是上課時的意外收獲,需要教師因勢利導。這節(jié)課前面的游戲時間太長,后面的學生自我評估不是很透徹,可能是課堂容量有點大,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