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
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彼迷娨粯拥恼Z言描繪了他心中的遠方。我不知道他為何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我只知道我正為了詩和遠方努力著,并終將生活在遠方。高曉松將“詩和遠方”變成了“詩和遠方的田野”,將看似遙遠的遠方變得更為真實可觸,也讓生活多了一些溫暖和親切。其實,這才是生活,不需要為生存而茍且,不需要機械地復制他人的軌跡,更不需要為此放棄夢想和追求,放棄你所存在的唯一意義。
如果你不曾看過晴天時午后的陽光,那么選擇一個明媚的日子,在睡了一個完美的午覺后,慵懶地從床上爬起來,打理好自己,為自己泡一杯咖啡,穿著家居服,就這樣坐在陽臺上或書桌前,靜靜地看著從窗外斜射進來的一縷陽光,你會發(fā)現(xiàn),細小的灰塵在陽光中分明可見,漂浮在空氣中,隨著你的呼吸,空氣被震動,它們輕柔地起舞,好似靈魂舞者無聲地詮釋生命的力量。
如果你不曾聽過雨天時雨點掉落的聲音,那么選擇在多雨季節(jié)的一天,放下手邊的工作,關上電腦和手機走到窗前,耳朵貼近冰涼的玻璃,你會發(fā)現(xiàn),雨的世界同樣充滿驚喜與美妙。雨點有節(jié)奏地拍打著窗,順著玻璃滑動的聲音像是每一個音符后的尾音,而掉落在別處的雨點又與之交相呼應,落在屋檐上的雨聲像是散了線的珍珠,此起彼伏;落在窗臺上的雨聲像是初學走路的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落在樹枝上的雨聲像是捕食的飛鳥,靈動輕盈……
如果你真的不曾去過田野,那么選擇騎上單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一定局限于那個時節(jié),四季的田野都有著它別樣的色彩。于我而言,可能更傾向于夏秋之交去到那里,夏日的余溫還未散去,最后一波蟬鳴還在聒噪,但空氣中已多了一絲秋的氣息,清爽并不蕭瑟。麥田里儼然一副即將收獲的模樣,金色的麥浪隨風涌動,爬上低矮的麥穗碰撞時發(fā)出的沙沙聲,不知你可否感受到自然的心跳。若是晚了,就不妨借一椽破屋住著,在無垠的星空下,在柔和的月色里,聽著蟲鳴,感受著亦近亦遠的詩和遠方。
在忙碌喧囂中感受詩意人生,遠方原來并不遙遠,詩意與茍且只在一念之間!
評點:張引
在文學作品里,“遠方”往往和“詩”并舉,是超越了瑣碎生活的一種存在。真正地活著,都應該向往“遠方”,但“遠方”又指向何處呢?作者用三個“如果”假設了某種生活狀態(tài),嘗試著闡釋“遠方”的真諦。在作者精心描摹的場景里,無論是晴天午后的溫暖陽光,還是雨點掉落的溫柔一刻,以及景色四季輪回的田野……這一切都是一種唾手可得的熟悉的生活,但卻是被我們輕易忽略掉的內(nèi)容。原來,“遠方,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里,只要你擁有一顆細膩善感的心靈,就能擁有詩意的生活,就能讀懂生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