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瀟天
淺析專題片《美人虞姬》的音頻制作與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
□ 許瀟天
《美人虞姬》是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專題類紀錄片,該片代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參加了“金帆獎”以及“中國電影電視學會專題片作品獎”的評比,榮獲“金帆獎”二等獎以及中國電影電視學會聲音制作優(yōu)秀作品三等獎。本文主要介紹分析《美人虞姬》這部影片的音頻制作以及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著重強調“畫外音”這一特殊聲畫關系對于影片的表現(xiàn)作用。
《美人虞姬》;音頻制作;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畫外音
電影是在空間中展現(xiàn)的時間藝術,又是在時間中延續(xù)的空間藝術。提及電影空間,人們常常會理解為畫面和畫面所展示的生活空間,它展現(xiàn)著無限的生活之流,但卻依賴我們眼前的現(xiàn)實的銀幕框架(一個有四個邊的畫框)而存在。這樣,電影空間實際上就存在著兩種形態(tài):畫內空間和畫外空間。畫面帶給我們視覺上正面有限的二維平面的事物,而人耳卻可以獲取三維空間中全方位的信息,大量的畫外空間都需要通過聲音來表現(xiàn)。德國電影理論家愛因漢姆就曾說過:“聲音產生了一個實際空間的幻覺,而畫面實際上沒有這個深度?!?/p>
然而,“聽”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但其實卻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聽”的角度淺析《美人虞姬》這部文化類紀錄片的音頻后期制作與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
在電影制作中,由聲音喚起觀眾頭腦中實體空間的幻覺,借助于人的聯(lián)覺。聯(lián)覺是把某一種感覺系統(tǒng)得來的印象,迅速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系統(tǒng)的心理現(xiàn)象。聯(lián)覺審美,在藝術鑒賞中極為平常。懂得音樂的人在“聽”音樂的時候,能“看”到音樂中描繪的一切;看電影時,在聲音的刺激下,審美主體同樣可產生視覺形象。這種只存活在頭腦中的物像,被稱為“心像”。聲音的作用在電影中無可替代,甚至越來越多的電影減少演員臺詞的比例,用音樂表達情緒。在《美人虞姬》這部影片中,音頻的表現(xiàn)形式顯得尤為突出,主要包括同期錄音、旁白配音以及音樂制作等。
(一)同期錄音
《美人虞姬》里的“聽”,內容十分豐富。首先,影片的基礎聲音構成是由大量的同期錄音完成的,這其中主要包含了同期影片的錄音、同期環(huán)境聲的錄音以及同期采訪的錄音。整個錄音工作為了獲得干凈的同期聲,所有環(huán)境聲、采訪聲和影片分開收錄,保障了后期制作時可以進行更加精細的處理。
(二)旁白配音
《美人虞姬》是一部文化類紀錄片,旁白配音是該片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聲音元素構成。此次的旁白配音,我們采用了后期配音的制作方式。在成片基本完成的情況下,由配音演員在錄音棚進行后期旁白配音。在后期制作中,我們也對旁白音軌進行了單獨的EQ和壓縮處理,使其聲音在聽感上更加飽滿清晰。
(三)音樂制作
在音樂制作方面,我們對《美人虞姬》全片的音樂都做了十分細致的制作和處理。從片頭部分的原創(chuàng)音樂音效制作,到影片中期大量的配樂選段以及各類經典電影作品的選段等,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處理。
1.原創(chuàng)音樂
本片的原創(chuàng)音樂主要是片頭部分音樂以及片中部分配樂,采用音頻MIDI制作軟件制作完成。片頭部分主要配以大氣磅礴感的管弦樂,體現(xiàn)出影片輝煌的氣勢。片中配樂部分則配合內容的起伏,時而緊張,時而憂傷,又時而振奮人心,音樂的敘事作用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意義也在其中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
2.配樂
片中引用了一些著名的昆曲雜劇原聲錄音以及經典電影作品選段,例如電影《霸王別姬》選段、雜劇《楚霸王垓下別虞姬》選段、《千金記—別姬》選段等等。這些原聲的選擇看似不經意,實則配合原畫面,給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讓觀者從影片中回首虞姬那個年代,更好地感受影片的紀實性。
3.音效
片中還大量使用了效果性音頻素材,無論是在片頭的音樂部分配合以各種宏偉的戰(zhàn)爭場面效果音,還是片中嬰兒出生的哭啼聲等,這些音效的加入使得影片的聲音更加豐滿,也讓影片同期音頻和后期音樂配音完美融為一體,給觀者帶來立體式的聽感。
在某種程度上,“電影是從畫外音敘述開始的。”早在19世紀末,許多電影在放映時都配備有“講授者”來進行現(xiàn)場解說。真正意義上的畫外音最早運用于電影中是在20世紀30年代。電影是聲畫藝術,利用聯(lián)覺的審美特點在聲畫組合上可以發(fā)掘的潛力是很大的,畫外空間就是其中之一。畫外空間的提出,進一步溝通了銀幕空間和現(xiàn)實空間聯(lián)系的逼真程度。現(xiàn)實空間是無限的,畫框只能切取其中的一部分。通過畫外空間,可以讓觀眾的思想向外延伸,使畫框內外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拓寬了觀眾的視聽功能。
(一)《美人虞姬》畫外音(旁白)類型分析
1.第三人稱解說敘事型旁白
這種類型的旁白在本片中被大量使用,從片頭到片尾,貫穿影片始終,起到了很好的解說作用。這也是旁白作為臺詞對白的一種附屬形式,對畫面內容進行介紹和補充,同時串聯(lián)整個故事,推動影片情節(jié)的發(fā)展,幫助觀眾了解影片的完整內容。
當然,旁白在影視作品時間空間轉換上有著特有的優(yōu)勢。它可以任意出現(xiàn)在影片的任何地方,可以大幅度跳躍,大大加強了影片時間空間上的連接。如本片很多個場景轉換的段落里,通過旁白的連接,讓鏡頭十分自如地切換,使得整個段落渾然一體。
2.第一人稱內心獨白型旁白
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是畫外音旁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電影的語言特性,通常難以直接表達人物的內心。影片畫面一般表現(xiàn)人物的行為等外部特征,而旁白,作為人物的自述,形成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則可游刃有余地表現(xiàn)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二)《美人虞姬》畫外音響類型分析
1.同步畫外音響效果
同步畫外音響在本片里有著相對大量的使用,主要是用來呈現(xiàn)背景環(huán)境音響效果以及一些特殊的場景效果。這些畫外音響,使觀者能夠精準把握影片的空間定位,同時也增強了影片的敘事表現(xiàn)。
2.畫外先入音響效果
畫外先入音響效果則較為特殊,在本片中最顯著的使用是先入的嬰兒哭泣聲以及孩子們操練武功的喊叫聲。這些先于畫面進入的音響效果,都很好地起到了推動影片發(fā)展以及內容轉換的作用,讓原本相對突兀的轉場顯得十分自然,更增強了銀幕形象的空間感,多層次地豐富了畫面內涵。
3.音響蒙太奇效果
畫外音和畫面內的聲音及視像互相補充,互相襯托,就產生了音響蒙太奇的效果。銀幕形象的空間感,多層次的豐富畫面,多側面地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全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了影片的主題內涵。
(三)《美人虞姬》畫外音樂類型分析
1.畫外原聲音樂
片中多次使用經典原聲音樂選段,通過畫內外的進出結合,對比強調了反作用力對影片的影響,讓影片更加真實地再現(xiàn)還原歷史場景。而畫外原聲與畫框內的影片內容形成對比,強調反作用力對于畫框內的影響。
2.畫外配樂
影片大量使用了畫外配樂。通過音樂本身特有的功能引導性,給觀者帶來各種不同情緒感覺的音樂體驗,同時促進了影片敘事,為影片故事的發(fā)展做出鋪墊,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3.畫外音樂
畫外音樂可以傳達人物情感,渲染環(huán)境氛圍。在影片尾聲項羽戰(zhàn)敗時抒情的段落中,畫外音樂的作用尤為明顯。凄冷的笛聲配合悲壯的管樂,以傳達情感的方式來表現(xiàn)主題,增強了影片的藝術表現(xiàn)力。
在《美人虞姬》這部專題片的聲音制作中,工作人員不但在后期聲音素材制作上做出細致的處理和調整,更重要的是,在制作前期對于影片有充分的準備和認識,這樣才能在制作中利用聲音去表現(xiàn)影片,讓聲音的藝術創(chuàng)作為影片添彩,讓觀者能夠更多地“聽”到影片,從“聽”中去感受影片的獨特魅力。
1.伍建陽.影視聲音創(chuàng)作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2.日丹.影片的美學——外國電影理論名著[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
3.[美]湯姆林森·霍爾曼.電影電視聲音——錄音技術與藝術創(chuàng)作[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4.毛云飛.看見未可見的——畫外音在電影敘事中的運用[J].電影藝術,2009(03):136-141.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