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明
摘要:培智學校教育改革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而且必須成功。本文對國內(nèi)有關(guān)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改進,選取了一個切入點進行分析,希望對培智學校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研究
G764
智障兒童由于身心方面的缺陷,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往往比普通孩子要多。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將智障兒童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缺乏自覺性等情況歸結(jié)為不可逆轉(zhuǎn)的智商問題或意志缺陷。其實,通過對意志特征、規(guī)律及意志行動心理過程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智障兒童的意志缺陷是可以通過教育取得很好的矯正效果,而且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對其智力發(fā)展也有一定促進作用。
一、模擬真實生活場景,激發(fā)智障兒童學習興趣
同普通兒童相比,智障兒童受到大腦發(fā)育不健全的制約,多數(shù)只能依賴直觀的感知來判斷事物,對于陌生的事物現(xiàn)象和抽象的概念,本能地會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心理。一旦抵觸心理產(chǎn)生,他們很難再次打開心扉。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考慮引進智障兒童熟悉的事物,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接觸新鮮的事物。比如在認識水果時,可以使用日常學生吃的水果,比香蕉,它的顏色是黃色的,那么可以向?qū)W生介紹菠蘿,顏色也是黃色的,從熟悉的向新鮮的延伸過來,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安全感,更好的去接受新鮮的事物,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智障兒童一般很難集中注意力、對事情缺乏興趣,且興趣持續(xù)時間短促,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程度調(diào)動他們的興趣,做游戲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做游戲,在一種相對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可最大程度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真實的生活情境融入游戲當中,通過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增加游戲的實用性。當智障兒童面臨現(xiàn)實生活,可以很快融入生活和社會。否則,面臨難題時,他們很可能會表現(xiàn)出舉手無措,當受到來自社會排斥和歧視,智障兒童對于生活中惡意感覺很敏感,很容易產(chǎn)生沮喪、失落感。
二、注重課堂練習設計的趣味性
我曾經(jīng)在去年《如何培養(yǎng)智障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文中看到:智障學生的認識活動會受到興趣和需求的直接影響,對于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做。例如:有的智障學生在完成了課堂任務以后,讓他們做一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的學生會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講臺上面表演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還有的學生會做自己喜歡的游戲。而在撰寫本文過程中,講到心理學家皮亞杰的一段話:興趣是能量的調(diào)節(jié)者,它的加入發(fā)動了儲存在學生內(nèi)心的能量,使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我感到深受啟發(fā)——練習設計要具有趣味性,題目要新穎,形式活潑,能“吊起學生的胃”。智障兒童記憶常常是無意識的,以無意記憶為主,有意記憶能力弱。多數(shù)情況是目的性、計劃性較差,且極易轉(zhuǎn)移、分散。因此,設計趣味練習,既符合兒童喜歡生動有趣的特點,又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鞏固知識。教材在編排處理上,給我們提供了創(chuàng)新作業(yè)訓練的空間。針對教材或某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抓住新舊知識、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設計趣味練習。例如,記憶生字時,教師可以按照詞語所表示的意義創(chuàng)編兒歌;組織一些游戲,如“猜字謎”、“找朋友”、“開火車”、“擊鼓傳花”等。
三、注重朗讀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越是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智障兒童要把課文讀懂是很不容易的事。他們對一個詞一句話的理解都十分困難。對于智障兒童的朗讀訓練我是從培養(yǎng)朗讀興趣開始的。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因為他們識字很少,受地方語言影響,普通話表達機會極少,在過去的學習中讀的機會不多,讀不好時又被他人嘲笑。還有的孩子口吃,伴有語言障礙,讀書就更困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完全喪失了讀好書的信心,看見課文就會“頭疼”,根本讀不出來。我要求他們先讀好一句話,反復練習,只要誰能讀出聲來就大加表揚,還在他讀的那篇課文旁邊印上一朵美麗的小紅花。除此,我還多次讓他們邊看課件畫面,邊聽朗讀錄音,體會錄音中那抑揚頓挫的語氣,激發(fā)他們朗讀的興趣。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哪個學生讀得好,就給他錄下音,然后放給全班同學聽。這樣對他本人是一種鼓勵,也給全班同學提供好的榜樣。
為了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我編排短小兒歌和繞口令訓練學生朗讀,當他們有了興趣之后,就針對他們朗讀中的困難分別給予幫助。比如教會他們不認識的字、練習“看”和“讀”的協(xié)調(diào)、矯正口吃的毛病。再有就是培養(yǎng)朗讀的習慣,讓他們多做練習,比賽誰讀得好。這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從而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深化智障兒童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nèi)容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shù)財U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guān)注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智障兒童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huán)境中,使演示和呈現(xiàn)的速度加快,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多媒體課件能使事物再現(xiàn),形成生動、活潑、形象、易懂的教學優(yōu)勢,為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提供了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如在進行《小猴子下山》課文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智障兒童觀察小猴子是怎樣“抱西瓜”、“扛玉米”、“捧桃子”的教學內(nèi)容,并進行相應的動作模仿練習,加深了智障兒童對動詞“抱”、“扛”、“捧”的感性認識,深化了對這些動詞的準確理解,所有這些都充分表明多媒體教學為智障兒童學習語文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感性材料,深化了智障兒童對語文知識理解的功能,提高了智障兒童對語文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智障兒童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通過老師培養(yǎng)和自身努力,讓智障兒童在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zhì),成為殘而不廢的人,這既是貫徹智力障障兒童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荊春瑋.淺談直觀教學法在智障兒童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 年 36 期
[2]周娟.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6 年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