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梅
摘 要:近年來,地方資源優(yōu)勢引起廣泛關注,而且被有效的運用至教學之中,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課程,普遍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教學效果,拼貼畫特色教學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文章針對拼貼畫特色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分析其教學過程中如何借助地方資源優(yōu)勢開展教學活動,列舉具體的教學步驟,為之后的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地方資源優(yōu)勢;拼貼畫;特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拼貼畫特色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逐步得到落實,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借助地方資源優(yōu)勢,開展極具地方特色的教學活動,以農村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自然資源進行拼貼畫的教學,比如一篇樹葉、一根麥稈等都可以成為美術工具。本文主要介紹了美術拼貼畫教學中地方資源優(yōu)勢具體引用,給予相應的教學建議,有效促進拼貼畫特色教學得以不斷優(yōu)化。
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興趣,感受藝術美感
拼貼畫,又被稱為剪貼畫,它屬于工藝美術,隨著新課改在美術教學領域的實施,拼貼畫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yōu)勢開展具有個性化的美術教學活動。在以往的拼貼畫教學中,教師基本采用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對拼貼畫的教學興趣較低,這也直接導致了教學效率與質量的下滑。根據新課改的最新要求,美術課程教學目標發(fā)生極大的改變,特色教學在美術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運用,由于拼貼畫學習需要定量的知識儲備,而且必須借助生活體驗才能完善作品內涵,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渠道讓學生了解拼貼畫的相關知識,累積作品形象,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探討美術作品中的拼貼畫,包括其構成、材料以及表達的意境,由此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引,使其了解到身邊的創(chuàng)作資源,比如極具代表性的廊橋、千年銀杏樹、現代化的果園以及梨園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源泉,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還需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近自然,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家鄉(xiāng)的特色材料,例如:沿海地區(qū)可以利用貝殼,做成貝殼鑲嵌畫,這一點充分體現了地方資源優(yōu)勢在拼貼畫教學中的有效利用,彰顯特色教學。
二、拼貼畫教學具體過程分析
1.認識材料特性
對于拼貼畫教學而言,材料的特性非常關鍵,這其中以質感最為重要,它主要取決于材料物理屬性,有效利用材料物理性質,將會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棉花、毛類材質,它們本身就非常松軟,尤其是雪白的棉花,看起來毛茸茸的,比較適合粘貼小兔或是白貓,亦或是雪人及雪景,都是不錯的選擇,借助上述教學資源可以將其質感發(fā)揮至極致,獲取相對較好的實際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要求學生認識不同材料的特性,然后加以有效利用,達到最佳制作效果。
2.了解材質肌理
教師在進行拼貼畫教學時除了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材料的特性之外,還需對材質的肌理進行闡述,讓學生有進一步的認識。對于部分材料而言,其本身就具有天然性,且有規(guī)則的表層肌理,在對其實施粘貼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發(fā)揮其實際效用。例如:橘子皮,通常情況下,我們將其剝落攤平之后,表面依舊鮮亮光澤,并且存在細小凹點,有一種厚重柔軟的質感。桔皮內里潔白,且具有網狀纖維,從某種角度分析顯現出另一種肌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引用至拼貼畫之中,桔皮尚未干透,可以實施拼組定形;將其用于制作人臉,在其干透之后,就像是老人的臉,松弛且又布滿皺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材質的肌理進行正確解讀,并且積極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材質肌理,完成自己的拼貼畫。
三、“特色拼貼畫”創(chuàng)造
1.拆解分析法
拼貼畫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藝術的一個創(chuàng)作過程,這需要學習者擁有良好的學習基礎,還需具備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但是對于初學者而言需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繼而開展與之對應的教學。在拼貼畫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相對快速的方式讓學生對拼貼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幅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然后令學生將其拆解,拆解完成之后詢問學生感受,并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活動,作者拼貼的意圖是什么?粘法上的技巧?讓學生對拼貼畫的學習非常感興趣,掌握畫作創(chuàng)作的技巧。
2.開放創(chuàng)作命題
教師在進行拼貼畫的教學時需要為學生提供相對較好的創(chuàng)作空間,不能講將學生局限于在某某命題之下,而是設置開放式的命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創(chuàng)作自己心中的作品,教師可以在旁起到引導作用。與此同時,學生在創(chuàng)作完作品之后再替其擬題,這樣題目的擇取可以深刻反映作品的內涵。
在進行材料的篩選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yōu)勢。例如:部分地區(qū)銀杏樹非常多,而銀杏樹葉就是最好的材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樹葉拼出一幅畫作。內蒙古地區(qū)牛羊成群,他們的皮毛也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材料,將其做成皮毛貼畫體現出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也彰顯出內蒙古地區(qū)獨特的拼貼畫資源。
此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充分展現自身的想象力,根據材料形狀以及顏色,還有材料的質地展開聯(lián)想。例如:一張竹葉,教師引導學生對其仔細觀察,并從不同角度細致查看葉子脈絡以及形狀,隨著方向與數量的改變,學生大腦的想象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式,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作品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一教學模式勢必獲得極佳的創(chuàng)作效果。
結語:
總體來說,拼貼畫教學借助地方資源優(yōu)勢是教學的一種新的嘗試,經過反復的實驗研究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充分展現出地方資源優(yōu)勢與教學完美結合。文章簡要分析拼貼畫特色教學的具體實施,闡述了地方資源優(yōu)勢在拼貼畫教學中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建國,劉國琴.依托地方資源優(yōu)勢,開展“百葉龍?zhí)厣本C合實踐活動[J].教育科研論壇,2010(05).
[2]麻國棟.依托地方資源優(yōu)勢開展拼貼畫特色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2(04).
[3].依托地方資源優(yōu)勢,開展特色課程建設[A].江蘇省教育廳.2014年江蘇省中小學課程規(guī)劃與實施現場觀摩研討活動論文集[C].江蘇省教育廳:,2014(4).
[4]俞海洛.依托地方文化走出地方高校特色發(fā)展之路[J].中國高等教育,2013(09).
[5]龔晨.依托地方特色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干部教育培訓的探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