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中勇
教育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應從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單一灌輸性教學模式向教學多元性轉變,簡而言之,教師應該是多面手。筆者體會到,做好新時期的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教師要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優(yōu)點的慧眼
面對一群性格迥異、智商參差不齊、基礎不平衡的孩子,教師如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可能早地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不同愛好、特長所在,是每個教師必須練好的基本功。古人云:“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筆者把它套用過來:“有特長的孩子常有,而能及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的教師不常有”,什么原因呢?因為我國現(xiàn)行的高考指揮棒仍在揮舞,盡管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有了很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陰影仍然在,教師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標準很自然地停留在對文化知識掌握的快慢上,而忽視了潛藏于學生身上的其他天賦,使得許多可造之才得不到正確的教育與塑造。
教師的職責,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更要發(fā)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2013年秋,筆者注意到有個叫徐希望的六年級同學,在學習文化知識上毫無興趣,然而他對于搞建筑卻頗有興趣,而且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根據他的特長,我經常找他談心,了解到他受其叔叔的影響喜歡建筑工程這一行,就鼓勵他把為家鄉(xiāng)建設更美更舒適的住房作為自己發(fā)展的志向,發(fā)揮其特長。并引導他向叔叔學習,向當?shù)匦屑艺埥?。同時告訴他:搞建筑也應懂得一些簡單的識圖和計算知識,還需要一定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這樣,他在學習上就有了動力,學習狀態(tài)越來越好。后來他的母親告訴我:“孩子自被你教了一年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學習的興趣高了,做事的能力強了,將來一定能成一個有出息的人?!逼鋵崳處熤徊贿^是發(fā)現(xiàn)了他的特長并加以鼓勵引導而已。
要想快速找到每個學生潛能培養(yǎng)的突破口,方法還很多。比如在家訪中、在與學生溝通中,能準確快速了解到學生的特殊天賦。筆者很重視做家訪工作和與學生談心工作。在輕松的談話中,教師能輕易地了解到某個學生的個性愛好。
二、教師要有一顆精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慧心
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理念,更應該在這個時期培養(yǎng)他們的好習慣,因為好習慣將會讓他們終身受益。
如何才能因材施教,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呢?
現(xiàn)舉一例說明:我在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要有個錯題本,把平時作業(yè)中做錯的題目的正確答案寫在這個本子上,然后經常復習這些題目,最終達到打牢基礎的目的。但是,有的學生成績底子差,錯題太多了,怎么辦?我就跟他談心:你今天做錯的題目里,哪些題目經過自己的思考能做上來?哪個題目細心一點就能答對?你就把這樣的題目做在錯題本上,好吧。學生就會認真地去看,去找,把一些能掌握的知識掌握住了。這樣下一次考試成績就進步了。他有進步了,就在全班同學的面前鼓勵他。就是這樣,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一次一次個別談心,一次一次正面鼓勵,讓不同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培養(yǎng)了學生自信,讓他們充滿進步的希望,并敢于進步,不停地向成功進發(fā)。這就是老師的責任啊。
再如整理書桌的習慣、背誦的習慣、給自己訂學習計劃的習慣等等,對學生的成長都很重要。做老師的要靜下心來,通過舉辦比賽、檢查評比、成果展示等形式,大張旗鼓地讓學生樹典型,學標兵,常反思,用老師的一顆慧心,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教師要有一份靜待花開的定慧
定慧是佛教語,收攝散亂的心意為定,觀察照了一切的事理為慧。這里暫且借來一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習慣的養(yǎng)成會受到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會有反復。孩子畢竟是孩子,這很正常。教師在培養(yǎng)孩子好品質的過程中,就一定要有一份耐心,要有一份恒心,要有定力,幫助學生除掉不良行為,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的供給“養(yǎng)分”。
學生的成長與植物的生長一樣,除了防病外,還需要大量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營養(yǎng),教師就要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營養(yǎng)供給工。這就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因人而異。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供,而不求一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豐富自身的知識底蘊,廣泛涉足各個領域的書籍,使自己變成智慧的長河,源源不斷為學生提供成長的養(yǎng)料。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引導孩子揚長避短,用智慧的巧思點燃孩子進步的內力,用熱情的鼓勵肯定孩子點滴的進步。不離不棄地陪伴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為其“修枝剪葉”,為其“施肥扶正”,呵護他們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漣水縣成集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