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翔++豆黨鋒
“銘記”是近幾年高考作文在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方面命題的重點,也是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涵。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5年,北京卷“深入靈魂的熱愛”,上海卷“造就和諧自我”;2014年,北京卷“老規(guī)矩”,全國大綱卷“老王生病”;2013年福建卷“自由與地層”;2012年江蘇卷“憂與愛”……這些考題無論是從現(xiàn)實的角度上切入,還是從歷史反思的角度上切入,亦或是從價值觀念的構建上切入,均可以從“銘記”的角度上立意構思。
【主題解讀與奪分素材】
縱觀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查了銘記主題——
1.應該銘記什么。從此角度立意,考生可用化大為小法打開思路。如:銘記失敗的教訓、銘記歷史的恥辱、銘記他人對自己的恩情、銘記民族文化、銘記親情、銘記友情……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顯然是要銘記民族文化,2014年全國大綱卷“老王生病”是銘記他人對自己的恩情。
【奪分素材】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9月23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他強調,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現(xiàn)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等領導同志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展覽以時間為順序,以重要戰(zhàn)役戰(zhàn)斗、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為主體,精心遴選了“七根火柴”、“金色魚鉤”、“半截皮帶”等經典長征故事,精心設計了“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題景觀。通過275張照片、252件文物和大量視頻、圖表、油畫、雕塑等,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高舉抗日救亡旗幟,粉碎上百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戰(zhàn)勝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的光輝歷史和英雄壯舉。同時,為銘記長征精神,全國各地民眾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重走長征路”。
備考提點: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回望80年前那段苦難和輝煌,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長征的勝利啟示我們:只要心中有信仰,腳下就有力量。因為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蓬勃發(fā)展、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撐,所以我們一定要銘記這段歷史,讓長征精神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路上的一個重要力量源泉。
2.如何銘記。如:無論是從個人層面上還是從國家、民族層面上,懂得銘記都需要善于反思、學會堅守,懂得感恩、奮發(fā)圖強、學會珍惜、善于傳承……如2014年北京卷“老規(guī)矩”顯然是倡導傳承民族文化。
【奪分素材】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師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就是那座叫做“景名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yè)主寄來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名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xiàn)已超期服役,敬請業(yè)主注意。
在東北地區(qū)濱州鐵路穿越小興安嶺那條最長的隧道的山頂,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長眠著一位異國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曾負責這條隧道的設計。當隧道由于意外沒有按照預定時間打通時,這位工程師開槍自殺了!以自殺來抵補自己的失職和恥辱。
備考提點:80年后景名大樓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yè)主寄來了超期服役的安全提醒函件;因不能按期完成工程,工程師開槍自殺來抵補自己的失職和恥辱。兩件事情一悲一喜,但都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自身責任的堅守,對責任的銘記,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3.銘記與忘記。席慕蓉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彼栽谏拥淖蟀稇撌峭?,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應該是銘記。因為無論是銘記還是忘記,我們都是為了開啟美好的明天。
【奪分素材】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谷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比死^續(xù)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當他們旅游回來后,阿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我會記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凈。”
備考提點:
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情刻在石頭上,把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寫在沙子上,刻在石頭上是為了永遠的銘記,寫在沙子上是為了忘記,在忘記與銘記之間馬沙收獲了純真的友誼。
【主題預測與黃金范本】
【2017名師押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風化是自然界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其一般指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的破壞等作用,從而使地殼表面和各種巖石受到破壞或發(fā)生變化,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一些東西會逐漸消失。但是在人類社會中,總有一些東西無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改變,永遠不能讓其“風化”。
【寫作指導】
本題可用提取關鍵詞法來審題立意,通讀材料,考生能輕易地提取出關鍵詞“風化”。“風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自然界的,一層是人類社會的。對于第一層含義,顯然不是材料的核心,所以考生緊扣第二層含義即可立意行文。
【佳作范本】
學會銘記,一路前行
□一考生
自然界有許多東西會隨著歲月風雨的侵蝕而不斷風化甚至消失,但是在人類社會中,總有一些東西無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改變,永遠不能讓其“風化”,因為那需要永遠地銘記。
銘記恩情,感恩父母。我們能陪父母的時間有多少?許多人或許會認為有許多,上海交通大學的一道期末考題告訴了我們:假如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每天一公里,再假設父母平均壽命為85歲,按平均生育年齡為28歲計算,從我們出生到父母離去,父母對我們的愛就是20805公里,里程相當于我們繞行半個地球;子女對父母的愛有多少,因為求學,這份愛被開平方;因為工作,這份愛又被開了平方;因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這份愛又被開了平方;因為照顧自己的孩子、社交、各種應酬,這份愛一次次被開平方……漸漸地我們似乎忘記了這份愛,最后子女對父母的愛只有一公里。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除了震驚、心酸,更多的還是應該從現(xiàn)在起,銘記這份恩情,不要讓這份情感繼續(xù)“風化”,不要讓這份愛再繼續(xù)被開平方。
銘記責任,造福百姓。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泵利惖奈骱休d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并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他更不因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而“風化”自己的良心,而是時時刻刻銘記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官之理,于是,一道蘇堤便橫臥西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永遠被后人銘記的一道用責任與良心筑起的風景。
銘記文化,傳承文明。 如果我問你“白骨精”是什么意思,你會脫口而出:“白領、骨干、精英”;如果我再問你“知音體”、“甄繯體”、“藍翔體”是什么意思,你更會“文思如泉涌”地寫上一段。如果我再問你:你知道湯一介、季羨林、任繼愈、周汝昌的故事嗎?你會背誦多少首古典詩詞?你看過幾遍《紅樓夢》……這些問題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啞口無言。
列寧說過:“忘記歷史等于背叛?!敝T子百家,競相爭鳴;唐詩宋詞,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生輝……這些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似乎早已被“美女作家”、“少年作家”所“風化”,于是一篇篇穿著華麗外衣的文字活躍在文壇。長此以往,我們的文化積淀何在?我們的民族之魂何在?
魯迅說過:“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照樣得再犯前人的錯誤?!?所以無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改變,我們永遠不能讓某些東西“風化”,只有這樣,才能一路前行。
【評點】
亮點有二:一、思路清晰。開篇引述試題材料并提出觀點,接著從三個層面闡釋應該銘記什么,最后引用魯迅的話發(fā)出倡議結尾,屬典型的總分總結構;二、理中含情。縱觀語言,雖以說理為主,但在理中又飽含了對自身、文化等方面獨特的情感。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