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玲
摘 要:語言是師生之間溝通的主要渠道,在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錘煉口語,通過幽默、精煉的語言組織教學,傳授知識,給學生更多有益的熏陶,提升語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教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23
語文中的“語”是指語言,“語言”是指“口語”;“文”是指文字,“文字”是指“書面語”。 語文教學實際就是口頭語言和文字訓練的教學,語言、文字訓練,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重“文字”輕“語言”這一問題一直存在。針對這一現(xiàn)實,教師要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用恰當而精煉的語言展開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給學生良好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下面就從幾個方面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語言教學。
一、運用好口語化語言
教學語言重在傳遞信息,重在交流溝通,因此口語化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總是出口成章,書生氣十足,就會給師生之間的溝通帶來障礙。這是因為小學生雖然有著豐富的口語交流經(jīng)驗,但很多的書面詞匯他們并不理解,所以教師在跟小學生交流之時,就要注意靈活調整自己的語言,根據(jù)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況與他們展開交流。另外,教師在講課時還要注意根據(jù)教學進度,適度向學生展現(xiàn)一些書面詞匯,促進他們對這些詞匯的理解,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加以應用;多向學生解釋一些詞的意思,尤其是學生主動詢問是什么意思或表現(xiàn)出非常不理解的狀態(tài)的時候,一般來說,經(jīng)過口語化的解釋,原來不明白的詞匯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平時的溝通中,自然的交流即可,盡量使雙方都感覺放松和自然。
二、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語言訓練
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除了在平時教學中注意語言的熏陶之外,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語言訓練,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訓練只有在學生自主、自愿、自發(fā)的情況下,才會發(fā)揮更好的效果。那么,怎么激發(fā)學生自主地進行語言訓練呢?首先,激發(fā)學生對語言訓練過程的興趣,也就是讓語言訓練的過程有趣。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征,采用詠古詩、講故事、做游戲等訓練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需要教師課前精心備課,給學生安排一些能夠讓他們沉浸其中,寓教于樂的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語言運用的自信。其次,有意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散思維。小學生思維能力強,常常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在閃光,鼓勵以讀促思,是語言訓練的途徑之一。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進行主動學習,大膽去創(chuàng)新,去質疑,去發(fā)問。另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沒有任何壓力地去思考和發(fā)現(xiàn);打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被接納,產生一種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敢問、善問,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思考來解決問題,若解決不了,教師再充分發(fā)揮“導”的作用,引領學生去探究和解決問題。
三、通過幽默化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
課堂上教師適時地運用幽默語言,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融洽師生關系,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當然,幽默是一種智慧,需要教師在平時多加積淀,否則,可能會弄巧成拙。所以,教師可以多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學習其中的幽默智慧之道,在生活中有意加以訓練,慢慢就會有顯著的提升。當然也不要刻意強求幽默。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需要教師給予糾正,但教師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讓學生能夠接受,不會感覺到尷尬,同時又能發(fā)揮糾錯的效果,讓學生以后不會再犯。這種時候便是教師發(fā)揮幽默語言的時刻。比如,初學標點符號的學生總是無法自如運用,出現(xiàn)各種問題。一次作文課上,一個學生寫的一段文字忘記了標上標點符號,該教師特意拿出來范讀。在范讀時,老師故意表現(xiàn)出自己被憋得無法呼吸的痛苦狀。學生見狀哄然大笑,但很快便明白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當然,教師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不可濫用幽默諷刺學生,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通過范讀促進語言的熏陶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獲得整體印象,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師可以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范讀。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文教學,由于學生識字量少,獨立通讀課文會有很大難度,所以范讀是有必要的。在范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在跟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這種美感,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和提升語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
五、運用好角色化語言
根據(jù)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以及他們的個性發(fā)展特點,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多引入生動活潑、情境化強的教學方式。比如,通過角色扮演來學習一些課文,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去感受語言,甚至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去調整語言,讓扮演的形象更生動、更形象。當然,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角色化的語言,從語音語調上進行模仿,讓學生產生一種情境感,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總之,語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自如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需要教師多方面加以準備和訓練,不斷提高語言素養(yǎng),靈活處理教學語言,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語言訓練。
參考文獻:
[1] 陸儉明.語文教學之癥結與出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6(3):34-40.
[2] 李慧英.談小學語文課堂語言教學[J].神州,2011(7X):210.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