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麗
[摘要]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同時,要拓展識字資源,寓識字教學于生活實踐中,逐步養(yǎng)成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果。
[關鍵詞]識字;主動;有效;快樂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更是低年級語文最基礎、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在當前的識字教學中,教師總是枯燥無味地重復“點橫豎撇捺”,對每一個生字的音形義往往平均使用力量,導致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厭煩,教學效率仍然極其低下。那么,應如何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讓識字教學不再成為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呢?
一、激興趣,樂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識字的愿望。教師要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引進故事、游戲、歌謠、謎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識字課堂,讓學生樂于參與,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拓展思路。
1.趣味引導法。提高識字趣味性,是提升低年級學生識字有效性的主要措施。在課堂中,采取編歌謠、順口溜、猜字謎、講故事等形式,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猜字謎是學生極為喜愛的識字方法?!案收崽鸩惶?,舌頭舔一舔”(甜);“三人觀日”(春);“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頭上”(碧)等有趣的字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會意,去分析,挑戰(zhàn)性的任務能大大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編歌謠也是一種有效的識字手段,譬如“愛”字可以編歌謠:“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坐”字這樣編:“兩個小人土上坐”。
2.直觀體驗法??捎^可感的圖片、實物容易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易于為學生接受。天上飛鳥、水中游魚、地上青草、山中野獸、田里莊稼、身上衣物等,大可以用象形字表現(xiàn)其形象特征。教學時循形索義,揭示其形與義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兒童想象力,讓學生進發(fā)學習熱情。如在教“竹”字的時候,出示竹葉的實物,告訴學生“竹”字就是古人根據(jù)竹葉的形狀造的,這樣的字叫做“象形字”。直觀的物體演示,會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形象。在教“秋”字時,出示了綠色的“禾”字和紅色的“火”字,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秋”字,這樣的圖畫演示相當直觀,而且還巧妙地配合了課文:“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睂W生自然會對這個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3.游戲情境法。好玩是學生的天性。教育心理學家洛克所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教師如果能把枯燥的識字教學和游戲表演進行有效整合,創(chuàng)設摘蘋果、開火車、碰碰車、找朋友、對口令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學生自然能興致勃勃地投入,效果必然也顯著。
4.課件演示法。低年級學生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用課件演示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制作生動的課件進行演示,也能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識字。如在教“眾”字的時候,用課件演示一個人走在上面,下面兩個人一前一后地走出來,一邊演示一邊向學生解釋,人們用三個人表示人多,“眾”字的認識自然水到渠成。
二、找規(guī)律,巧識字
形聲字在漢字中占有很大比例,引導學生掌握形旁表義、聲旁表音這一規(guī)律很重要。比如讓學生比較“跑”和“抱”兩個字時,叫兩個學生先做“跑和“抱”的動作,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跑步靠腳的動作,所以用“足”;抱東西是手的動作,所以用“扌”。舉一反三,學生很快便能利用形旁表義的規(guī)律辨認和識記漢字,同時理解字義。如教“清”“情”“請”“睛”四個字時,通過啟發(fā)引導,使學生懂得“清水”的“清”與“水”有關,形旁是“氵”,“心情”的“情”與心理活動有關,形旁是“忄”,“請人”要說話,故有“讠”字旁,而“睛”與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順口溜“河水清清,愉快心情,說話用請,目是眼睛”適時脫口而出,瑯瑯上口,寓知識于趣味性,枯燥的識字教學立即妙趣橫生。
三、細觀察,易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常常能根據(jù)漢字的特點,運用編謎語,編順口溜、加減部件、變換部首等方式識記生字。在生字中,有許多字是象形字,如日、月、山、石等,很容易讓學生由字聯(lián)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還有一些字是由一個象形字加一筆或一個偏旁部首組成的,如“突”是由“穴”和“犬”組成的,表示狗從洞穴里鉆出來,很突然。有些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換部首又能變成另一個新字,老師可以把學過的字進行分類,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個字可以怎樣識記,充分發(fā)掘學生頭惱中的遷移、聯(lián)想功能。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可以經(jīng)常采用給熟字換部首這種方法,或者用加減筆畫、加減部首的方法識記生字。如“渴”和“喝”、“撿”和“檢”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熟字多次見面,溫故而知新,可謂一舉兩得。
四、拓資源,廣識字
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是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善于挖掘孩子身邊的識字資源,讓孩子走出課堂,廣讀生活中的有字書,把發(fā)現(xiàn)、關注、比較、交流漢字的樂趣交還給學生。
1.在校園中識字。校園里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是孩子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的校訓、德育墻、黑板報、宣傳欄,甚至班級學生的姓名,都是很好的識字資源,引導孩子們開展校園識字活動,看誰認得多、記得多。走出教室,孩子們通過觀察交流認識更多漢字,而且很多學過的生字也能在校園中找到影子,使他們對識字的興趣日益濃厚。
2在家庭中識字。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可缺的補充。尋找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兒歌、童謠、童話、寓言等讀物,鼓勵學生去誦讀、積累。學生認出讀物中的字會產(chǎn)生自豪感,會和同學相互比賽閱讀材料中誰認的字更多,遇到不認識的字趕緊注上拼音主動識記。長此以往,能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動力。我們還利用家庭資源,開展多樣的活動,如每周背誦一首古詩,或吟誦《三字經(jīng)》《百家姓》《弟子規(guī)》等,既可以鞏固熟字,又可以認識新字;開展“我和好書交朋友”的活動,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通過閱讀書目的推薦,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閱讀,每學期評選出“閱讀之星”“書香少年”“書香家庭”,激勵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與好書為伴,共同成長。
3.在社會中識字。生活是學生自主識字取之不盡的資源。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的機會和渠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識字教學就會輕松許多。作為教者,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放眼社會,留心生活,多渠道識字。如大街小巷五顏六色的廣告牌、超市內琳瑯滿目的商品商標、五花八門的電視廣告、形形色色的報刊雜志等等,都為學生提供了生活識字契機。老師可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如開展“識字大王擂臺賽”“識字交流會”“識字大比拼”“記憶大王”等活動,提供學生展示識字成果的平臺,學生自然就會留心觀察生活,勤發(fā)現(xiàn),牢記也。
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痹陂_放性的隨境識字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記為有情有趣地看,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實踐;變淺層次的識字認知活動為深層次的思維探究活動,讓識字課堂事半功倍、快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