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紅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作用
?梁巧紅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逐步深入課堂,以作為當今學校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能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促使他們整合新的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濃縮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多媒體為新的教學模式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和依據,賦予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廣泛的選擇余地和更豐富的創(chuàng)作空間。以它豐富的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教師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后形式的不同認知感受。
多媒體;語文教學;實踐與作用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能只滿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層次的教學思想。我們的教師不能用“滿堂灌”、“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而是要找出主干,讓學生自己填枝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必須要走在知識的前沿,博覽群書,給學生最新的信息。有了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現代設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也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我在教古詩的時候就把那種傳統(tǒng)的教學讓學生背誦、記憶和理解意思的方法丟掉了。而采用的是現代設備——多媒體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1)、在班班通中的教育資源共享這一資料包里下載古詩的朗誦、配調、作者簡介和圖畫等。
(2)、利用powerpoint將古詩制作成幻燈片,對幻燈片進行文字輸入,內容包括需要講解的詩句、有關詩句的解釋等。在幻燈片模式中,對該片的文字進行修飾。在資料包的輔助下,對輸入和修飾好的古詩及有關解釋,逐字逐句進行動畫效果設置,使文字產生動感,然后把所有的內容鏈接起來。讓學生對往日里感到乏味的古詩有一種全新的感受,仿佛在思維中注入“興奮劑”,讓他們跟“感覺”走,眼前會浮現出豐富的畫面。這樣一來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欣賞水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語文素養(yǎng)是存在于每個學生內部的文化心理結構,它是不可傳遞的,只能靠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才能養(yǎng)成。因此,我們要拓展詩詞學習的渠道和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關于詩詞學習的課外活動,為他們提供在具體環(huán)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
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建立幾套方案,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腦中有一種正確的概念,這樣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畢竟多媒體只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目前,許多課堂對多媒體的使用尚處于“初級階段”,其開發(fā)與使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教師動輒成了“電腦操作員”,學生成了屏幕前的看客與聽眾,因不當使用多媒體技術而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案例亦屢見不鮮。
通過本人的課件制作及同仁們制作課件談一些體會:
再現形象, 使學生受到 “景” 的觸動 ,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極強的表現力,將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興趣、打動學生的心靈。如二年級劉老師在講授第四冊中的《恐龍的滅絕》時,在講在“嚴寒說”這一推測中, 教師設置情景用多媒體演示:大雪紛飛,恐龍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直至漸漸死亡” 接著,教師啟發(fā)學生:恐龍怎么會凍死的?在凍死前是怎樣的情形呢?導入重點段的學習。多媒體演示:畫面漸漸清晰,出現了將死的形象,它們凍僵了……學生通過朗讀分析,理解恐龍為什么會被凍死。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出示恐龍沒有皮毛,沒有冬眠的習慣的相關圖片與句子,用多媒體把兩個畫面結合起來:恐龍凍僵了,雪越下越大,覆蓋住它的身軀,漸漸滅絕了。
從以上方案中我們可以將當時情景再現,把復雜的東西化為簡單,把抽象的事物化為具體。讓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苦海中走出來。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不斷摸索,不斷的嘗試,就能更好地把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不斷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就能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沿,把握時代脈搏,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真正成為實現現代化教育發(fā)展的主力軍。
課件宜摒棄以“教”為主角的設計理念,從服務學生的主旨出發(fā),把握好教學性、科學性與藝術性這三個向度,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展開,力求直觀生動,做到內容科學,畫面簡潔,信息量大,調用靈活,并適合輔助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不受課件左右與約束。
1.精選適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的問題 實際教學中,并非教材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制成多媒體課件,有一些知識通過教學語言、板書、課堂操練、師生對話等方式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制作多媒體課件就要考慮是否必要了,如教材中的觀察著眼點、認知模糊點、記憶的知識點、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演示過程等就很適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所以說遴選問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
2.精心制作 一個優(yōu)秀的課件,應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情感的陶冶。以達到情感態(tài)度這一目標不,制作課件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精心設計與主題相吻合的界面、屏幕元素,把握好聲、像、字、文的關系,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使課件富有生命力,使課件與教師、學生、課堂融為一體。
近幾年來對多媒體在課文教學中實踐運用中,我還有如下一思考:
美國大眾傳媒學家施蘭姆曾說:“如果兩種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 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中媒體?!苯處熢谥谱髡n件時,要把你的教學思路融入其中,更應體現你獨特的教學風格。而實際上許多使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制作太過于粗劣,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也就是說,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而很多人恰恰違反了這一原則。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教師應該力求把課件制作得精美一些,否則不能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fā)揮。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因有直觀性、動態(tài)性、交互性、可重復性、針對性、圖文聲像并茂等優(yōu)點,為課堂教學打開了一幅別開生面的畫卷,日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時還存在諸多難處,但我們不應做盲目的排它主義者,多媒體教學技術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方式那是大勢所趨,相信在我們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讓多媒體教學技術日益完善,真正的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海子梁小學 71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