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虹霞
【摘要】 目的 觀察心理護理在臨床治療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抑郁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和治療依從性。結果 干預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HAMD評分分別為(18.3±3.6)分和(12.4±3.5)分,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09, P<0.05)。對照組治療依從率為62.0%,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88.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13, P<0.05)。結論 心理護理應用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 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對于提高患者預后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抑郁癥;心理護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治療依從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88
抑郁癥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精神類疾病, 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沉默寡言、情緒暴躁等, 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生活質(zhì)量[1-4]。該病主要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 具有一定療效, 但是還需進一步提高。本文特將心理護理應用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中, 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以下為本次研究的具體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00例,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男27例, 女23例, 年齡46~83歲, 平均年齡(61.2±7.3)歲, 病程2個月~4年, 平均
病程(1.7±0.8)年;觀察組:男28例, 女22例, 年齡47~82歲,
平均年齡(61.9±6.8)歲, 病程3個月~3年, 平均病程(1.6±
0.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帕羅西汀片(浙江尖峰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533, 生產(chǎn)批號20150126)治療, 20 mg/次, 1次/d。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以及出院指導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為:①由于抑郁癥患者負性情緒較強, 在進入醫(yī)院后由于不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 大多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通過溝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引導患者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 了解相關制度, 幫助患者減輕不良情緒。在交談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耐心、親和, 并對患者予以關心和支持, 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②住院期間告知患者治療用藥的目的、作用以及不良反應, 及時了解患者需求, 并予以滿足, 多鼓勵患者, 通過例舉成功案例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更加主動配合治療。③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 分析其心理依存特點和認知偏差, 予以矯正, 并叮囑他們應按時服藥, 定期復查, 防止復發(fā)。
1. 3 依從性評定標準[1] 嚴格遵醫(yī)囑服藥, 堅持規(guī)律治療, 為完全依從;基本遵醫(yī)囑服藥, 偶有不規(guī)范治療, 為基本依從;經(jīng)常未遵醫(yī)囑服藥, 未能堅持規(guī)律治療, 為不依從。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率+基本依從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評分比較 干預前, 對照組和觀察組HAMD評分分別為(28.2±5.6)分和(28.3±5.5)分,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90, P>0.05);干預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HAMD評分分別為(18.3±3.6)分和(12.4±3.5)分,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09, P<0.05)。
2. 2 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依從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 11例
完全依從, 20例基本依從, 19例不依從, 治療依從率為62.0%
(31/50);觀察組患者中, 26例完全依從, 18例基本依從, 6例
不依從, 治療依從率為88.0%(44/50), 兩組治療依從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13, P<0.05)。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競爭的加劇, 抑郁癥的發(fā)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據(jù)數(shù)據(jù)調(diào)查結果顯示, 高達1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由于治療無效而死于自殺, 不僅患者自身承受了較大的痛苦, 并且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 5-7]。由于該病的病因和發(fā)作機制比較復雜, 現(xiàn)在國內(nèi)外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定論, 但是研究證實, 該病與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因素都具有密切相關性, 其中心理因素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3, 8-11]。抑郁癥治療以抗抑郁藥物為主, 但是其治療有效率不夠理想, 治療后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 并且預后不佳。心理護理有助于培養(yǎng)患者積極的治療心態(tài), 幫助他們增強疾病治療的信心, 并減少其自傷、自殺的觀念和行為。
有研究指出, 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的治療效果較單純應用抗抑郁藥物治療更佳[4, 12]。故此次研究特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抑郁癥患者給予心理護理, 并將其與常規(guī)護理效果進行對比, 其結果顯示, 干預前, 對照組和觀察組HAMD評分分別為(28.2±5.6)分和(28.3±5.5)分,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90, P>0.05);干預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HAMD評分分別為(18.3±3.6)分和(12.4±3.5)分,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09, P<0.05)。再次證實通過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 改善抑郁狀態(tài), 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預后[13-15]。另外, 抑郁癥患者由于對治療缺乏信心, 存在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 治療中表現(xiàn)為較差的治療依從性, 并且容易復發(fā), 是當前抑郁癥治療工作的難點。于繼蘭[5]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 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緒, 提高服藥依從性, 降低復發(fā)率,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此次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 對照組患者中, 11例完全依從, 20例基本依從, 19例不依從, 治療依從率為62.0%(31/50);觀察組患者中, 26例完全依從, 18例基本依從, 6例不依從, 治療依從率為88.0%(44/50), 兩組治療依從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13, P<0.05)。提示通過心理護理, 可建立更好、信任度更高的護患關系, 并使患者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 有助于提高臨床效果, 降低復發(fā)。
綜上所述, 心理護理應用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 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對于提高患者預后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靜, 陶筱琴, 祁佳, 等. 小組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情緒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 護理管理雜志, 2015, 15(9):670-671.
[2] 段小寧. 探析帕金森病抑郁癥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對其抑郁癥狀的影響. 世界中醫(yī)藥, 2016, 11(B06):1851-1852.
[3] 孫玲, 李嬌, 陶敏, 等. 小組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個人和社會功能的影響. 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5, 14(1):12-15.
[4] 朱紅霞, 楊娜.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的心身康復質(zhì)量的影響. 世界中醫(yī)藥, 2016, 11(B03):486-487.
[5] 于繼蘭. 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5, 12(15):198.
[6] 許麗霞, 王秀芬, 孫惠萍, 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1):16-18.
[7] 劉琴, 陳金, 黃云清, 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康復的臨床觀察. 四川精神衛(wèi)生, 2010, 23(2):113-115.
[8] 李玉娟, 楊文東. 心理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婦女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4(6):39-41.
[9] 郎春英, 賴玉蘭, 李偉麗, 等. 心理行為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療效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0, 9(11):30-32.
[10] 董文科, 耿艷萍, 王騫.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4):57-58.
[11] 陶小鴿, 王翠英. 腦卒中后并發(fā)抑郁癥121例分析及心理護理.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0, 7(5):131-132.
[12] 童芳, 龔昌海. 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吉林醫(yī)學, 2012, 33(7):1520-1521.
[13] 楊向群.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24):249-250.
[14] 張亞靜.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醫(yī)學信息, 2015(z2):93-94.
[15] 王道嶺.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河南省精神科護理危機管理與溝通技巧培訓班論文集, 201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