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萍,朱娟娟
(池州學院 音樂與教育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安徽省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現(xiàn)狀調查
黃國萍,朱娟娟
(池州學院 音樂與教育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在青少年時期產(chǎn)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孤獨.孤獨感水平偏高,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心發(fā)展.了解青少年孤獨感的總體水平及在性別、年級、戀愛狀況、健康狀況等個體因素上的差異,制定科學的發(fā)展性的團體輔導方案,對于避免即將到來的青年時期的孤獨感達到頂峰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青少年;孤獨感;現(xiàn)狀;差異
孤獨感是衡量心理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期,這個時期的個體在心理上有著成人感,但在行為上卻不乏幼稚,于是兩者之間的沖突就會引發(fā)孤獨感.個體孤獨感在青年期將達到頂峰狀態(tài)[1],孤獨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后果,如逃學、打架、盜竊甚至違法犯罪以及自殺等反社會行為.因此了解青少年的孤獨感現(xiàn)狀,并進行發(fā)展性的孤獨感疏導具有重要意義.國內關于青少年孤獨感的研究較多,但已有研究主要針對城市青少年,涉及農村青少年的也幾乎都是有關留守兒童的研究,不能系統(tǒng)地揭示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現(xiàn)狀及主要影響因素.
1.1 研究對象
研究隨機選取安徽農村中學生發(fā)放有效問卷476份,具體被試樣本分布見表1.
1.2 研究方法
使用黃國萍編制的《孤獨感問卷》[2].問卷分為7個維度:短期(長期)親情孤獨感、短期(長期)發(fā)展孤獨感、短期(長期)師情孤獨感、短期(長期)愛情孤獨感、短期(長期)友情孤獨感、短期(長期)生活孤獨感、短期(長期)社交孤獨感.由30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分為“兩周以內”和“多年以來”兩個選項,采用5點計分,從1“從不如此”到5“總是如此”.短期(長期)生活孤獨感維度和短期(長期)社交孤獨感維度是正向計分,其他五個維度均反向計分.本次測量中該問卷的ɑ系數(shù)為0.86.
表1 樣本分布表
為了減輕學生的傾向性回答,降低問卷的表面效度,保證問卷的質量和回收率,施測時將問卷題目改為《青少年生活感受問卷》,采用SPSS19.0軟件對正式實測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
2.1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總體水平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安徽農村青少年的孤獨感總體水平較高,在短期孤獨感總分、長期孤獨感總分和多個維度上都有較高的得分,而且除長期親情孤獨感維度外,其他維度上超過中點分(30分)的人數(shù)比例都較高,尤其是兩個時間維度上的發(fā)展孤獨感、師情孤獨感、愛情孤獨感和友情孤獨感.由此說明農村青少年的總體孤獨感水平較高,而且部分青少年的孤獨感水平達到很高的程度.
表2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總體水平
2.2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在多個因素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從性別、年級、戀愛狀況、健康狀況等方面研究了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現(xiàn)狀和差異.
2.2.1 性別差異
圖1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性別差異圖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了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性別差異,結果表明:男女青少年在親情孤獨感、師情孤獨感、愛情孤獨感以及社交孤獨感(均包括長期和短期)維度上差異顯著,這與常愛霞的研究結果一致[3].如圖1所示,在發(fā)展孤獨感、愛情孤獨感、短期友情孤獨感、短期生活孤獨感和短期孤獨感總分上,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的得分.
2.2.2 年級差異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對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年級差異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除長期社交孤獨感維度外,年級對其他維度的孤獨感均存在顯著性影響,而且事后多重比較結果表明,高二年級的短期社交孤獨感顯著高于初一、初二年級,高二和高一年級的短期社交孤獨感分別高于初一和高三年級.如圖2所示,從整體來說,在大多孤獨感維度上高中年級的孤獨感要普遍比初中年級的孤獨感高,高中年級青少年的短期和長期生活孤獨感、短期和長期師情孤獨感以及社交孤獨感都顯著高于初中年級青少年,這與張慶、王美芳[4]的研究結果一致.
圖2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年級差異圖
2.2.3 戀愛狀況差異
圖3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戀愛狀況差異圖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戀愛狀況的安徽農村青少年的孤獨感進行比較,結果表明:不同戀愛狀況的農村青少年在發(fā)展孤獨感、愛情孤獨感、短期生活孤獨感和短期孤獨感總分維度上的水平差異顯著.受孤獨感共變性的影響,戀愛中青少年的孤獨感水平總體較低,而失戀青少年的孤獨感在多個維度上水平都最高.
2.2.4 健康狀況差異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較了不同健康狀況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差異,如圖4所示,健康狀況良好的農村青少年的孤獨感在各個維度上的水平均低于健康狀況不良的青少年,而且在師情孤獨感、生活孤獨感、社交孤獨感、長期親情孤獨感、長期友情孤獨感和孤獨感總分上差異顯著.
圖4 農村青少年孤獨感的健康狀況差異圖
孤獨感有鮮明的累積特征、階段特征、層次特征和共變特征[5],農村青少年的孤獨感也符合這一規(guī)律.因此,在對農村青少年進行孤獨感疏導時要充分考慮這些規(guī)律,及時疏導學生的短期孤獨感,以避免高強度長期孤獨感的出現(xiàn),根據(jù)青少年的心理階段理解他們的孤獨感狀況;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差異制定針對不同男女生的疏導方案;根據(jù)年級特點制定發(fā)展性的疏導策略,一方面緩解特定年級學生的孤獨感狀況,另一方面預防更高年級孤獨感狀況的出現(xiàn);針對青少年戀愛的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采取粗暴禁止的方式,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問題;根據(jù)健康狀況上的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加強鍛煉,通過身心健康雙管齊下的方式緩解青少年的孤獨感,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1〕Pinquart M,S?rensen S.Risk factors for loneliness in adult-hood and old age-a metaanalysis[J].Advances in Psychology Re-search,2003,19(15):111-143.
〔2〕黃國萍,姚本先.大學生孤獨感問卷的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池州學院學報,2015(06):86-90.
〔3〕常愛霞.農村初中生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對孤獨感影響的追蹤[D].魯東大學,2012.
〔4〕張慶,王美芳.農村中學生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的追蹤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C].中國心理學會,2007.1.
〔5〕黃國萍,柳友榮.需要認知模型:孤獨感研究的新視角[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01):17-21.
B849
A
1673-260X(2017)02-0084-03
2016-11-07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2011SQRW149ZD)和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AHSKY2014D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