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倡導“德育一體化”教學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它具有傳情達意的作用。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品讀靈動豐富的語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精神成長。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nèi)绾斡行У匕l(fā)揮語文“傳情達意”的作用,引導出文章中奔騰著的感情激流,和學生一起體會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呢?
一、真情流露,激起漣漪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講課應該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用我們的情感去調(diào)動學生的感性思維,將讀到動情處的心潮澎湃感染給學生,甚至可以講述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與他們分享成長的體驗。
1.讀中悟情。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語言的魅力,初步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從而正確把握自己的情感。例如,朗讀《最后一課》的結(jié)尾處:“他轉(zhuǎn)身對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氣……‘法蘭西萬歲”對這一段,讀時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強,“法蘭西萬歲”要一字一頓,鏗鏘有力,以表達韓麥爾激昂的愛國熱忱。最后一節(jié)“寫完,他仍站在那里,頭靠著墻壁,不說話,用手向我們表示:‘課上完了……去吧。”這時須讀得輕而緩,每一個音節(jié)均應有氣無力地細聲拖讀,以傳達韓麥爾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勢含義。于是,學生就會進入角色,體會出韓麥爾先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這樣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細細體會語言的韻味,使學生進入作品的氛圍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激起情趣,點燃情感的火花。
2.分享傳情。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雖然文章的筆調(diào)很平實,但全文滿溢著對母親的愛。特別是文中的一處細節(jié)描寫,“有一次我害了眼翳病,母親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她便真的用舌頭舔我病眼”。胡適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對母親的真情真愛。
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這濃濃的母愛并將其延伸到生活中去,可指導學生寫一篇小短文《行走在母愛的小路上》。如何引導學生去細察那些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的母愛親情,如何將文章的感染力傳遞給學生,此時我們不妨向?qū)W生吐露心聲,追憶我們的生活細節(jié),講述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有時,三言兩語便可撞擊出學生的心靈之花,一篇飽含真情的“下水文”,也能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激活他們貯藏的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很快與作品形成最佳的體驗態(tài)勢,與作品的情感內(nèi)容取得認同。
二、情感鋪墊,優(yōu)化課堂
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認為,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學生不步入特定的情境中,將很難有深切的感受。如果我們能用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設計,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會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如在設計《致女兒的信》一課時,注重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一種情境式的熏陶感染。通過感悟童話故事,來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與父母的對話”、“與朋友的對話”以及“師生對話”,一步步完成對“愛情”的解讀。在授課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師語言及音樂的感染力量,小提琴曲《梁?!贰②w詠華的歌曲《最浪漫的事》以及引用水木年華的《一生有你》中的歌詞,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效烘托了課堂氣氛,協(xié)助學生理解“愛情”的含義。
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情境,通過氛圍的渲染,情境的體驗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導到對課文思想教育意義的深層理解上,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情感升華,感悟大愛
“情動于衷而形于言”,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傳授豐富的知識,還要挖掘課文中包含著的濃烈情感因素,給予學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并想象作者錚錚鐵骨,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詩人愛國情切,壯志難酬,滿腔悲壯化為千古絕唱,震撼著人的心靈。這是作者心靈的呼聲,滲透著詩人熾熱的愛國真情。教師要善于發(fā)掘詩中的這些情感因素,使這種藝術(shù)形象得以升華,打動學生的心靈,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
語文課堂中不能沒有情感。是情感架起了語文這葉扁舟,引領我們?yōu)閷W生開辟一片廣闊的海域,讓他們用眼睛去散步,用心靈去旅行,用細膩的情感去領悟,用多彩的詞語去表達??梢哉f,洋溢真情的課堂,就是智慧靈動、個性飛揚的課堂。
王江華,山東威海市城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