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由此可見,合唱教學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重要地位?!兑魳氛n程標準》又指出:“合唱教學可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其他多聲部合唱形式?!睆慕滩膬?nèi)容、目標中可以看出,在音樂課程中學生輪唱學習內(nèi)容占有一定的比重。輪唱作為合唱教學的重要導入方式,是培養(yǎng)多聲部聽覺的一種簡易、有效的手段,對于合唱導入期的兒童,如果熟悉了輪唱的話,往往容易唱合唱了。
幾年來,筆者十分關注音樂課堂輪唱教學,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探索實踐,尋求扎實有效的輪唱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輪唱水平,使學生認識理解輪唱、喜歡參與輪唱。
一、欣賞激趣 感受輪唱魅力
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教師適時地讓學生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旋律動聽的、有特色的輪唱作品,并在欣賞輪唱歌曲前輔以啟發(fā)性的引導,讓學生比較輪唱與齊唱音響效果的不同,使他們認識到前者的表現(xiàn)力較后者更加豐富,聲音顯得更加飽滿,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輪唱歌曲的興趣。在中年級歌唱課開始或結束時,筆者會安排幾分鐘時間欣賞經(jīng)典的輪唱作品,如《保衛(wèi)黃河》《游擊隊歌》等歌曲,讓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激發(fā)學生學習輪唱的欲望,引發(fā)對輪唱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材三年級下冊《杜鵑》,這是一首法國兒歌,同時也是一首輪唱歌曲。教師可以適當講一講解輪唱的定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按一定順序先后演唱同一曲調(diào)。如果教師一直講解理論知識不僅使得課堂乏味,而且學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為此,教師應多給學生欣賞的機會,以聽為主,讓學生自己聽出演唱形式的獨特和規(guī)律,甚至可以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通過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很順利地完成了簡易的二聲部輪唱教學。
二、巧用課件 建立輪唱概念
輪唱是一個用常規(guī)教學手段較難說
清的名詞,教材中輪唱的定義出現(xiàn)在第六冊《杜鵑》這一課中,在中年級學生還沒有輪唱演唱實踐的情況下,講清楚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而借助PPT,用色塊將輪唱的含義(兩個聲部錯開,間隔時間差演唱)用直觀的圖形表現(xiàn)了出來。下面以教材三年級上冊《白鴿》為例,重點介紹一下怎樣利用課件以更直觀的形式幫學生建立輪唱的概念。
(兩個聲部的色塊與音樂同步由左向右推動)
其實只要我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多動腦筋,很多動態(tài)效果在PPT中也能實現(xiàn),從而增強PPT突破教學難點的能力。
三、抓實齊唱 打好輪唱基礎
輪唱的前提是學生學會齊唱,唱好歌曲旋律,準確掌握音高、節(jié)奏。在輪唱時,演唱技巧上要注意節(jié)拍整齊,突出強拍,兩聲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確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能傾聽另一聲部,切忌為爭相蓋過另一聲部而大聲喊叫、搶拍、超趕速度。把握好自己的聲部,保持各聲部的獨立和清晰,不受另一聲部的干擾。
當學生唱準歌曲旋律了,這時穩(wěn)定的速度、準確的節(jié)奏在輪唱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教材三年級下冊《美麗的黃昏》是一首要求輪唱的歌曲,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較高的音樂素質(zhì),三部輪唱是很難進行好的。在以節(jié)奏型為基礎的讀歌詞的過程當中,如果將學生分成三組進行輪讀,不但解決了學生唱歌時節(jié)奏的準確性,也讓學生在輪唱歌曲前體會三個聲部用不同音高朗讀的效果。這時,學生對歌曲的節(jié)奏已經(jīng)掌握,在此基礎上,在播放音樂,讓學生聆聽音樂的旋律,后跟琴歌唱,學生學唱歌曲旋律水到渠成。有了前面跟歌曲節(jié)奏用“輪唱”的方法讀歌詞的基礎,歌曲《美麗的黃昏》輪唱練習很快就完成了,而且效果很好。
四、借助手勢 解決輪唱難點
手勢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一種視覺輔助手段。它既是指教師的指揮,也是音高的指導,借助手勢是學生進行二聲部歌唱練習的好方法??聽栁氖謩菔蔷哂芯€譜音位和簡譜形象的“圖譜”,將柯爾文手勢運用到教學中使教和學都變得具體形象、輕松有趣。筆者嘗試運用柯爾文手勢輔助音樂教學,收到了較好效果。在學習二部輪唱的歌曲時,孩子們通常都是扯開嗓門盡力地唱響自己的聲部,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強調(diào)每一句的第一個重音,然后就收掉音量,要學會自己在演唱時能傾聽出他人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柯爾文手勢,幫助學生理解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使抽象的音高關系有直觀形象的意義。
如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五月的夜晚》,線條簡單,句子清晰,而且音樂起伏也很明顯,這時為了指導學生的音準,可以讓學生看教師的柯爾文手勢,看音高。歌唱講究的是一個整體的合作,看清手勢,相互傾聽,求得準確和諧,才能保證歌唱的成功,共同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
五、創(chuàng)編聲部 拓展輪唱才能
輪唱是卡農(nóng)的一種比較簡單的形式,它由一個或兩個聲部先行,其他聲部以一定時間距離和音程間隔隨后跟進,并持續(xù)加以模仿,依次進入各聲部互相交織、疊置,構成和諧的、此起彼伏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適合輪唱,結構整齊、節(jié)奏規(guī)整的歌曲才適合改編成輪唱。如歌曲《游子吟》《賣報歌》就可以用輪唱的形式來演繹,從而渲染和增強歌曲表現(xiàn)力。二年級上冊《其多列》旋律簡單、情緒歡快,學生很喜歡歌唱。學唱后,教師提問:“怎樣更好的表現(xiàn)歌曲‘快快來,讓大家一起來參與的意境?”教師引導學生將歌曲改編成二聲部的輪唱。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輪唱,在富有層次的歌聲中,學生感受到清晨同學們背著書包一個接一個地快樂到達學校的情景,非常自然地理解并表現(xiàn)出歌曲的意境。
小學階段輪唱是學生掌握合唱技巧的基礎,也是一個很好的過渡。用好的方法教輪唱,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享受。在合唱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合唱啟蒙,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輪唱教學內(nèi)容,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使學生喜歡輪唱,掌握輪唱的技能。
【作者單位: 宜興市茗嶺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