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梅
特級教師李鳳的“無痕語文”教學理論倡導語文教學更多的是在“熏陶”“浸染”中積累,講究的是平素涵養(yǎng),讓學生經?!芭荨痹凇罢Z言實踐之吧”,沉潛涵詠,策劃交際,養(yǎng)真氣,練內功。在不顯露教學意圖的前提下,讓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中感悟文化魅力,在自然交流中體味交際,在和諧的人文氛圍中進行伙伴化、生態(tài)化、開放化的探學,讓學生在栩栩如生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生成知識與智慧,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盁o痕”語文,講究理想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方式是:教學相長,在教學交融中讓“學”攀上“教”之欄,越攀越高。
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導入教學,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獲得共鳴,定能吸引、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與教材文本相似的情境,能使教材文本更有活力,更能使教學富有啟發(fā)性,使情境更加豐富多彩。以情境導入幫助學生開好頭,讓學生在深有同感的過程中找到“觸發(fā)點”。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安塞腰鼓》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錄音,要求學生閉眼聆聽,并思考:從這澎湃的聲音中,你獲得了什么?待學生有所察覺和感知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1999年12月29日,180名安塞腰鼓手參加的陜西省“千面鑼鼓迎接2000年”大型慶?;顒訒r的場景,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其粗獷、豪邁之感。通過這樣的情境導入,很多學生都有“未識其鼓,卻有先聞其聲”的相見恨晚之感。有的學生通過聆聽聲音認為:這樣的腰鼓有著如此不一般的聲響,足見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讓人感受到其魅力;有的學生認為:安塞腰鼓給了自己震撼心靈的啟迪作用,讓自己在聆聽中感受了農民內心深處的心聲,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精神世界,讓自己更想與這些農民交朋友,與他們暢談生活……這樣的情境導入,讓學生獲得了更多新鮮感,讓他們在深入探學中積累感知。
創(chuàng)設情境與文本教材相一致,能使學生在生動的環(huán)境中積累認知。多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出發(fā),給他們更多現實生活資源,讓他們能夠帶著相同的感知主動閱讀課文,豐富認知視野,激活思維。
無痕教學理論并非是放手讓學生自由探學,而是帶領學生在真正閱讀的過程中坦言其內心真實的想法,給他們更多各抒己見的機會。引導學生認真讀文本,積極探討,走出圍繞教師講解千篇一律表達的困境。創(chuàng)設自由閱讀空間,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交流,利于他們深化理解感悟。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諾貝爾》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整體通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圍繞“你認為諾貝爾的偉大之處在什么地方?”從文本中摘錄出相關表達信息。有的學生從諾貝爾不畏艱難險阻,歷經幾百次的實驗終于取得成功的做法出發(fā),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不間斷地實踐探索才能取得成功;有的學生認為諾貝爾發(fā)明了黃色炸藥給人們開山辟路、打通隧道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充分證明了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有的學生從炸藥的威力分析出炸藥運用于戰(zhàn)爭則是毀滅性的打擊,使人類不得不咽下自己的苦果等等。針對學生的不同理解,教師不可一概否定或者肯定,而應結合他們各自表達的內容深入剖析原因,圍繞諾貝爾精神展開敘述,讓學生從中深受啟發(fā)。
給學生更多自由閱讀時間,鼓勵他們充分與文本作者、人物進行深入對話,挖出隱藏的信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讓他們自由表達想法,給他們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
語言交際性要求語文更應從生活中挖掘教和學的資源,應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活化教學過程與方法。嘗試開放互動,讓學生在開放背景下自由探學語文,能使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實踐中有所收獲。開放互動,讓課程資源更加豐富、探學過程更加活潑。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推敲》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開放互動的交流情境,引導他們就“如果時空能穿越,你遇到了賈島與他怎樣聊‘推敲’之事?”“李凝見到了此首詩,會有怎樣的反應?”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上述問題深入探討。有的學生認為:賈島的這種精神難怪被后人稱之為“苦吟”詩人,更多體現了一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和精神,如果遇到了賈先生定會與他們探討“推”與“敲”的細微差別;有的學生認為:“推”是一種不經意,更是一種隨意,而從前文交代來看,賈島收到邀請,更應該主動禮貌,所以應用“敲”,充分展現其文化修養(yǎng);有的學生認為:李凝見了此首詩,定會為賈島的詩才大加贊賞,兩個“幽”字更是別出心裁,體現了賈島的用心和隱士的幽靜生活……借助這樣開放互動的交流環(huán)境,學生由單純的聽講者轉變?yōu)橹鲃訉嵺`的參與者,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圍繞教材內容,給學生設計多樣性和開放性的思考題目,讓他們在主動領會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修改,定能使問題更加集中突出。關注學生認識差異,允許他們結合實際主動暢言各自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們在深入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知體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睙o痕教學,更加注重引導學生從自身主觀投射的角度審視和閱讀文字,讓一個個靜態(tài)文字閃爍著豐富的思想光芒和千姿百態(tài)的動作,彰顯真情實感。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跳出過度解讀的窠臼,讓學生去深思、去質疑,獲得不一樣的感觸。培養(yǎng)學生鮮活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始終是語文的“初衷”。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孔子游春》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扮演孔子、子路、顏回等不同的角色,結合“游春”的特點,讓他們深入人物內心世界,暢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有的學生模擬孔子,慢條斯理地闡述著自己對流水的認識,水無形卻能容萬物,有情有義,是不可多得的真君子;有的學生扮演了子路,倡導大同世界,有福同享的理想社會;有的學生扮演了顏回,認為做人要低調,不要隨便表功;有的學生在扮演顏回的同時,還現場自編歌詞演唱:“人生在世難得糊涂幾回,我要多行善事不張揚;樂于助人是本分,卻要懂得知恩圖報……”多么有創(chuàng)意的歌詞。教師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引路人,不妨多融入到他們探學的過程中,退居他們身后主動觀察,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給他們更多的引導,讓孔子游春和探學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通過角色模擬的方式引導學生探學此文,使學生獲得了更多自主創(chuàng)意和自由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主動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了探知的神奇之旅。
鼓勵學生創(chuàng)意,就是在尊重和信任他們的基礎上,給他們騰出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主動討論、爭辯,讓他們的思維靈感不斷碰撞并使之產生耀眼的火花。多運用激勵評價的方式認可學生,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主動展現自己。
李鳳老師說:“教育是水的載歌載舞,輕柔舒適而又不露痕跡?!薄盁o”,并非真的什么都沒有,而是潛在的“有”,在淡化教學關系中以更加生活化、開放化的理念引導學生探學?!昂邸?,其實更是一種“智慧”,多帶領學生去行中國語言文字、文學、文化的愉快之旅,讓學生徜徉在幸福中,“帶著幸福上路”,載著幸福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