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楊千慧++鄭潔
[摘要]隨著信息經濟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金融方興未艾,網絡借貸應運而生。但是這種網絡借貸平臺存在諸多隱患,大學生盲目地超前消費、不良網貸平臺非法經營等現(xiàn)象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也給學校的和諧穩(wěn)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高校應采取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健全網絡監(jiān)管機制等措施,維護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
[關鍵詞]高校 不良網貸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182-02
隨著互聯(lián)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金融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逐漸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學生作為消費需求旺盛的群體,一直以來都是各大消費產業(yè)的目標人群。而大學生分期消費的互聯(lián)網平臺具有放貸標準低、程序簡單、方便快捷等優(yōu)勢,迎合了部分大學生“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種超前的消費需求,從而倍受追捧。但這種網絡借貸平臺也存在諸多隱患,大學生盲目地超前消費、不良網貸平臺非法經營等現(xiàn)象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也給學校的和諧穩(wěn)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
一、高校大學生不良網貸問題現(xiàn)狀
近幾年來校園網貸的不規(guī)范發(fā)展,嚴重沖擊了高校校園的正常秩序,對高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膀_貸、裸貸、不良網貸命案”等事件的接連發(fā)生,再次將大學生不良網貸問題推到大眾面前,并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教育部與銀監(jiān)會日前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jiān)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為了掌握大學生不良網貸的相關情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報通過發(fā)放網絡問卷和隨機采訪調查,共收回了982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高校中有近84%的大學生表示聽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網絡貸款平臺,學生主要通過校園內同學推薦和媒體宣傳等渠道獲取網絡貸款平臺貸款信息。調查中六成多大學生的生活費在1000—1500元/月,基本能夠滿足一個月的生活所用,若月底資金短缺,大多學生選擇縮減開支,遇到緊急情況則會考慮問家長要,調查數(shù)據中只有5%的學生會考慮網絡貸款。在借貸學生中,60%的學生選擇網絡貸款主要是因為網貸申領條件十分簡單且速度快,數(shù)據顯示超過半數(shù)學生并不清楚貸款的具體條款和利息,只是盲目地點幾個“確定”就成功貸款了。在貸款的學生中有62.2%用于購買數(shù)碼產品,超過70%的借貸學生表示在借貸后會有還款壓力。而貸款高利率的背后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網貸平臺的催款方式。他們往往采取各種非法手段進行催款,迫使借款者拆東墻補西墻,利息越滾越多,越來越難以償還,最終形成“無底洞”。隨著還款期限的臨近,學生容易產生焦慮和壓力,甚至影響學業(yè),學生的家長則被迫成為最后的買單者。
眾多網貸平臺的迅猛發(fā)展,導致網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yè)務,而社會對于這類網貸平臺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和約束措施。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借貸平臺水平良莠不齊,網貸項目繁雜。常常是一張身份證、一張學生證、一個電話號碼就可以從網貸平臺輕松貸款。這樣簡易的操作過程使許多大學生趨之若鶩。部分不良網貸平臺為誘導學生過度消費,通常采取夸大宣傳、隱瞞實際消費標準等手段,使部分學生掉入“高利貸”的陷阱,使學生群體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大學生缺乏財務規(guī)劃能力及理性的消費觀念,網貸消費很容易使大學生失去節(jié)制。而大學生自身沒有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缺乏社會經驗及法律知識,同時又羞于向老師、家長反映這類問題,導致網貸壓力逐漸增加,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誠信記錄。甚至有些大學生因為債臺高筑而選擇鋌而走險,走上了的犯罪道路。這些不良網貸問題給校園穩(wěn)定和社會和諧埋下了巨大隱患。
高校不良網貸放貸門檻低,審核機制不嚴,貸款多用于消費。國內網絡貸款對放貸人沒有執(zhí)照的要求,也沒有特別嚴格的放貸標準,加之相關法律尚不健全,部分網絡貸款平臺都在打政策的擦邊球。而我國學生網貸途徑主要有單純的P2P貸款平臺、各種分期購物網站及各大電商平臺推出的信貸業(yè)務三種。這三種網絡貸款平臺中,以消費貸款為主,部分單純的P2P貸款平臺申請的貸款也用于滿足大學生超前的消費需求。與國外網貸平臺相比,國內提供校園貸款的網絡平臺將全國所有大學生視為目標群體,他們?yōu)樵黾淤J款成功率,審核過程形同虛設,放貸門檻極低。部分技術實力不過關的網貸平臺甚至無需視頻網簽和人臉識別技術,這種機制下,很容易出現(xiàn)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貸款的情況,從而增加不良網貸風險,甚至催生校園網貸悲劇。
高校不良網貸隱形收費多,變相提高利息,易遭遇“暴力催款”。為了吸引在校大學生貸款,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夸大宣傳網絡分期消費貸款的低門檻,弱化其服務費、違約金、利息這類費用的虛高情況,這無疑是將大學生逐步推向高利貸的深淵。而在校大學生缺乏理性的消費觀念,沒有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一旦出現(xiàn)經濟緊張的情況,很容易出現(xiàn)延遲還款。一旦不能及時還款,貸款學生就會接到短信及電話催款,甚至遭遇人身、名譽威脅。大學生欠賬理應還錢,平臺想要追回貸款也合情合理,但當前的和諧社會中不應當出現(xiàn)惡語相向甚至人身威脅這種不道德甚至違法的催款手段。
二、高校大學生不良網貸問題原因分析
網絡借貸已經成為解決短期經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學生作為具有鮮明時代烙印的青年群體,行為模式更易受大環(huán)境影響。只有深入研究大學生網絡借貸問題,挖掘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內因,才能做好互聯(lián)網時代的大學生教育及引導工作。
(一)大學生缺乏理性消費觀念
不少大學生作為家庭唯一的孩子,都是在相對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因其祖輩及父母受“再窮不能窮孩子”的思想觀念的影響,使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缺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逐漸缺失了艱苦奮斗和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進而催生過度超前的消費意識。同時,部分大學生受身邊攀比風氣的影響,對金錢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他們通過網絡借貸來滿足自身超前的消費需求。
(二)網貸平臺監(jiān)管機制不完善
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社會經驗不足,對各種網絡虛假信息缺乏甄別能力。網絡借貸平臺是民間借貸雙方利用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實現(xiàn)信息對接,并完成交易。與正常借貸過程相比,網絡借貸過程更簡單、借貸標準更低,大學生更容易通過網絡借貸解決自身存在的經濟壓力。但這種網絡借貸的監(jiān)管法律存在盲區(qū),不規(guī)范性問題很突出,部分網絡借貸平臺存在打法律“擦邊球”的現(xiàn)象,這為大學生的網絡借貸的權益保護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三)高校日常監(jiān)管力量不足
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shù)量迅速增長。這些剛剛具有財務自主權利的青年大學生群體已成為網絡貸款的目標人群。但各高校的相關的基礎建設及師資力量并不能滿足目前逐漸增長的學生管理工作的需求,使各部門領導及輔導員很難完全掌握所有學生的相關信息及日常消費、生活情況,進而導致對學生的生活監(jiān)管不足。此外,隨著網絡信息的泛濫,各種信息傳播渠道的增加,網絡貸款的宣傳信息涌入各高校,增加了高校在眾多信息中監(jiān)督學生網貸情況的工作難度。
三、高校大學生不良網貸問題對策思考
高校作為在校大學生的管理機構,有責任與家長和社會一道,加強對大學生消費意識的引導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消費行為,規(guī)避不良網貸的風險,應對不良網貸的壓力和挑戰(zhàn),維護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
(一)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增強防范意識
網貸是一種新興的借貸方式,發(fā)展前景遠大,大學生作為主要消費群體必將成為網貸的主要受眾。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積極從新生入學教育入手,做好宣傳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借貸消費觀念,教育學生勤儉節(jié)約、自強自立,增強科學的理財觀念,引導學生理性消費,避免盲目消費。通過校內的線上形式(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和線下形式(年級會、班會等)集中宣講不良網貸相關知識,使學生了解不良網絡借貸平臺性質,增強學生“網絡安全”和“借貸安全”防范意識,幫助學生提高對不良網貸的抵御能力。
(二)加強“家校共育”交流,掌握學生情況
家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環(huán)境,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啟蒙老師,家庭消費環(huán)境對大學生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若要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監(jiān)督子女的消費方向及不良偏好。高校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中轉站,通過建立“家校共育”的交流機制,雙向反饋掌握學生日常消費習慣,預估學生在校期間有無可能出現(xiàn)不良網貸的問題,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網貸行為進行告誡勸阻?!凹倚9灿钡慕涣饔兄诒O(jiān)督大學生的網貸消費行為,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三)建立不良網貸監(jiān)管機制,加大監(jiān)管力度
目前我國互聯(lián)網上出現(xiàn)多種網絡借貸平臺,而借貸對象已指向在校大學生?,F(xiàn)階段我國關于民間及網絡借貸的法律法規(guī)及監(jiān)管機制尚不健全,部分網絡借貸平臺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規(guī)避法律監(jiān)管。高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要陣地,一定要加強校園網絡信息安全建設,建立不良網貸監(jiān)管機制,完善網絡安全預警機制,做好凈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工作,及時清理流入學院范圍內的網絡借貸平臺廣告,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同時,學??梢砸劳袑W生干部密切關注在校學生異常消費行為,及時掌握學生參與網絡借貸的苗頭。另一方面,要通過走訪宿舍、座談交流等方式掌握學生異常消費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的不良網絡借貸行為,對不良網絡借貸的學生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教育引導。
(四)結合校園文化活動,強化誠信教育
校園文化具有價值觀培育、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約束行為、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和輻射社會等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影響誠實守信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高校作為在校大學生的管理者,理應成為大學生群體信用收集和評估的機構。誠信教育可有效約束學生的不良網貸行為,對抵御不良網貸起到導向作用。高??山Y合網貸平臺特點、匯集不良網貸相關案例,開展特色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合理使用互聯(lián)網借貸消費,規(guī)避不良網貸風險。
(五)完善困難生資助體系,營造良好氛圍
在校大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易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借貸緩解經濟壓力,這類學生償還能力差,借貸風險更大。高校應該加強對困難學生的建檔及幫扶工作,及時了解班級學生消費現(xiàn)狀,不定期對貧困學生抽樣調查或入戶調研,并制定短期資金幫扶機制,規(guī)范各項學生資助工作制度,將各項資助政策落到實處。同時,發(fā)動校內各部門增設勤工助學崗位,建立幫扶基金以滿足因突發(fā)事件導致經濟困難學生的臨時性需求,減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不良網貸平臺借款的可能,防范出現(xiàn)不良網貸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馮靜.我國高校助學貸款個人信用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
[2]李花.我國助學貸款的信用制度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08.
[3]王一春.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風險防范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4]王志寧.高校學生助學貸款還款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5]王靜.高校助學貸款運行中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7.
[6]鄒華.國家助學貸款實施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