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要]本文通過對初中學段物理課堂教學的調(diào)研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及實施,特別是在采用“導學案”授課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提問的“含金量”普遍不高,能夠結合學情啟迪學生的思維,生成新的問題的情景幾乎不見。本文就課堂有效提問方面的內(nèi)容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課堂、有效、提問
【分類號】G623.2
實施新課程以來,為進一步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勢必要求教師要進一步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師生的互動活動以課堂提問為紐帶緊密聯(lián)系,教師能通過恰當、有效、準確的提問真切的感知學生的思維水平、思維動態(tài),而教師及時的導答、評價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水平,從而讓學生在和諧的互動中達成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本文通過對初中學段物理課堂教學的調(diào)研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及實施,特別是在采用“導學案”授課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提問的“含金量”普遍不高,能夠結合學情啟迪學生的思維,生成新的問題的情景幾乎不見。多數(shù)教師提問的目的僅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和理解一些表層知識;提出的問題往往集中于低認知水平,并且問題與問題之間幾乎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提出問題后,學生思考及討論時間過短,因此不能實現(xiàn)進一步的深層思考及拓展思考。同時,受導學案的限制,學生之間針對問題討論的范圍比較狹窄,教師的導答幾乎流于形式。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被激活,能拓展、發(fā)散,能夠有效解答物理實際問題,就成為擺在每位物理教師面前的難題。提問設計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駕馭能力,好的課堂提問設計猶如“醍醐灌頂”,它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主線,引領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接下來本文就課堂有效提問方面的內(nèi)容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提問準備并適時提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確保提問的有效進行,教師必須就課堂提問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備課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提問的目的,提問的內(nèi)容,提問所用的語言,以及提問的方式,做好充分的準備,并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擬定解決方案等等。 提問方式、教師以什么樣的語氣提問,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培養(yǎng)學的的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奶釂柕恼Z氣語調(diào),時而熱情,時而充滿疑問,時而平淡,這樣的提問才能使得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而且使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升華。
二、耐心候答促進學生的思維
現(xiàn)在很多老師特別是新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如果學生在一秒鐘內(nèi)沒能作答,教師就會提高嗓門重復問題,或者加以解釋、或者叫其他同學回答,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有時間去思考問題,如果學生在一秒內(nèi)做出了回答,教師會迅速地拋出另一個問題,但是,這種高頻率地提問與學生回答的積極性成反比。在這種較短的候答時間的氛圍中,學生很難將一個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全面的思考和回答。同時教師的這種迫不及待的節(jié)奏,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只機械地記憶了書本和教師提供的信息,而這僅僅是學生學習的最低水平,并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shù)却臅r間適當延長至3秒或更長久以后,學生將出現(xiàn)以下積極表現(xiàn):不能回答的情況明顯減少、沒有被老師要求的但確很中肯的回答數(shù)量顯著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學生所提問題的數(shù)量增加、反應遲緩的學生能提出更多的觀點、筆試中較為復雜的題目的成績有所提高。
候答的最好方式是將精神和視覺策略結合起來。在問題提出來之后,教師剛開始可以再心里默數(shù),具體時間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決定。等待時,正視學生,盡量多的目光接觸。目的是要讓他們知道,在他們思考時,你對他是非常關注的。同時,盡量不要已有學生舉手就叫他來回答問題。這樣容易讓學生停止對問題的思考??吹接胁簧賹W生舉手后,才叫學生起來回答,不一定要叫第一個舉手的同學回答。當你能越來越熟練地運用等到的技巧后,你會發(fā)現(xiàn)舉手會越來越多。
三、鼓勵學生自己質(zhì)疑提問
就課堂提問而言,可按照角色以及先后順序分為三種模式:“師—生課堂提問模式”、“生—師提問模式”、“生—生提問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有主導地位。目前,課堂提問大都是“師—生提問模式”,采用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師掌握教學主動權,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但它不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精神?!敖處煘橹鲗В瑢W生為主體”被片面理解而未得到真正的實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師自身缺乏課堂提問的技巧,另一方面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提問的價值。
隨著教育觀念不斷改革,人們逐漸意識到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之間的相互提問,從思維激發(fā)的角度看是很有價值的。問題源于學生,又通過學生來討論合作辯論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學生互相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需要監(jiān)控課堂學習的進程。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學,更要指導學生如何學,也就是思考。指導學生學與思的過程,既是教給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授人以漁”而不是單純地“授人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