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瑩
摘 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毙抡n標提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時也提倡伙伴間的溝通合作,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個性化與社會化相統(tǒng)一的過程,在尊重學生個體閱讀的同時,為學生構建一個“課內外閱讀學習共同體——悅讀會”,以便其“閱讀交友”,不失為一個擴大學生閱讀面的好辦法。
關鍵詞:閱讀;個性化閱讀;悅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斈銓﹂喿x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小學生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書中的閱讀內容,他們更喜歡一種新奇的環(huán)境,可以讓他們體會到讀書的快樂。那要如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氛圍呢?為學生構建一個“課內外閱讀學習共同體”,進行“閱讀交友”,不失為一個擴大閱讀面的好辦法。
一、構建“書香氛圍”悅讀會,悅在其中
籌建悅讀會,搭建平臺,學生可自由組成閱讀小組,8~10名成員一組。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彼鼜娬{了環(huán)境的重要性,不論是從心理學還是從教育學角度來看,環(huán)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令他們滿意的讀書氛圍。這種氛圍并不僅僅指的是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要調動他們愛讀書的積極性。如果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你讀、我讀、大家都在讀書”,甚至一個小組成員在閑暇時間里都是手捧一本書,或讀或思考、或交流的閱讀環(huán)境,那么沐浴在這個滿是書香環(huán)境里的學生定會對書情有獨鐘,定會極大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必然也能悅在其中。
二、學會閱讀,悅在其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虝W生自主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才能有明確的指引作用。學生學會讀、學會說、學會交流,才能愉悅地徜徉在書的海洋。新課標提倡閱讀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對話。教師可以通過拋出一篇課文的主線問題,給已經(jīng)分成的悅讀會小組,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進行組內部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情感會不斷碰撞,并在碰撞中領悟到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討論爭辯中互通有無、聯(lián)手合作,最后在全班分享閱讀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只起到參與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而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交流分享過程所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
三、生生互動,悅在其中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讓悅讀會小組長負責做好小組的課外閱讀記錄,鼓勵學生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可以先組內相互交換書籍閱讀,然后進行讀后交流,讓學生不受時間、交流方式的限制,這樣的交流才顯得更自如,也更能產(chǎn)生共鳴。還可以與其他小組交換書籍。這樣每個人準備一本書,幾次交換下來,每個人都能讀到十幾本甚至幾十本書,達到了“1=1>2”的效果,既節(jié)省了書源,又擴大了同學們的閱讀視野。在這基礎上,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制作各種自己喜歡的形狀各異、顏色鮮艷、圖文并茂的讀書筆記卡或閱讀記錄卡,寫上閱讀的書名、閱讀的時間、內容簡介和自己讀后的感受。還可以開辟一塊“班級文化墻”,貼出學生的讀書卡片,并定期更換。在這塊文化墻上,學生可欣賞彼此的創(chuàng)意和收獲,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實現(xiàn)了閱讀交流的目的。
四、師生互動,悅在其中
當然,若想讓學生喜歡閱讀,教師必須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因為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閱讀發(fā)展至關重要,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因此,首先,教師有必要與學生建立閱讀共同體。在課外閱讀中,老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精心挑選課外讀本,制定班級圖書角節(jié)約制度,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同時,利用課堂或者課余時間,有意無意地向學生講述自身的讀書心得,或者師生共讀一本書,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就在身邊,并通過閱讀所帶來的情感體驗感染學生,使師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其次,充分利用好每節(jié)語文課的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自主上臺與大家交流課內外閱讀心得,推薦看過的好書,或進行課本劇表演、朗讀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表揚或者鼓勵,并請悅讀會小組成員進行補充,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在這樣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徜徉書的海洋,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課內外閱讀興趣,還進一步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師生悅在其中。
美國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指出:“如果你能引導孩子們迷上讀書,那么,你所影響的不僅是自己孩子的未來,而且直接影響著下一代孩子的未來?!弊屛覀兊膼傋x會超越課堂,帶領學生迷上閱讀,讓學生在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里累積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吧!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