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 要】本文旨在對中職新生入學后,環(huán)境適應不良的常見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索。筆者在尋找問題形成的原因的基礎上,通過心育工作中,向學生布置團隊任務、完善心理輔導機制、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等方法,幫助新生建立自己的人際支持系統(tǒng)、順利度過該階段,為全面展開中職階段的校園生活打下良好開端??朔h(huán)境適應不良的過程,也是學生心靈自我成長的過程,能達到讓更多中職新生適應團隊生活、增強自信,促進心靈健康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中職新生;環(huán)境適應;團隊策略;輔導機制
中圖分類號:B844.2
每年的九月開學,當大批新生涌入新學府,興奮的表情,熱烈的討論展現(xiàn)出他們對未來學習生涯的美好憧憬。但是當新鮮感逐漸退去,隨之而來的新環(huán)境適應問題卻漸漸暴露出來。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心理教師,筆者接待了很多入學后環(huán)境適應不良的學生。如果不能幫助這部分學生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那么他們面臨地往往是退學回家或是人際交往退縮等嚴重后果。所以對于中職學校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輔導,是我在每個新學年都要面對的重要工作。
一、 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所謂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是指當個體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個體的心理、行為特征無法適應,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筆者認為,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其實只是一個誘因,而真正造成學生與新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在于以下幾點原因:
(一)性格因素
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能迅速在新環(huán)境中尋找到自己的朋友圈,也能較快適應環(huán)境。而性格沉靜、內(nèi)斂的學生在與人交往時顧慮較多,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過程緩慢時間長。從而導致了當一個宿舍、或是一個班級中的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互相熟識,而內(nèi)向性格的同學還沒有被大家所接納。
(二)缺乏獨立生活經(jīng)驗
有不少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以前一直在父母身邊生活,沒有住校經(jīng)驗,沒有脫離過父母的照顧。當首次來到離家較遠的地方,開始自己照料自己的住校生活時,問題頻頻出現(xiàn)。例如在宿舍中需要與同學共享團隊生活,應對磕磕碰碰的小摩擦,還要跟上快節(jié)奏的作息時間,很多來尋求心理輔導的同學,都是過不了這關。
(三)缺乏人際交往技巧
人與人打交道,無論是想法的表達與溝通、還是對他人要求的拒絕或接納,都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很多不能迅速融入環(huán)境的學生,都需要在人際交往方面進行指導。讓性格強硬的學生學會為他人思考,讓性格懦弱的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主張,這也是筆者在心輔工作中要注重的內(nèi)容。
除以上所述,每個具體的問題還存在具體的原因,諸如有的學生存在體貌缺陷內(nèi)心自卑;有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那么面對成因復雜的新生環(huán)境適應不良,筆者通過心理課堂的團體輔導還有課余的個別心理咨詢,真誠接納學生、細致分析問題、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努力做到在心輔工作中幫助學生度過難關、重拾校園生活的美好。
二、 具體應對策略
(一) 布置團隊任務、營造互助氛圍
如何幫助環(huán)境適應不良的學生,消除與周圍同學的陌生、隔閡呢?筆者經(jīng)過探索發(fā)現(xiàn),制造同學間團隊協(xié)作的機會,通過共同的努力完成一項任務,往往是一個不錯的人際互動契機。于是我在心理輔導課堂上,以班級座位或是以寢室安排劃分小組,分配給每個小組一項任務——排練一個五分鐘的心理劇。
心理劇的排演說難也不難,過程充滿樂趣,適合中職學校的學生們展現(xiàn)自我魅力;但是說簡單也不簡單,需要編寫劇情、分配角色、進行排練。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再內(nèi)向的學生都有了與周圍人交流、互動的機會,陌生感距離感消除了,一個心理劇排演下來,團隊的意識在每個成員心里悄悄萌芽。和諧、互助的氛圍里學生們互相接納彼此。
(二) 完善輔導機制、及時排憂解難
性格內(nèi)向、敏感的學生,也有著與人交流的意愿,但是他們的自我防御機制也是很強的,稍微受到挫折便把自己重重保護起來。要幫助他突破自我防御、自我封閉的心理桎梏,完善中職學校的心理輔導機制必定是重中之重。除了在課堂上對新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以及每天進行的個體心理咨詢以外,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活動。
(三) 獲得成功體驗、塑造自信人生
因為這些學生在寢室或班級中落單了,退縮了,所以他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點自卑心理在作祟。但是越是畏縮不前,就越是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接納。所以,筆者在心理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們參與校內(nèi)豐富多彩的各式校園活動。本人所在的中職學校,十分重視積極校園文化的建設,每學期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體活動——例如技能節(jié)比武、校園歌手大賽、校園心理劇比賽、元旦文藝演出等等,讓學生們展示自我能力、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是一個不錯的心靈成長的契機。
成功的體驗,是克服自卑心理的最好的良藥。學校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展示自我的舞臺,是積極校園文化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尤其是中職學校,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通過展示與比拼,他們以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為自信的資本,是心理健康與學業(yè)能力的雙贏。
三、 反思與改進
(一) 增強學生自主,減少依賴
對環(huán)境適應不良的新生,往往依賴性是很高的,而自主能力較弱。在家中依靠父母的照顧,離家到新環(huán)境,能力和情感上對他人有很強的依賴。作為心理輔導教師,對他們的扶持與幫助容易成為他們依賴的下一個對象。
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與應對事件方法的改進,才是他們真正可以依靠的。否則一旦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他們該如何面對比校園更復雜的環(huán)境呢?所以在心理輔導工作中,筆者也十分注重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心理技能以后,我相信他們會慢慢具備這種能力。
(二)有足夠的耐心,應對工作的長期開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xiàn)在中職學校的招生區(qū)域很廣,學生間存在地域差異、生長文化差異等很多不同點。外地來的新居民子女,會不敢說鄉(xiāng)音濃重的普通話;備受呵護的獨生子女,會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在新時代背景下,也是一個涉及面廣、成分復雜的難題。它所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校園問題,更是很多社會問題的縮影,例如貧富分化、外來歧視等等。這需要教師在心育中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學生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
四、 小結
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問題,于細微處見深義。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心理教師,筆者堅持“以心育人”的心理工作理念,輔導每一名來訪學生。當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之時,也是他們認可了老師與同學,產(chǎn)生濃濃的同窗情、師生情之時。在校園這方凈土上,我將認真履行一名心理老師的職責,培養(yǎng)中職學生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踏上社會。
【參考文獻】
[1]林春蓮.職專新生環(huán)境適應不良的個案輔導[J].商業(yè)文化月刊,2012,05:73-75.
[2]張海燕.淺議大學新生環(huán)境適應不良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3,4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