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寶銀+陳燕芝
【摘要】 目的:觀察學齡前兒童靜脈抽血操作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將852例需靜脈抽血的學齡前兒童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26例,對照組兒童予以常規(guī)護理抽血,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兒童的依從性、一次穿刺成功率、靜脈抽血疼痛程度。結果:兩組靜脈抽血的學齡前兒童的依從性、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情況比較,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提高學齡前兒童靜脈抽血的依從性和穿刺成功率,能減輕因護士穿刺操作的疼痛程度,從而保證患兒靜脈抽血的順利進行及血液化驗的準確性。
【關鍵詞】 心理護理干預; 學齡前兒童; 靜脈抽血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8-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preschool children venipunctu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852 venous blood preschool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were given regular blood care,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ak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compliance,a successful puncture,venipuncture pain were observed.Result:The venipuncture compliance,puncture success,the degree of pai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complianc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venous blood,can reduce the pain of lancing operation,thus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hildren venipuncture and blood assay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eschool children; Venous blood
First-authors address:Guilin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Guilin 541002,China
靜脈抽血作為護理操作的一項基本操作,是兒科及兒童保健科常用的基本護理操作。靜脈抽血依從性是指患者依從靜脈抽血的程度。學齡前兒童一方面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靜脈抽血穿刺依從性差,另一方面兒童血管纖細、對打針普遍存在恐懼心理,自主配合能力差,從而增加了靜脈穿刺的難度。能否順利穿刺成功抽血不僅直接影響護士與患兒及家長的關系,而且關系到醫(yī)療及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因此,在靜脈抽血過程中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并取得其有效配合,對順利完成抽血操作顯得更為重要?,F(xiàn)從靜脈抽血依從性、靜脈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三方面入手,探討心理干預對學齡前兒童靜脈抽血成功的重要性,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園體檢抽血的學齡前兒童852例,男428例,女424例,年齡3~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26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靜脈條件及家長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健科每天體檢兒童較多,因此,備有編號為1號、2號共兩個抽血工作臺,1號工作臺為對照組,2號工作臺為干預組,由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工作經(jīng)驗且靜脈穿刺技術熟練的護士完成這項工作。兩名護士每天隨機在1號或2號工作臺進行操作。規(guī)定,在1號臺(對照組)工作的護士進行常規(guī)護理抽血操作,在2號臺(干預組)工作的護士進行靜脈抽血操作采取有效溝通方式對兒童及家長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及比較兩組兒童一次穿刺成功、疼痛程度及依從性情況并做好記錄。
心理干預方法,(1)抽血前心理干預:針對兒童害怕打針心理,護士著工作服顏色不是常見的白色,而是著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粉紅色衣帽,胸前懸掛黃色笑臉工作牌。護士接待家長及兒童時,面帶微笑、主動熱情地接過化驗單并核實兒童的姓名、年齡、抽血項目等基本信息,一邊準備抽血用物,一邊詢問寶貝的小名叫什么,或輕輕地撫摸兒童的頭,夸孩子長得可愛或衣服漂亮,消除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及陌生人的恐懼感。告訴孩子,如果乖巧好好聽話、配合就一點也不痛,使兒童精神放松,對護士產(chǎn)生信任感、親切感,以減少兒童對抽血操作的緊張、抵觸情緒。(2)抽血過程心理干預:對于依從性好的兒童,護士觀察孩子不緊張時,鼓勵孩子伸出手臂,并與孩子交談一些,比如問他喜歡什么動畫片之類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后,找準靜脈迅速穿刺操作,待抽夠血量拔針后再用棉簽壓著針眼處,以免產(chǎn)生疼痛;對于依從性差、比較緊張且不配合的兒童,讓家長抱好孩子,一邊讓家長用手遮蓋孩子的眼睛,不讓他(她)看見抽血針,以免害怕,一邊哄他(她)聽話的話,抽血后滿足孩子的一些基本欲望,比如,可以看動畫片、可以買好吃的或好玩的東西等,待孩子稍放松同時看準靜脈迅速穿刺。(3)抽血后心理干預:抽血操作完成后,護士豎起大拇指夸張孩子勇敢,獎勵孩子貼貼畫,或交代家長實現(xiàn)抽血前的若言。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依從性評定指標:依從性好,兒童表現(xiàn)無哭鬧,或輕微哭鬧,雖然有不肯配合穿刺意愿,但不影響靜脈穿刺的成功操作;依從性差,即患兒哭鬧不合作,其動作影響靜脈穿刺時操作,需旁人協(xié)助[1]。(2)一次穿刺成功標準:穿刺順利,一針見血、無意外、無重復穿刺。(3)疼痛客觀評價:采用FLACC量表[2],包括面部表情(Face)、肢體動作(Legs)、行為(Activity)、哭鬧(Cry)和可安慰性(Consolability),每項計0~2分,總分10分,分級標準:無痛:0分;Ⅰ級:1~3分;Ⅱ級:4~6分;Ⅲ級:≥7分[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兒童靜脈抽血穿刺過程中一次穿刺成功及依從性比較
兩組兒童靜脈抽血穿刺過程中一次穿刺成功及依從性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無痛疼痛程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學齡前兒童心理不成熟,情緒易受外部刺激影響,當緊張、恐懼時,會出現(xiàn)哭鬧現(xiàn)象。同時,兒童皮膚嬌嫩、血管纖細,這些無疑加大了靜脈穿刺難度[4-6]。目前,大多數(shù)兒童是獨生子女,每位孩子來醫(yī)院體檢至少有兩位家長,多則有5~6位家長陪同,可見長輩對晚輩是多么的疼愛。如果護士穿刺操作技術不高,再加上兒童不配合因素存在,很難一次穿刺成功,無形中增加了醫(yī)患矛盾。
為了提高兒童的配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靜脈抽血過程中進行心理護理干預,首先通過衣服和胸牌改變,減輕兒童對白衣護士的恐懼感,增加親近度;再投其所好地拉近距離,如夸孩子長得可愛或衣服漂亮等,然后再利用孩子愛表現(xiàn)的心理,給予適當?shù)墓膭?,滿足他們的小要求等。通過上述干預措施的實施,干預組兒童的配合度較對照組明顯高,穿刺成功率為93.43%,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干預組兒童依從性和穿刺成功率的提高,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改善了護患關系,最終實現(xiàn)了護患雙贏[7-8]。
參考文獻
[1]陳香.護理干預對小兒靜脈采血前后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6):76-78.
[2]張志賢,彭玉同,付紹春,等.一次性針頭在嬰幼兒及兒童靜脈穿刺采血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5):49-50.
[3]楊圣楠(綜述),樓青青(審校).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4,20(14):25-28.
[4]金利萍,戈道永,許茂蓮,等.足背動脈穿刺法在新生兒采血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72-173.
[5]劉曉娟.新生兒疾病篩查足跟采血法集束化護理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42-43.
[6]姚文艷,Marcia Petrini,鄧文琳,等.不同葡萄糖喂服方式對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37-639.
[7]黃金云.門診1~6歲患兒靜脈采血前的心理護理[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7(3):75-76.
[8]鄭萍,魏琳琰,祝真妮,等.小兒血標本凝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3,12(7):679-681.
(收稿日期:201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