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琴
[摘 要]學習和吸收名師的教學理論和經(jīng)驗,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通道。因此,對于名師課堂,我們要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汲取他們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
[關鍵詞]名師課堂;價值;生活經(jīng)驗;文本資源;已有知識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7-0048-01
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學。
一、鏈接生活經(jīng)驗,準確理解
【案例來源】《我不怕鬼》教學片斷,執(zhí)教者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
師:“鱗”是什么意思?
生1:魚鱗。
師:“櫛”的意思是梳子上面并列的齒。(教師隨機出示一把梳子)
生2:“鱗次櫛比”的意思是說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排列著。
師:禮堂里有很多人,能不能用“鱗次櫛比”來形容?
生3:不能,因為禮堂里雖然人很多,但不整齊。
師:商店里的物品很多,能不能用“鱗次櫛比”來形容?
生4:不能。
師:高大的建筑物多而整齊地排列,這樣才可以用“鱗次櫛比”來形容。
【賞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賈老師的詞語辨義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1.從重點字的突破去理解整個詞的意思?!镑[”是學生熟悉的,而“櫛”這個生字隨著教師隨機出示的一把梳子而變得意義明朗,為學生理解其所包含的“多而整齊的排列”打下了基礎。
2.從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fā)明辨詞的使用范圍。從對禮堂人多以及商店里物品多使用“鱗次櫛比”的否定,加深了學生對這一詞語適用范圍清晰的界定。
二、激活已有知識,再登新高
【案例來源】《春聯(lián)》教學片斷,執(zhí)教者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
師:我們學校四(1)班有一個女孩,名字叫夏商周,你能不能給夏商周對上一個其他的名字。我們首先要把名字弄明白,夏商周是中國的三個什么?
生1:朝代
師:夏商周三個朝代是連在一起的,那你可以用什么跟它對?夏商周對——才女反應最快。
生2:我感覺是春夏秋。
師:三個季節(jié)對三個朝代,這就叫才女。第二個名字,人家對了季節(jié),你就不能再對了,你不能叫夏秋冬。
生3:草花樹。
師:沒有姓草的,有姓花的,花草樹三種植物,可以對上去,三種植物對上去,并且第一個字姓花。
【賞析】語文課程應重視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重視與其他課程的溝通,重視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在一個表示朝代的三字對面前,學生的出對越來越靈活,內(nèi)容越來越寬泛,使出對的過程變得有滋有味。
三、挖掘文本資源,啟發(fā)聯(lián)想
【案例來源】《去年的樹》教學片斷,執(zhí)教者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
師:學生們,鳥兒給樹唱歌,可能會在什么時候?
生1:春天。
生2:秋天。
師:除了季節(jié)不同,時間一樣嗎?
生3:夏天的晚上。
生4:春天的清晨。
師:有沒有學生注意到它們心情的不同?
生5:在樹傷心的時候,鳥兒給它唱歌解悶。
生6:在樹有煩惱的時候。
師:有那么多種可能,你是從哪個詞當中讀出來的?
生7:我從“天天”這個詞讀出來的。
師:沒錯。在這個開頭當中“天天”這個詞連著出現(xiàn)了幾次?
生8:兩次。
師:來,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的開頭,帶上你剛才的種種想象,把“天天”的感覺讀出來。
【賞析】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語言文字對學生口語表達及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教師應利用一切資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抓住“鳥兒給樹唱歌,可能會在什么時候?”這一生發(fā)點,引導學生自由練說,從季節(jié)的變化到每天時間的改變,再聯(lián)想到鳥兒和樹的心情。隨之,學生思維的落腳點關注到“天天”這個詞。由讀到說,由說到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總之,從字詞句段篇出發(fā)的“讀”“思”“寫”,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更是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所在。
(責編 劉宇帆)