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公共管理產生以來,對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區(qū)別就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公共行政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形式。在上個世界七十年代,新興的公共管理理論在出現(xiàn)在歷史的舞臺。在時代與歷史的作用下,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之間的對立關系以及內在聯(lián)系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基于此種背景,本文主要探討了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二者的區(qū)別與存在的互動關系。
關鍵字;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區(qū)別與互動;
【中圖分類號】D035
公共行政在十九世紀末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學科領域;而公共管理則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興起。在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二者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又有著本質的關聯(lián)。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的區(qū)別與互動。
一、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區(qū)別。
第一,內涵區(qū)分。公共管理的主要核心是政府管理,有著多元化主體的基本特征,是以公民社會為基礎的管理體制。公共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這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新的學位教育方式。公共管理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把公共行政作為基礎,將管理學、經濟學一級政治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進行整合,主要涉及政府以及非政府組織等公共事務。而公共行政則是把剛性規(guī)范以及固化原則作為基本的支撐,主要依托于政府主體開展相關的政治統(tǒng)治工作,是國家行政機構根據法律規(guī)定開展相關社會公共事務的活動。筆者認為,公共行政主要把政府、法律法規(guī)等授權組織機構作為主體,把國家、社會以及自身的相關事務作為客體,根據法律法規(guī)展開相關決策、組織等活動的科學體系,有著工具性以及依附性的內在本質。
第二,主客體區(qū)分。首先,主體區(qū)分。主體就是行為的實施者,可以是單一亦可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體多呈現(xiàn)多元化,主要以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為主。根據自身的業(yè)務范圍,對責權范圍內的事項進行統(tǒng)籌協(xié)調,享有法律范圍內的權限自由。公共行政的主體主要為政府以及其他法律授權的相關組織,主要依靠政府代表的相關機構。大多數(shù)主要把政府作為單一的主體。其次,客體區(qū)分。客體對象主要就是指主體行為的主要內容。公共管理主要重視社會性,對公共服務、公眾的參與性以及政府的行政事務的公開化等責任與義務的履行,主要彰顯了客體的社會性。公共行政較重視其公共性,對公共權力與利益的執(zhí)行與維護較為重視,主要有著工具性。權威性以及規(guī)范性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的客體有著多樣化的特征,在不斷的變化與拓展中有著具象化的形式。公共行政有著動態(tài)性的特點,主要針對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問題為方向,通過其他學科知識的引入,主要包含著公共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領域。公共行政的客體有固有的管理程序,把民生利益為主要導向,維護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的主要表現(xiàn)。
第三,內在區(qū)分。首先,管理目標區(qū)分。公共行政對機構、過程以及程序的管理較為重視,屬于內部取向;而公共管理則對項目、結果以及績效的管理較為重視,屬于外部取向。其次,管理體制以及運作模式的區(qū)分。公共行政對具體的計劃、組織以及指導等基本技能的運用較為重視,主要強的是政策的科學化;而公共管理則更加重視管理的市場化模式。
二、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互動關系
公共行政在歷史的舞臺上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門管理的重要理論。在其發(fā)展歷史中,經歷了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學與新公共行政學說的形式改革。作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際流行的行政改革主流的新公共管理,對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帶來一定的沖擊,這種全面的公共部門管理方法取代了公共行政模式成為了新的管理理念。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在發(fā)展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一,公共管理模式與公共行政的主體都是社會公眾事務進行治理,二者的管理初衷是一致的。公共管理主要是通過多元化主體采取合作管理模式開展社會治理,把公共行政中的精華與社會管理進行了細化處理,把行政管理與社會管理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第二,公共行政是一種政府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模式的核心主體則為政府作為主,其他非政府組織作為復制管理。公共管理的主體基本上都是以組織的形式表現(xiàn)的。而公共龐合作系統(tǒng)中的組織要通過核心的、關鍵性的管理部門達到提高組織整體一致性的根本目的,其組織行政有著公共性的特征。公共管理模式中的組織對其行政管理有著共同管理的權利,其行政價值有著中立性的特征,把公共行政在表現(xiàn)形式上轉變?yōu)閷嵸|的將行政管理模式,根據公共管理組織的相關服務內容、社會治理的實際需求等因素構建行政模式,將公共服務與合作治理有效的融合起來。在公共管理中的相關管理工作是社會治理的實際的、共同需求體現(xiàn),可以通過合作管理模式的表現(xiàn)出來;公共管理行政有著科學化、技術化理論思想,注重與合作活動的開展,彰顯著合作之間的信息溝通,通過社會道德體制,優(yōu)化、完善公共管理活動的開展。
第三,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有著規(guī)范性的本質特征。在開展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二者都嚴格的執(zhí)行著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有著一定的規(guī)范性特征。把管理機構作為基本的、主要的活動機構;
第四,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的主要目標有著一致性的特征。在社會治理的實際過程中,二者都是將公共利益作為基本的工作目標,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貫徹執(zhí)行著公平性、公正性以及透明的性的政策宗旨。
第五,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工作在形式上都屬于服務行政范疇之內。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都是一種社會管理的行政手段,二者有著本質的聯(lián)系,都屬于服務型社會治理模式范疇。
結束語: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二者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歷史與時代的二者的影響與作用下,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有著相互對立的層次也有著內在的無法割舍的必然聯(lián)系,二者之間的區(qū)別與互動等錯綜復雜的關系會社會治理與改革帶來極其重要的影響與啟示。
參考文獻:
[1]朱曉紅,都英杰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內涵的比較與爭論 [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8.79.
[2]陳慶云,曾軍榮,鄭益奮.關于公共管理基本理論的幾點思考[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1):456.457.
[3]王樂夫.論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區(qū)別與互動[J].管理世界2013(1):12.13.
作者簡介:梁卡珊 ,女,1986-11,漢,廣西人,研究生。單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基層電大工作辦公室;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教育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