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涯教育;彩虹圖;課堂實錄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4-0061-03
【作者簡介】施霄霞,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五鄉(xiāng)中學(浙江寧波,315101)教師,高級教師。
理論基礎:
“生涯彩虹圖”源自美國生涯規(guī)劃大師舒伯的生涯發(fā)展階段理論。他將人的一生分為成長期(0~15歲)、探索期(15~25歲)、建立期(25~45歲)、維持期(45~65歲)和衰退期(65歲以后)。十五六歲的高一學生,正處于探索期的開端,這個階段學生有強烈的自我探索的需要。然而在對267名學生的抽樣調查中發(fā)現,有近六成的同學幾乎沒有考慮過自己未來的專業(yè)和職業(yè)。
廣義的生涯,不單單是職業(yè)生涯,從橫向上看,貫穿人的一生;從縱向上看,又是多種身份角色的融合?!吧牟屎鐖D”能夠形象地反映出生活廣度和生活空間。課堂實踐表明,將生涯探索直觀化、現實化,能夠調動學生探索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生涯規(guī)劃的魅力。
輔導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生涯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掌握彩虹圖繪制方法。
2.過程與方法:思考自己在人生各階段不同角色上的精力投入,暢談理想的生活。感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活在當下的態(tài)度思考自身的生涯發(fā)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生涯規(guī)劃既有相對靜態(tài)的夢想、目標,更是隨著生命的成長不斷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初識彩虹
小游戲:抓手指游戲
游戲規(guī)則:各小組成員站立圍成一圈,每人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向下,同時伸出右手,食指頂住右邊參加者的左手手心,每次教師說“準備”時回歸到這個姿勢。接著,教師朗讀自創(chuàng)的詩歌《我的彩虹人生》,一旦聽到數字,請同學們盡可能快地抓住左邊同學的手指,同時逃離右邊同學的“魔爪”。
教師:剛才聽到了哪些數字?
學生:15、25、45、65。
教師:美國著名的生涯規(guī)劃大師舒伯用這4個年齡截點把人的一生分成了5個階段。
教師:15歲之前是成長期,成長什么?
學生:個子、身體、智力……
教師:現在你們正處于第二階段探索期的開端,這個時候你們會探索什么?
學生1:愛情,比如未來的另一半是怎樣。
學生2:事業(yè),比如未來會在哪里,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教師:是呀,這個時候我們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未來,思考未來的我究竟會是怎樣的。過了探索期是建立期,這是從角色來講的;到了維持期,這些角色更加大放異彩;衰退期身體走向衰弱,而精神因為有豐富的體驗更飽滿了。這就是生涯,從橫向上看貫穿人的一生,從縱向上看是多種身份角色的融合。
設計意圖:通過聽數字抓手指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并引出舒伯生涯發(fā)展5個階段。引導學生掌握生涯發(fā)展各個階段的任務,特別掌握探索期的任務。
二、觸摸彩虹
教師:下面有一張生涯彩虹圖(見圖1)。彩虹圖中,每個彩虹條代表“我”過去、現在或未來扮演的一個角色,彩虹圖中色條粗細代表精力投入的多少。
圖1
這張彩虹圖是一個18歲的女生畫的,剛上大學的她,在彩虹圖上表達了她的期望與迷惘。請同學近距離觀察這張彩虹圖,并討論:“在這里有沒有與你相似的地方?”“有沒有讓你不敢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并回答。
學生1:我們認為子女這個角色不合理,后面一段應該增多。因為當我們在40多到60多歲的時候,父母年紀很大了,需要我們的照顧。
許多同學鼓掌表示認同。
學生2:我認為子女不可能那么長,到后面,父母有可能去世了,所以后面一段不用畫。
學生3:我不同意這位同學的想法,即便父母去世,我們還是能懷念他們。
教師:同學們講得很全面,百善孝為先,大家都想到了我們有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也有部分同學考慮到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有沒有哪個小組想談談其他角色的?
學生4:我們認為學習者應該從頭到尾都粗一點,因為“活到老,學到老”。
學生5:我不這么認為,對學習的投入要看自己精力是否允許,比如在25~35歲這段,許多角色都需要我們投入很多精力,就沒那么多精力學習了。
教師:人生百態(tài),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聽到同學們對這幅彩虹圖有許多爭論,你們覺得這個女孩是個怎么樣的人?
學生6:我覺得她是個很重視家庭關系的女生,因為她對作為父母這個角色考慮得很多。
學生7:我覺得她不是太孝順,也不是太愛學習。
教師:面對這個彩虹圖,我知道大家有許多想法想表達出來,那就拿起畫筆,和自己對話,畫一畫你自己理想的彩虹人生吧!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別人的彩虹圖,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彩虹圖的繪制方法;另一方面,在解讀別人彩虹圖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投射進去,實質上已經在頭腦中勾勒自己的彩虹圖,為下一階段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充分預熱。讓學生把不同的意見表達出來,在辯論中也體現了生涯規(guī)劃的動態(tài)生成。
三、構筑彩虹
繪制要求:5分鐘內用彩筆畫出你最理想的彩虹人生。注意: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角色,線條的粗細代表精力投入的多少,且每個角色都是“我”。畫完請一位學生介紹自己的彩虹圖,見圖2。
圖2
學生:作為子女,一開始的時候受父母照顧,等到上了高中、大學,要離家學習,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少了,工作后有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35~45歲正是事業(yè)高峰期,這個時候父母身體還比較好,而小孩差不多進入青春期,所以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父親這個角色上。就學習來說,前期在學校學習精力投入最多,后來因為戀愛、結婚、工作等占據的精力多了,學習的精力就相對少了,等到年紀大了,還是要跟上時代步伐,畢竟“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好飽滿的彩虹圖,我看到了四個字——動態(tài)平衡。這樣的人生你給自己打幾分?
學生:我畫的,當然打100分了。
教師:就你現在掌握的資源來看,從0~10分要達到這種生活可能性有多少?
學生:1~2分。
教師:謝謝你的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繪制彩虹圖,讓學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在不同角色上的精力投入,并為此做出必要的取舍。通過學生的自我解讀,讓學生們意識到,生涯角色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角色間的精力投入分配呈現動態(tài)變化。
四、解析彩虹
教師:有這么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怎么辦?請看大屏幕。
視頻分享:《夢想與現實》
教師:真正的夢想從來不是要你與現實對抗,而是為所當為、善于取舍和活在當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都是動詞,之前在討論和繪制彩虹圖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已經在考慮什么時間做什么事,也在不同的角色間做出各種取舍。那么什么是活在當下?我們一起來做個動作。
PPT引導,在年齡所在的地方畫下一條直線。
教師:我希望實現理想的彩虹人生,在當下我能做些什么?
學生交流。
教師:在生涯課堂上我們首先能做的“規(guī)劃”。(板書:規(guī)劃)
教師:什么是規(guī)劃?是定個夢想、畫出一張彩虹圖、訂立一系列的目標嗎?是,但規(guī)劃不單單是這樣相對靜態(tài)的夢想和目標。還記得你們桌上那張18歲女孩的彩虹圖嗎?那就是10年前的我,在我28歲的時候再畫彩虹圖,因為境遇變化,兩張圖變化很大。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世界時刻在變,我們也在跟著變,因此規(guī)劃是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過程。在前進中不斷朝著自己的夢想反思、調整,生命就是在流動中成長的。
設計意圖:從理想回到現實,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并進一步思考規(guī)劃的內涵。通過教師自我暴露讓學生認識到,規(guī)劃不單單是相對靜態(tài)的夢想和目標,更是在發(fā)展中不斷反思、調整的動態(tài)過程。
五、收納彩虹
教師:人生猶如在舞臺上起舞,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所以需要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根據音樂節(jié)奏調整舞步,讓自己更加光彩照人。讓我們帶著對人生、生涯、規(guī)劃的這份感悟繼續(xù)前行,在未來的課堂上繼續(xù)探索,去擁抱屬于你的彩虹人生。
設計意圖:回到課程定位,生涯輔導第一課旨在啟迪學生的規(guī)劃理念。將生涯探索從本堂課延伸至未來的系列課程,使課堂留有余音。
課后反思:
整堂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環(huán)節(jié)流暢,課堂氣氛活躍,特別是評價他人彩虹圖的部分,學生思想活躍,課堂頻頻出現不同觀點的碰撞。但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第一,本堂課采用的彩虹圖只包含5種角色,沒有涵蓋更多重要的角色,如“休閑者”等。第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能詳盡地討論每一種角色。第三,本堂課學生自己的彩虹圖呈現得比較少,在以后的課堂中可以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暢談自己的生涯安排,這樣更能激發(fā)起朋輩間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