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瑞容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小兒外科,廣東 佛山 528000)
28例腹壁切口疝的圍手術期護理
甘瑞容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小兒外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究腹壁切口疝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2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且對該類患者手術圍術期的護理措施進行回顧總結。進而比較護理前與護理后的臨床效果,發(fā)生并發(fā)生以及復發(fā)的概率。結果 最終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為28例,其中施行單純縫合5例,雜交術式8例,Sublay術6例,Onlay式4例,腹腔鏡下切口疝片修補術5例;其中7例在手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給予其切口換藥之后愈合,出現(xiàn)4例慢性疼痛,給予其理療之后得以好轉,2例補片感染,1例復發(fā),需要再次手術治療,平均隨訪為6個月。結論 在手術前為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手術前準備充分,同時做好完善系統(tǒng)的圍術期護理工作,有助于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手術之后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這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優(yōu)質護理;圍手術期;腹壁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指的是腹壁切口的肌層或者筋膜沒能完全愈合,在患者腹內壓的作用之下就形成了疝,并且疝囊為不完整或者完整的腹膜的上皮[1]。目前腹部手術之后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就是腹壁切口疝,其發(fā)病率最高為12%[2]。因為一旦出現(xiàn)腹壁切口疝則不能夠自愈,同時因為在患者腹內壓,其切口也會隨著患者的年齡和病程的逐漸增大而越來越大,所以患有切口疝的所有患者均必須接受積極的治療,這其中包括非手術方法和手術方法。治療腹壁切口疝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是通?;加性摷膊』颊叩牟∏楸容^復雜,同時伴有的并發(fā)癥比較多,因為大部分患者都是有多次手術史的患者,這也使得修補切口疝的手術更為困難[3]。為此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2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且對該類患者手術圍術期的護理措施進行回顧總結,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為45~78歲,平均年齡為(61.5±3.6)歲;其中12例(42.86%)小切口疝,10例(35.71%)中切口疝,5例(17.86%)大切口疝,1例(3.57%)巨大切口疝;21例(75.00%)初發(fā)切口疝,7例(25.00%)復發(fā)切口疝;其中5例(17.86%)合并冠心病,4例(14.29%)合并糖尿病,6例(21.43%)合并高血壓,7例(25.00%)合并慢性支氣管炎,3例(10.71%)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3例(10.71%)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1.2 護理方法
1.2.1手術前護理
(1)手術前常規(guī)護理
首先護理人員要告誡患者以及患者技術發(fā)生切口疝的原因,以及手術前相關準備和手術必要性的意義,全力贏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配合。在手術前的1天要食用流質飲食,手術前的8~12小時禁止飲水,并且給予常規(guī)的腸道準備,當前在進行腸道準備的時候一般食用聚乙二醇的電解質溶液,因為該溶液的成分和腸液比較相似,可以有效的緩解大量腹瀉所引發(fā)的電解質紊亂[4]。對于腸道準備不夠理想或者巨大切口疝以及中老年患者,在手術當天的早上或者手術前一天的晚上進行清潔灌腸[5],這樣有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進而有效降低患者手術后的腹脹,減少患者切口疝復發(fā)的概率。
(2)合并癥護理
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進行戒酒戒煙[6],同時施行呼吸功能的訓練,在必要的時候還要給予其適當?shù)目股?,可以有效預防手術后的墜積性肺炎、呼吸道感染等等。如果患者在手術前伴有便秘、尿潴留、咳嗽、咳痰的癥狀,要給予其針對性的處理措施;那些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密切檢測其離子和血壓的變化情況。伴有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前對其血糖進行檢測,控制空腹血糖要控制到8.0mmol/L之下,同時尿酮體為陰性,尿糖還要低于++[7]。
1.2.2手術中護理
確?;颊咴谑中g當中施行仰臥體位,對于聯(lián)合手術或者手術時間較長以及中老年患者可以烤箱將導尿管留置[8]。還有一些伴有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手術當中的輸液方案可以使用2.7mL/(kg·h),同時總量不超過1500毫升[6],在手術當中還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
1.2.3手術后護理
(1)檢測生命體征
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患者手術后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9],比如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等,一旦出現(xiàn)異常,就要立即通知其主治醫(yī)生,進行對癥及時的處理。
(2)手術后的常規(guī)護理
由于該類患者一般都是全麻手術,在手術后要施行去枕平臥的體位至少6個小時,這樣可以防止患者出現(xiàn)誤吸、嘔吐、惡心,給予其低流量的持續(xù)吸氧措施[10],確?;颊叩暮粑辣3滞ǔ#瑫r刻觀測患者切口的包扎情況以及有無滲血情況等。
(3)活動護理
在腹壁切口疝患者手術之后要盡早的進行下地活動,患者在早期就進行下地活動能夠促使患者切口的愈合,明顯降低其呼吸道發(fā)生感染的情況[11]。但是還要注意在活動的時候要適度,如果強度太大會使得切口裂開。同時活動的時候還要打好腹帶,這樣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時壓迫疝囊還能降低其在手術后發(fā)生血腫的概率。
(4)飲食護理
患者在手術后暫時不能夠飲水,1~2天之后患者的肛門自行排氣之后便可以考慮飲用流失,如果患者在手術之后其腸胃功能恢復的比較慢,那么便可以考慮給予其中醫(yī)針灸治療進而刺激其腸胃蠕動,并且還要給予甘油灌腸劑或者硫酸鎂等進行輔助通氣。
(5)引流管的護理
在手術之后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完好連接,官腔是否保持通暢,同時密切的觀察患者引流管的性質、量和色,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就要立即報告其主治醫(yī)生。
(6)出院指導
在出院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多加注意休息,避免一些重體力的勞動[12],適當?shù)倪M行活動,同時加強營養(yǎng),進行3~6個月的腹帶加壓包扎;同時應該積極治療一些原發(fā)病,比如增生、前列腺肥大、便秘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等。
最終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為28例(100.00%),其中施行單純縫合5例(17.86%),雜交術式8例(%),Sublay術6例(21.43%),Onlay式4例(14.29%),腹腔鏡下切口疝片修補術5例(17.86%);其中7例(25.00%)在手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給予其切口換藥之后愈合,出現(xiàn)4例(14.29%)慢性疼痛,給予其理療之后得以好轉,2例(7.14%)補片感染,1例(3.57%)復發(fā),需要再次手術治療,平均隨訪為6個月。
出現(xiàn)腹壁切口疝的原因是因為破壞了腹壁的張力平衡和完整性所導致的結果,因為腹內壓的作用力,使得腹腔之內的器官和組織從腹壁薄弱的地方向外凸出,并且疝囊越大,則疝出的器官和組織就會越多,當然對于人類機體的傷害也就越大。通常來講發(fā)生腹壁切口疝的原因有許多,其中包括手術的相關因素和患者的自身因素,比如:(1)手術后早期持續(xù)的腹內壓土壤增高并且持續(xù)腹脹;(2)手術后所出現(xiàn)的繼發(fā)性感染、無菌性壞死、皮下脂肪液化、血腫、切口感染;(3)手術當中縫合材料和縫合的關閉技術使用不當;(4)患者的基礎疾病、營養(yǎng)狀況、體重、粘連等一些不能改變的因素。腹壁切口疝作為外科當中的一種多發(fā)病和常見病,在手術之前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評估,并且做出充分的準備,同時完善系統(tǒng)的在手術圍術期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是問題的關鍵,也是手術能否成功治療的關鍵。伴隨的目前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相信今后該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會更為完善。
[1] 俞瑞東,陳 貞,吳妮慧,等.高頻胸壁振蕩在腹壁切口疝手術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10):961-966.
[2] 潘麗杰,高春江,周文莉,等.切口疝補片修補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6):1367-1368,1371.
[3] 胡立群.優(yōu)質護理對巨大腹壁切口疝手術治療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26).
[4] 黃秋芬,胡小梅.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護理體會[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8(01)
[5] 潘景艷.腹部巨大切口疝行腹膜內置網(wǎng)修補術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6(06)
[6] 熱孜萬古力·鐵木爾,阿米娜·具拉提.腹壁切口疝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19).
[7] 楊 震,曹春遠.巨大腹壁切口疝采用小切口輔助腹腔鏡修補術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10):57-58.
[8] 林 剛,樊雙義,池 春,徐浩明,黃振俊,楊作森.腹壁切口疝168例病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6(22).
[9] 于金鳳.對行手術治療的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06).
[10] 劉 麗,廖桂香,朱玉梅.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圍術期護理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07).
[11] 鄭言利,賀兵芳.腹外疝圍術期護理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01).
[12] 戴劍萍.手術室護理干預在Ⅰ類切口手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22):3475-3476.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9.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