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敏
隨著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推進,學生的幸福、主觀幸福感早以歸入教育政策法規(guī)制定以及教育和教學的實踐研究中。很多著名教育家也都以培養(yǎng)幸福的人作為教育目的。蘇霍姆林斯基就曾這樣闡述過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的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朱小蔓教授更進一步闡釋了這一觀點,她認為教育就是為了讓人們幸福,注重教育對人的和諧的發(fā)展以及終身學習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小學生幸福感的培養(yǎng)。
一、何為"主觀幸福感“
理解主觀幸福感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幸福。在物質(zhì)生活不斷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卻總是抱怨再也找不到從前的幸福。幸福是什么,也許你會說游子歸來,看見在家等候在桌旁的父母;或者金榜題名時。沒錯這些都是"幸福"的表現(xiàn),但作為一個含有深刻意義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幸福?
(一)幸福
幸福作為學者們一直都樂于探討的話題,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古希臘和中國,關于幸福的闡釋就有很多。蘇格拉底認為幸福與智慧是相關的。而近代的阿德勒則認為個體的幸福感與其所體會到的生活的意義相關聯(lián)。在我看來,幸福是個體的需要與渴求得到滿足時,使人精神愉悅的體驗。換句話說,幸福其實就是日常滿足感的堆積。
(二)主觀幸福感
幸福感也可以稱為滿足感,是主觀層面的感受。在積極心理學的不斷推動下,“主觀幸福感”進入了各位專家學者的視線。主觀幸福感這一概念源于英文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為 SWB,有關學者將其譯為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是個體的渴求不斷積累,以其所期望達到的總體生活質(zhì)量為標準,對當前生活水平的整體評估。也就是個體通過自身所設定的獨特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生活質(zhì)量的私人化的指標體驗。
(三)小學生主觀幸福感
追求幸福,獲得主觀幸福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zhì)。在網(wǎng)絡時代的影響下,多樣化信息不斷更新,現(xiàn)代社會的小學生已不再是簡單的孩子們,他們有追求,有理想,有思維。這就意味著他們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而當其所尋求的不斷得到滿足,促使積極情緒不斷產(chǎn)生時,主觀幸福感就會相對較高。換句話說,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是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隨自身需要的不斷增加,主觀上對自己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的滿意程度,以及對其所期望得到的事物是否得到滿足,或所追求的目標是否達到時所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
二、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意義
在我國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在不同研究層面上的教育者都更重視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輕視其情緒體驗的變化。甚至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教育學生似乎就是知識的傳授和促進其能力發(fā)展的過程,這就直接致使教育者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方面缺乏關注。在該情狀下,及時調(diào)整、關切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是極其重要和富有實踐意義的。
(一)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提高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能增強小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情緒,以樂觀的心態(tài)體會學習上的成就與失敗,進而形成以成功感為主的積極情緒,該積極情緒能夠促進學生在學校中快樂有效地學習,為小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促進學生真正全面發(fā)展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學生在學校生活中主觀幸福感的獲得,主觀幸福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礎。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離不開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觀幸福感。沒有這種幸福感,學生往往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消極的態(tài)度,學生會覺得學習沒有意思,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因此,學生主觀幸福感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發(fā)展是學生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小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更離不開主觀幸福感的作用。主觀幸福感會促使小學生獲得積極情緒,促進其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對學校教育活動和生活形成正面認識。而這些態(tài)度、情緒漸漸提煉和升華就形成了價值觀。學生具有主觀幸福感,常常會推動他們向積極和向善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學生在學校的主觀幸福感與其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密切聯(lián)系。
三、如何在師生相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馬卡連柯說過:"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要想把小學生培養(yǎng)成為幸福的人,就必須要充分利用學生與教師的相處過程。
(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1.尊重學生,使其有存在感
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獲得依賴于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需要相互尊重、理解、信任,這些是建立師生幸福感的基礎。尊重,既包括學生對教師人格、教育風格、教學經(jīng)驗的尊重,也包括教師對學生人格、個性發(fā)展以及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中獨立性的尊重。
2.愛護學生,使其感受到關愛
小學生的內(nèi)心還不夠強大,承受能力很弱。在學校中需要教師的關愛,教師要與學生多溝通,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了解他們的情緒變化。當其成功時為其喝彩高興,當其不知所措時為他們照亮黑暗,陪他們一起共渡難關。當他們傷心挫敗時為他們鼓勵打氣。如此不僅能夠鼓勵學生,使其感受到關愛,也能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收獲幸福。
3.信任學生,使其發(fā)揮潛能
教師的一時誤解、輕蔑的眼神,都會對學生的心靈上造成很大的傷害。正如皮格馬利翁效應所展示的那樣,教師的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學生的行為。當學生獲得教師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獲得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使其滿足感不斷積累,進而提高其主觀幸福感。
(二)創(chuàng)造幸福課堂
小學生在學校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中度過,創(chuàng)造幸福課堂是提高小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有效方式。在幸福課堂的建設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和諧課堂,孕育幸福
首先,要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其次,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發(fā)展的機會,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進行有區(qū)別的教育,才能為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提高提供空間。
2.開展活動,體驗幸福
對于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活動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教育者應把握住這一點,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多以學生喜愛的游戲等活動形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產(chǎn)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樂學的心態(tài)。在課堂活動中收獲學習的快樂,促進其主觀幸福感的提高。
3.優(yōu)化作業(yè),穩(wěn)固幸福
作業(yè)量過大也是影響學生幸福感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那么什么樣的作業(yè)才是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作業(yè),并不為學生造成壓力呢?筆者認為這樣的作業(yè)要具備精簡性、層次性、新穎性。精簡性要做到量少而質(zhì)精,每個練習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基于幸福教育的特點和體現(xiàn),幸福課堂可以總結(jié)歸納為五個關鍵詞:自主、平等、動態(tài)、積極、和諧。自主,是指自主管理,學生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盡力理解更多的知識。將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最快掌握,從而減輕師生不必要的額外負擔,在輕松中收獲實效。平等,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之間無差生和優(yōu)生的區(qū)別,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看法是平等的。不會因自己是學困生或調(diào)皮搗蛋者而覺得自己的地位低微,即所謂人人平等。動態(tài),是指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講授,而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成為教學的小小“組織者”,使其獲得存在感,從而不在厭煩“上課”。積極,是指課堂中師生的狀態(tài)是積極的、認真的、充滿激情的。一句話概括就是: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和諧,是指師生身心的和諧與課堂氛圍的和諧。在和諧中,師生共同體驗愉悅,感受幸福。
(三)陪伴學生,共享幸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不斷更新,新事物層出不窮,我們的注意力總會被新事物所吸引,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溝通與相處。對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越來越少,對孩子們的關注與陪伴更是少之又少。當我在對小學生進行訪談時,學生們的回答令我感慨。從他們的嘴里得知"陪伴"的重要性。“真希望老師能夠和我們一起就餐,一起暢聊,一起做游戲,那我們就太幸福了”
師說中這樣形容教師“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我們對教師的大部分印象也是如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僅僅做到這些似乎還不夠。在學生眼里,教師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渴望與老師有更多的相處時間,形成深厚的師生情??墒菂s很難單純來依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那么課余時間就提供了師生交流感情的機會。正是這個學生可以拋掉束縛,表露自己的時刻卻缺少了教師的存在。試想一下,如果教師和學生能夠完全融入在一起,互相感受各自的心情,分享快樂、悲傷、困難。那么,我想,這將是一個以教師為首的強大的集體,這個集體的力量將是無窮的。
1.課余時間相伴談心
學生在課堂上要達到學習目標,最終目的在于掌握知識。因此,課余時間是教師與學生談心,互相了解的好機會,互相發(fā)現(xiàn)各自可愛的一面。
2.集體活動相伴交心
一般的集體活動都是由教師指導,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程度極低,此時,孩子們都十分渴望教師能一同參與進來,和他們一起成長。
3.游戲時間相伴歡心
每次孩子們做游戲的時候都會粘著老師說:"老師,和我們一起玩吧",這時老師一般都會委婉拒絕。可是經(jīng)過這次的訪談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說出這句話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的。當?shù)玫降氖欠穸ɑ卮饡r,他們的心理會受到輕微的傷害。當教師一起玩游戲時,他們的幸福感會大大提升,而且持續(xù)時間很長,回到家中會和爸媽分享,第二天還會滿懷期待。
當然,想要達到這種程度這對老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需要老師利用僅有的閑暇時間,導致私人空間的減少,可能會給老師帶來無形的壓力。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 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