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芙蓉
(中國兵器北方置業(yè)太原北方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本文基于此觀察并對比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瓣膜性與非瓣膜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療效,具體情況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從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因心力衰竭而入院治療的患者,其中瓣膜性心臟病患者52例,非瓣膜性心臟病患者68例。在瓣膜性心臟病患者中,有30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9.1±5.2)歲。非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有40例為男性,28例為女性,平均年齡(68.2±6.2)歲。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均為Ⅲ~Ⅳ級。
均予以兩組患者常規(guī)的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阿司匹林、洋地黃以及他汀藥物等。并根據(jù)患者病情,結(jié)合新活素進行治療,靜脈推注1.5 μg·kg,之后再繼續(xù)泵入0.0075~0.01 μg·kg-1·min-1,治療時間為五天。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心力衰竭癥狀得到有效改善,患者胸悶的癥狀有所減輕。其中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情況為:顯效:10例,有效:33例,無效:6例,惡化:3例;非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情況為:顯效:19例,有效:40例,無效:6例,惡化:3例;有瓣膜性心臟病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7%較非瓣膜性性臟病患者86.8%,數(shù)據(jù)差異不明顯(P>0.05)。
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與B型利鈉肽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瓣膜性心臟病患者較非瓣膜性心臟病降低的的幅度大(P<0.05);而兩組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較治療前無顯著變化,數(shù)據(jù)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心力衰竭導致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下降,而引發(fā)該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即心臟的負荷能力與體內(nèi)的過氧反應超過正常水平,體內(nèi)缺氧氣血含量不足等[3]。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心力衰竭癥狀得到有效改善,患者胸悶的癥狀有所減輕,瓣膜性心臟病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7%較非瓣膜性性臟病患者86.8%,數(shù)據(jù)差異不明顯(P>0.05);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與B型利鈉肽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瓣膜性心臟病患者較非瓣膜性心臟病降低的的幅度大(P<0.05);而兩組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較治療前無顯著變化,數(shù)據(jù)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針對不同類型的心力衰竭病癥,利用重組人腦利鈉肽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并且在非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C反應蛋白以及B型利鈉肽的水平較瓣膜性心臟病的改善作用更顯著。
表1 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B型利鈉肽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B型利鈉肽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s)
組別 C反應蛋白(ng/mL)B型利鈉肽(pg/mL)左室射血分數(shù)(%)治療前 瓣膜性心臟?。?2) 9.3±1.32080.5±212.939.7±6.4非瓣膜性心臟?。?8) 10.5±1.42156.9±192.236.5±7.2治療后 瓣膜性心臟?。?2) 7.5±1.91426.3±168.642.3±5.6非瓣膜性心臟?。?8) 6.2±1.71121.5±206.438.2±6.7 t-3.94 8.68 3.56 P-<0.05 ?。?.05 ?。?.05
[1] 謝 輝.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瓣膜性與非瓣膜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對照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2)∶59.
[2] 王玉鳳.腦利鈉肽治療瓣膜與非瓣膜心衰的療效對比[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62)∶72-75.
[3] 蔣 欽,向 波,于 濤,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風濕性瓣膜病伴心腎綜合征患者圍術期效果的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6(8)∶76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