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語言學博大精深,其中文字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字”不僅在學習中至關重要,在生活中同樣必不可少,所以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應該把識字作為重點,在小學的語文課堂,小學老師的重要課題就是提高識字效率,想要提高識字效率,首先就要有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小學生把識字作為學習中的樂趣,小學生如果能快樂的識字,感受識字帶來的無限的喜悅,必將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進取,學有所成。
【關鍵詞】識字教學;識字興趣;識字方法
現(xiàn)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已經(jīng)成為了新課改中的重點,可以說語文的學習甚至其他科的學習都離不開文字的學習,教小學生識字,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是小學老師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小學生本身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處于貪玩階段,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不愿意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漢字的學習中,有的漢字對于成人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是從拼讀到書寫再到理解其含義,對于小學生也變得深奧抽象,老師怎樣才能讓孩子拼讀準確,書寫正確、工整,并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呢,這就需要老師總結經(jīng)驗和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快樂識字
不管是學習什么,我們都要找對方法,好的方法才能對學習有所幫助,從而學精;老師只有找對教學的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培養(yǎng)興趣,學生如果喜歡參與、愿意接受,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才能事半功倍。對于低年級的識字,老師就應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愿意主動地學習,把識字作為一件有趣的事、快樂的事,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才會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一)做識字游戲。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不貪玩的孩子,老師就要利用學生愛玩來帶動學生學習,如果老師把識字當做一個游戲來引導孩子,孩子就會集中精力的認真配合,游戲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覺得識字學習是輕松的,愉悅的,可以通過一些加減筆畫,加減部首或者變換部首,把一個字變成另一個字,比如“日”加一筆,念什么,可以變成田、目、旦、申、甲等等,這樣每個小學生都會集中精力思考,課堂也變得豐富有趣,孩子的思維也在游戲中被激發(fā)了,所以老師要把教學與游戲相結合,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語文課堂可就變得富有活力。
(二)猜字謎,大人對于謎語游戲,都覺得豐富有趣,更別說孩子了。老師教學生識字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掌握漢字的音形義,老師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學生記憶才會深刻,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謎語游戲的作業(yè),讓學生編輯和收集一些字謎,這樣也能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也能真正的理解漢字的含義,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學生問,學生答的方式,有錯誤老師及時糾正,這樣既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智力也得到了開發(fā)。
(三)形象識字,當今信息時代,老師可以利用動靜結合來吸引學生,可以把一些音樂或者比較直觀的畫面運用到課堂中,這樣的教學手段既直觀又形象,既能促進小學生學習識字的主動性,又能更全面的掌握漢字,也不會覺得語文課堂沒有活力,小學生本身具備抽象的思維能力,形象識字,對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比較符合,小學生還能對漢字結構,含義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學生的熱情也得到了激發(fā)。
二、教會學生學習識字的技巧
老師想要讓學生喜歡識字,快樂識字,把識字當成快樂的事,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素養(yǎng)的目的,就必須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技巧,才能對漢字感興趣,學習效率也跟著提高了。
(一)分類法,古代造字的時候利用了形聲,象形,指事,會意等多種方法,所以雖然中國漢字詞匯量眾多,千變?nèi)f化的形體,字字不同,但是確實呈規(guī)律性存在的,不是雜亂無章的,比如“衤”,就有褲、衫、襯,都是和衣服有關,再比如“钅”,就有鐵,鋁,銅,都是和金屬有關,所以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對文字進行分類,并引導同學之間交流與討論,這樣不僅學習了課內(nèi)漢字,還能延伸到課外的漢字,豐富學生的語言庫,還有許多上形下聲,下形上聲,左形右聲,右形左聲的文字,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積累的方式增加詞匯量,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對語文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二)復習法。大腦不是電腦,每個人都不是天才,所以老師要到領小學生對學過的漢字階段性的復習,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梢岳靡恍╅喿x材料,比如故事書,來檢驗并復習學過的漢字,讓學生對已經(jīng)遺忘的漢字鞏固復習,有的老師讓學生熟讀課文,并背誦默寫,其實就是不錯的方法,但是不能對于不會的或者寫錯的漢字重復默寫,抄寫次數(shù)的多少并不能真正的增加記憶,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導致厭學。老師引導小學生復習也一定要講究方法,不能讓小學生像機器一樣讀書,識字,枯燥乏味的復習,不會加深印象,甚至適得其反,老師一定要將輕松愉悅的氛圍帶到課堂中,也可以利用小創(chuàng)意來復習學過的字,比如作一首詩,還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意義的理解,又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是無止境的,年紀不能決定思維的開發(fā),只有在學習漢字中學生學而不厭,才能更熱愛學習語文。
(三)閱讀法。老師還可以帶學生去圖書館,閱覽室參觀作品,中國漢字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的太多太多,可以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來提高對多音字多義字進行區(qū)分,或者課后要求學生積累一些名言警句,閱讀一些名著小說,在課堂上可以分享讀后心得,愿意書寫的同學,可以寫一篇讀后感,這樣對小學生語文成績也會有所提高,也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結論: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可以說就是識字,一些機械化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課堂中應該避免,引用有趣的,有效的方法教育學生識字,學生多識字,多學習,提高語文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激發(fā)學生興趣也很重要,讓學生愛上識字,愛上學習,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作者簡介:李英(1967.12-),女,漢,四川綿竹,1988年畢業(yè)于孝泉師范學校,中專2004年7月畢業(yè)于德陽教育學院中文小教專業(yè),大專,現(xiàn)供職于綿竹市拱星小學,小教二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參考文獻:
[1]余燕.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新校園:中旬刊,2014(4).
[2]崔秀梅.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幾點認識[J].考試周刊,2011(89).
[3]劉春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新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4).
[4]金子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點滴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2).
[5]袁弟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思考[J].未來英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