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輝
人教版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也有相應的語言功能。每個單元后有一篇閱讀課文,這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和語言知識綜合運用的材料。課文素材大都來自與學生生活相關(guān)或熟悉的內(nèi)容,它不僅適應學生所需要的語言材料,也注重文本內(nèi)在的思想內(nèi)容。課文本身所還包含的知識,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和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我們老師怎么去利用處理這些素材文章呢?
一、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的導入
課文的導入,實質(zhì)上就是課文的最初呈現(xiàn)(Presentation),也是課文教學的“序曲”。巧妙而恰當?shù)膶肽芟嚷晩Z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興趣和求知欲,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內(nèi)容的教學。導入部分應力求做到新穎別致、簡練到位。課文導入后,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還可以趁熱打鐵,在學生興趣得到激發(fā)時,進行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y)為正式閱讀做準備(Preparation for reading)。針對中學英語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我們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設計恰當精煉的導入語進行課文的導入。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導入形式:1、直觀導入法。常用的直觀教具大致有圖片、幻燈片、投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教師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2、事件或故事導入法?!邦}材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是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教師可以由此入手,利用學生關(guān)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和實用感。3、自由交談或討論導入法。這是最常見、最通用的一種方法,關(guān)鍵在于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情境。教師利用新課開始前幾分鐘和學生進行自由交談,或順著值日生的Daily Talk進行交談,這樣不知不覺地引入新課。這種方法過渡自然,能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
通過合理地導入,教師帶動學生,學生帶動學生,氣氛熱烈,學生們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調(diào)動了想象力。課文的導入方法很多,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技巧,將新內(nèi)容有機地融合在導入活動中。同時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導入方法除上述三種以外,還有情景導入法、表演導入法、背景導入法、復習導入法、音樂導入法、圖示導入法,單詞、短語或句子導入法等等。英語教師應仔細琢磨,認真準備,靈活運用合適的導入方法,并在使用中不斷創(chuàng)新,而且有些方法也可以根據(jù)課文需要結(jié)合起來同時使用。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導入課文,都離不開視聽的方式,只有這樣,才可以把教材教活,同時給學生聽說活動的實踐機會增多,最終達到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的模式
分段教學把課文分成幾個部分,然后逐字逐句的講,教師和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知識上,忽視了利用課文的語言材料進行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破壞了課文的整體情節(jié)和邏輯聯(lián)系。而整體教學把傳授知識和利用課文素材進行技能訓練放在首位,增加語言復現(xiàn)率,在掌握知識過程中,達到技能訓練熟練度。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保持課文連貫性、邏輯性、趣味性,容易使課堂變的生動,產(chǎn)生學生學習興趣。具體做法:1、淺層閱讀,整體上了解課文大意和輪廓。 這一步,采用泛讀或略讀(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泛讀或略讀就是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并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形成整體印象。之后,教師可設計練習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信息,練習可采用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形式。例如教SEFC SB1A L50 Abraham Lincoln時,圍繞課文大意設計了如下整體理解訓練題:Number th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text;2、深層閱讀,局部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和要點。這一步,采用精讀或細讀(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抓住情節(jié)掌握要點。在泛讀或略讀之后,學生已知曉文章大意,教師應指導他們運用已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文中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段落結(jié)構(gòu),分析各段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物性格、事實原因、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作者的觀點以及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為達到以上目的,教師還要答疑解難。對文中影響閱讀的語法和語言點,教師要適當講解,但不可游離于課本之外甚遠。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作為閱讀實踐活動的主角。教師應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為學生設計閱讀活動,使所有學生全程參與閱讀過程。教師可嘗試用時間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層提問法、圖示法、瞻前顧后法、句式轉(zhuǎn)變法等等。仍以Abraham Lincoln為例,我把文章中的年代進行排列,讓學生分別找出與之相關(guān)的事件,使學生對Abraham Lincoln有比較詳細的了解。在學生細讀理解、解答要點時,我巡回檢查,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然后組織核對,并就有關(guān)語言點或句型結(jié)構(gòu)(如斜體部分)作適當講解疏通。3、重復閱讀。整體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和文章宗旨、內(nèi)涵。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復讀(Re-reading)課文,讓學生再從中心思想出發(fā),高屋建瓴,整體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文章內(nèi)涵和作者觀點,讓學生重新系統(tǒng)地、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在上兩步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是幫助學生循文章的脈絡而進,是引導學生完整而順暢地感知全文,并未展開,屬于線性思維。如果停留在這一步,不向立體思維發(fā)展,理清全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生就很難透過讀物掌握其“言外之意”,更不利于培養(yǎng)閱讀能力。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jié),使其得到強化和鞏固,同時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這一階段的操練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和語言的交際功能,要讓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chǔ)上進行練習。這一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圖表法、對比法、時間順序法、文體結(jié)構(gòu)分析法、檢驗法和歸納法等。其中圖表法和對比法為使用最多的方法。
三、培養(yǎng)英語課文閱讀能力的技巧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關(guān)鍵所在,而閱讀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閱讀速度、效率和理解的程度。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加以指導和訓練:1、巧妙猜詞釋義技能的培養(yǎng)。猜詞釋義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技能,經(jīng)常鼓勵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猜詞釋義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猜詞釋義的訓練。如根據(jù)上下文提供的內(nèi)容猜測生詞。英語詞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仔細閱讀文章后,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線索,進行合乎邏輯的綜合分析和推理,便能輕而易舉地猜出詞義。又如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猜測詞義。同樣是在Letter to a pen friend 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We have to water the vegetable garden.” water是很簡單的常用詞“水”之意,但這里作“水”解釋明顯不對。這時教師指導學生注意have to 的結(jié)構(gòu)后所接詞的形式,再聯(lián)系上文“It doesnt often rain in summer here.”就可以讓學生明白這里water 是由名詞轉(zhuǎn)化為動詞,作“用水澆灌”解釋。還可以根據(jù)定義、解釋猜測詞義,根據(jù)定義、解釋猜測詞義時,其提示詞一般有be called, that is, is referred to, mean, stand for,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有時以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或破折號、括弧等形式出現(xiàn)。除了以上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因果關(guān)系、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常識、根據(jù)同義、同等或同位關(guān)系等猜測詞義。2、進行以語義為單位的閱讀訓練。獨立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合乎邏輯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兩項技能是閱讀理解深層次的要求,要求學生在獲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進行加工、制作,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做出正確的、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用英語思考”(Thinking in English)的習慣和能力,避免翻譯式的理解。3、提高閱讀整篇文章的能力??焖贋g覽,抓住關(guān)鍵詞和主題句技能的培養(yǎng)。在閱讀過程進行第一步時,教師讓學生采用跳讀或略讀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著重指導他們?nèi)绾稳ププ【渥又械年P(guān)鍵詞(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課文大意。一般來說,關(guān)鍵詞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 who之類的問題。主題句一般都出現(xiàn)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中間),能概括說明該段的主要意思或觀點,是文章的骨架所在。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技巧,邊讀邊有意識地去尋找他們所需的信息,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