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健寧
燈下人對影自憐,視它為揮散不去的陰霾,殊不知前方還有照亮影子的光。人本生來彷徨,為何不掠過暗影去尋找自已的一縷微光?
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即使顛簸在孤舟之上,在黑夜里也依然要憧憬對岸通明的燈火。
人生唯有在艱難困苦中執(zhí)著求索,方能用遠(yuǎn)方微弱的燭焰點(diǎn)燃自己心火。戰(zhàn)國蘇秦,頭懸梁錐刺股,日后拜鬼谷子為師,合縱連橫終佩六國之相??;明代王陽明不因貶謫而沮喪,反而參見天地之心;才女楊絳在干校牛棚中不畏亂世,完成了舉世公認(rèn)的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唐·吉訶德》。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獨(dú)不為所動,前有曦光,引我踽踽獨(dú)行。
陰影亦無處不在,平庸者在黑暗中只看到無盡的黑暗。蜀鄙富僧,擔(dān)擾路遙馬亡,山長水闊,始終原地不行;太行智叟,畏懼兩山難移,徒為笑談。而心境純粹的貧僧與愚公,始終懷有樂觀之心,最終看到了遠(yuǎn)方。陰影固然伴人左右,難道山外的美景,不更令人向往嗎?
世界上沒有一處不被光芒照耀,即使是黑暗的角落。我們捫心自問,是否在追求心中的一縷微光?曾有雷軍離開金山公司在灰暗中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小米公司,也有扎克伯格在眾人挖苦諷刺中仍熱衷于服務(wù)于全人類的偉大事業(yè)。面對荊棘攔阻,不再躲避退讓,而是望見背后的希望和光芒。新晉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鮑勃·迪倫在《隨風(fēng)飄蕩》中透視人性光芒,難能可貴。我們在為心中的燭火奮斗時(shí),身邊必定布滿荊棘,唯有滿懷渴望,永遠(yuǎn)盼望前方的光明,心中所念才能圓滿成真。
顧城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彪m然四面皆為黑暗,我依然要尋找縫隙中透出的光。
(編輯:于智博)
評點(diǎn):張引
無論是文首的電影臺詞,還是文末的詩人名言,都充滿了巨大的力量,蘊(yùn)含著一種不屈的精神。正所謂,希望本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只要心中尚存一縷微光,只要一簇心火依然飄搖,就有可能找到實(shí)現(xiàn)夢想的路徑。作者用具體的材料說話,看名人蘇秦、王陽明、楊絳如何在人生的絕境中保持心火不滅;看鄉(xiāng)野貧僧與愚公如何在艱難險(xiǎn)阻的面前始終懷揣夢想;看成功者雷軍、扎克伯格、鮑勃·迪倫如何在荊棘叢中開辟出榮耀的新天地……眾多的事例合力證明了光明由心而生的道理。只要心懷希望,黑暗亦是孕育光明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